红红火火中国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6546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红火火中国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红火火中国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红火火中国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红火火中国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红火火中国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红火火中国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红火火中国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红红火火中国年红红火火中国年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中心小学 庄瑞兰一、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隆重的古老传统节日。 “一年伊始万象更新” ,传统的 庆祝活动则是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自 古至今,春节透着中国年俗文化浓烈的底蕴,有着许多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可是我们有 时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年味淡了,甚至抵不过圣诞热闹。 中国年是中国人文化的 DNA,要让年轻一带喜爱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民俗传统文 化的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感受、理解民俗文化。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大家应该 采取积极措施,让中国的年味更浓,

2、让中国人重新热爱过年,热爱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 因此,经过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一致确定以“中国年文化研究”为主题,让大家知 道,中国年俗的花样要比洋节丰富得多,以此唤起更多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二、二、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究热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二)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使学生喜爱我 们自己的民俗文化,体验到自己学

3、习的快乐与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三、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一)活动准备 教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整理有关他们关注的问题资料。 学生走进网络,走向社区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并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二)活动方式结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到各种活动中去,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 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 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因此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老师适当的引导, 选择了如下的活动方式

4、:调查、考察、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制作、总结、交流。 (三)确定主题自愿组成小组并指定小组活动方案 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兴趣,通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围绕活动的主题,自愿组2成了五个小组并制定出了一套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加以修正和完善。小组名称及实施方案 (见小组名称及实施方案表) 。小组名称及实施方案表小组名称及实施方案表小组名称实施方案“年俗文化” 活动小组1、看年俗。节日里,指导队员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年俗,如: 送灶神、接财神、剪窗花、贴春联等,关注这些年俗发生的时 间、地点、程序以及主要特征。 2、问年俗。向长辈们请教,了解各种年俗的含义,听爷爷奶奶讲 述年俗背后的故事和典故。 3

5、、探年俗。通过阅读报刊、观看影视片、搜索网络,探寻祖国各 地风格各异的年俗习惯:南方的花市、北方的冰灯、西部的古 老、沿海的现代,以及港澳地区相互交融的东西方文化等。 4、论年俗。指导队员们与家人或小伙伴共同探讨不同地区年俗的 差别及差别产生的原因。“服饰文化” 活动小组1、学模特走台步。拜年时,队员们穿上自己搭配或制作的节日盛 装,进行时装表演,模仿模特走台步。 2、说选择的理由。从颜色、款式、图案等方面说说自己选中这套 盛装的原因。如果是父母或他人帮助学制的,则说说自己对盛 装的评价。 3、谈观赏的感受。谈谈对他人服装的印象和观赏后的感受,比较 自己的服饰搭配还有哪些改进之处。“礼仪文化”

6、 活动小组1、知礼仪。以小课题形式开展春节礼仪探究活动。可将春节礼仪 分为:家庭礼仪、餐桌礼仪、拜年礼仪、待客礼仪等。 2、学礼仪。在“节日形象设计室”里,由“礼仪设计师”带领队 员们学习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训练,努力做到动作规范、语言 文明、表情自然、服务到位。 3、用礼仪。将在“节日形象设计室”里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社 会生活中去。“饮食文化” 活动小组1、菜名荟萃。记住春节餐桌上菜肴别致的名字,在队员中进行 “思维对对碰” ,看谁说得多。 2、故事盘点。搜集菜名的来历,并将有趣的典故讲给小伙伴们听。3、“谗猫”回味。品尝完才春节菜肴,将嘴里和心里的感受说给 大家听,让队员们不仅美在嘴里,更

7、美在心间。 “娱乐文化” 活动小组1、利用上网、查书、请教、采访等方式查寻各地过年的娱乐活动。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查寻资料的收获。 3、分工合作动手制成书画展。3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阶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这次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体验 与人交往、合作的乐趣,从而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开发他们的各种智力,培养他们 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关注周围生活、关注社会变化的良好习惯。 在体验中,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宗旨: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关注

8、他们的健康成长。下面是各个小组的实施情况。 (一) “年俗文化”小组 按照他们的实施计划,第一步通过各种方式查阅年俗的有关资料。在查阅资料的 过程中,他们紧密团结,共同合作,各自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经过讨论, 他们分工合作,小组长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他们有的在春节期间利用电视、报纸等 媒体留心积累各种年俗的时间、地点、程序和主要特征;有的不耻下问,向亲戚、朋 友,甚至是路人请教,了解年俗的含义,听年俗背后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们都收集了大量有关年俗的资料,并做出了五彩缤纷的以年俗为主题的手抄报。 (二) “服饰文化”小组 服饰文化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的款式到服

9、饰的图案,无不渗透 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信息。这个小组的成员全部是女同学,她们都出于对传统的服饰 文化有特殊的爱好。她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个民族及港澳台的节日盛装,画图的画 图,裁剪的裁剪,摄像的摄像,并准备在从颜色、款式、图案等方面介绍自己设计的 原因,她们运用语文、美术、摄影、裁剪等方面的知识制作了色彩鲜艳的春节服饰作 品。 (三) “礼仪文化”小组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年文化”中的精品。这个小组又分为家庭礼仪、 餐桌礼仪、拜年礼仪和待客礼仪。他们自己塑造过年形象,接受礼仪教育,排演在不 同场合的礼仪活动。 (四) “饮食文化”小组 把黄豆芽叫做“如意菜” ,把红烧鸡蛋称为“元宝”

10、,在白米饭上插上松柏枝,意 为“四季常青” ,希望来年的生活美好富裕等,都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不 但上网查得不亦乐乎,还兴致盎然地动手做简单的春节菜肴,甚至津津有味地品尝春 节菜肴呢! (五) “娱乐文化”小组 同学们围绕“过年玩什么”开展研究活动。先是利用上网、查书、请教、采访等 方式查寻各地过年的娱乐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查寻资料的收获并分工合作动 手制成书画展。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一)(一) “年俗文化”小组的汇报 他们首先汇报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起止从腊月 初八直到正月十五,中间有除夕和初一、正月十五两个高潮。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 头

11、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 “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4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 年 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 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然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年俗,如: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 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贴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 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

12、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 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 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 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 “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 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贴“福”:“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 “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 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 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13、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 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 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 “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 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 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 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 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烧炮仗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

14、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 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 “,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 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 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送穷日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 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 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

15、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 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 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 为穷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 ,其中说: “(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 ,其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5(二) “服饰文化”小组的汇报 “服饰文化”组的队员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个民族及港澳台的节日盛装。汇 报时她们先介绍了红色是中国服饰中最传统的用色,代表着喜庆、吉

16、祥。浓艳的、 不掺兑任何杂色的正红色更是热情似火,令人血脉喷张,象征着征服和诱惑。大红 的棉袄,红得像火,像熟透了的石榴,红得让人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亲情的无限。 然后举例说明了藏族服饰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在温长的历史长河中,严酷的自然环境、神山圣水的理念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孕育了特有的高原民族风情,形成了藏族服饰特色。长袖、宽腰、大襟、绸缎、獭 皮、珠宝、金银、图腾,有机组合,相得益彰,既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又富含饱满的民族情感,雍容华贵中包含着藏民族对美的追求,威武强悍中洋溢着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张仪同学还展出了一张画:画中的男孩子戴着顶虎头帽,工艺味十足的虎头帽 下是一个胖嘟嘟的却又带有几分英武气的后生相。红袄红裤虎头鞋,胸前还要挂一 副“长命百岁”大银锁,手腕、脚踝上的银镯闪着长辈的祝福。同学们都颇感兴趣。另外,张仪介绍说,春节时,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姑娘、媳妇、老奶奶头上的红 绒花,什么“福禄寿喜” 、 “喜鹊登梅” 、 “招财进宝” 、 “吉祥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