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16453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介,汇报人:王尧 学 号:S10111051,一、免疫传感器,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度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免疫分析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类新型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痕量免疫原性物质的分析研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耗时短,痕量检测。在疾(疫)病诊断、食品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原理,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统的免疫测试法相似,都属于固相免疫测试法,即把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支持物表面,以检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根据检测信号分类,2.电化学免疫

2、传感器的分类,电位型免疫传感器,基于测量电位变化来进行免疫分析的生物传感器。膜电位的变化值与待测抗原浓度之间存在对数关系。,1975年Janata等人利用聚氯乙烯(PVC)膜把抗体固定在金属电极的表面上,将该免疫电极置入含待测抗原的溶液中后,由于抗体-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抗体膜中的离子迁移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电极的膜电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膜电位的改变值可测得待测抗原浓度,这是首次关于电位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报道,电位型免疫传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特异性吸附和背景干扰,一般来说,生物分子的电荷密度相对于溶液背景来说比较低,这使得电位型传感器的信噪比一般都较低,同时,生物样品中干扰组分在电极表

3、面的非特异吸附会带来干扰,影响了测定的可靠性,这些缺陷成为了电位型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的障碍。,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是测定恒定电位下通过电极的电流信号来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免疫生物传感器,待测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极上产生的电流与电极表面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 优点: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非特异性影响小,选择性高以及待测物浓度与电流信号线性相关性等。 由于抗原一抗体生物分子本身不具备电活性,电流型免疫传感器一般需要标记抗原/抗体,标记物一般用酶。,电容型免疫传感器,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以及电极表面电荷的改变都会对双电层电容产生影响。电容型免疫传感器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当弱极性的物质

4、吸附到电极表面上时,双电层厚度增大,介电常数减少,从而使得双电层电容降低。蛋白质作为一类弱极性的生物大分子,吸附到电极表面会明显地降低电极表面双电层电容。,电容型免疫传感器一般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当样品中存在抗原时,由于免疫反应的发生,使得抗原结合于电极表面,电容随之降低,根据电容的改变值就可以检测出抗原的浓度。目前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制作简单,无需任何标记,灵敏度很高,检测限低等突出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电导型免疫传感器,电导型免疫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免疫反应引起的溶液或薄膜的电导变化来进行分析的生物传感器。电导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使用酶作为标记物,酶催化其底物发生反应,导致离子种类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溶液导电率发生改变。,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但是这类传感器受待测样品离子强度以及缓冲液容积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在这类传感器的应用中非特异性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电导型免疫传感器发展比较缓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