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5716299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历史 专题二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二、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确立原因: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经济实力最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丧失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三、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 (1)美国在向帝国主义

2、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2)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 (3)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 (1)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2)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五、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原因: (1)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3)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 (4)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

3、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六、世界经济全球化表现: 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1)资金、市场的全球化: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2)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3)国际组织的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七、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1、有利: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不利: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事例: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

4、机),八、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顺应潮流积极参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积极引进国外的投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九、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成就 (事例),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 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

5、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表,材料二:在国际水平分工中,自然资源作用下降,科技因素起决定作用,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六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构件总重量的70%。 摘自20世纪世界史,请回答: (1)上表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国家?(1分),(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重视教育,培养人才。(2分) 日本(1分),(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6、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上联合,到90年代形成经济政治联盟,该联盟的名称叫什么?(2分),欧洲联盟(欧盟)(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1分)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趋势?(4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1分)中国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投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

7、长带来活力和机遇。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历史下册,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分),(2)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4分),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8、2分) 挑战: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2分),(3)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结合实际,你应该怎么做。(2分),有效途径:实行“可持续发展”;(1分)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 (1分)(意思相近即可),专题三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机构:国际联盟。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存在

9、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法德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美日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如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5、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6、评价,(1)积极: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2)消极: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因此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

10、、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背景:二战使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政治军事地位上升与之抗衡。 2、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 3、实质:是美苏根据实力在全球范围划分势力范围,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形成标志: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5、表现: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到1991年。,6、存在矛盾:以美苏为首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 7、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两极世界格局最终崩溃。 8、评价: 积极方面:它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

11、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消极方面: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9、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 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先后遭到失败,导致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 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崛起,直接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联合斗争冲击着美苏的两极格局。 长期的争霸斗争使美苏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苏联的瓦解直接导致两极格局崩溃。,1、“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的是美国。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12、三、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与多极化趋势加强。,2、形成“一超多强”的原因,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已经终结。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和中国五大政治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根本原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

13、利地位。 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成为一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中国要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中国如何应对,5、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7、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矛盾):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

14、争(典型事例:巴以冲突)、霸权主义(典型事例:科索沃战争、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伊拉克战争)。,6、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动荡并存。(事例:科索沃战争、中东问题);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化趋势。,典型题例,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争夺,B,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

15、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2分) (3)“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分)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 (5)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2分),(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分) (2)美国、苏联(2分)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4)苏联解体(1分) (5)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演变。(1) 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9分)(2)纵观这近1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

16、哪些?(4分),第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两极世界格局。 第三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 主要因素: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专题四 欧洲走向联合,热点背景:欧盟常任主席欧洲首任“总统”的诞生欧盟27国领导人2009年11月19日晚,在布鲁塞尔依11月3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确定了是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比利时人:范佩龙。,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繁荣,1、欧洲经济的恢复的原因: 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援助; 西欧国家利用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