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16061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修改后(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体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 8 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 8 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一课“识字”、4-5 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如第一组,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 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4

2、 篇课文,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际和语文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二、教学建议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通读全册教材,一组一组地钻研,把握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选用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措施。其次,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如: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

3、探究、辨析、会文悟道,进行参悟式学习。 创设话题情境,引发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进行体验式学习。创设语用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用式学习。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学习取得实效,就是好的学习方式。第三,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是认字要落实。二是字要写好。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出乐趣。三、备课建议(一)把握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以专题组织教材是第二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每组课文有一个简单的导语引入专题,前后课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照应,环环

4、相扣,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我们在备课时要把一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不能单篇孤立。1、采用“整体部分整体” 的基本模式如在第八单元教学时,先可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这样引入:小朋友,我们的生活是七彩的画,我们的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信请翻开第八单元,看看我们身边藏着哪些科学的秘密。然后让学生自由翻阅单元内容,说说在这些课文中发现了什么?以整体感知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知道这些课文都是围绕“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讲述的。然后用投影仪逐一出示课文插图,如果出现和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说出课文的题目,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外读物中

5、收集与本组主题相关的信息。如,收集和桥、火车相关的图片、资料;收集能捉虫的动物的资料;收集关于地球有引力的故事、资料等等。这样,一方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收集、处理信息;另一方面在部分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收集到语文的课程资源引进到课堂上来,学生的体验也就会更深刻。在按课文编排顺序进行部分的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学完本单元课文后,再带领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一次回顾,让学生说说学完了第八单元,想用什么方法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如:做一份剪报,把收集的图片做成一个画册,进行一次关于大自然的知识竞赛,编课本剧等形式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的与本单

6、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重组教材,加强整合第八单元的课文,我们略加分析会发现兰兰过桥和火车的故事两篇主体课文与“语文园地”中我发明的机器及口语交际未来的桥这些内容都与开动脑筋,学会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关。特别是兰兰过桥和未来的桥都是关于桥的,教学时可以这样整合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的?动笔画一画好吗?学生画桥,并展示,进行简单评议;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你知道桥有着怎样的变化史吗?教师用简笔画或课件让学生了解桥的发展史: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7、。然后引出课题兰兰过桥。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中讲到的桥。3、品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想象中潜水桥,并思考这样的桥架在哪里,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到什么?从而了解潜水桥的奇妙之处,并进行朗读指导。4、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关注塑料桥的奇妙,并以此迁移到设计未来的桥:你希望未来的桥架在哪里?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能看到什么?在交流讨论之后,组织课外学生开展“未来的桥”创意设计大赛。棉花姑娘、小蝌蚪找妈妈和 “展示台”中的看图编关于小猴子的有趣故事这部分内容,可以组合成一个板块。识字 8中的谚语与地球爷爷的手侧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加以整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口语交际该怎

8、么做,第六单元快乐的节日和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可以进行整合。(二)关于阅读教学朗读首先是把课文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生字、轻声、变调、儿化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重复、不添字、不颠倒;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一二年级是课文朗读训练的初期,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上。首先,初读一定要充分。第二,要抓住关键词句精读。第三,读的形式要多样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演演读读、分角色读等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形式。1 画表情,读一读。这里的画一画不是画复杂的图,而是画表情。高兴地、难过地、奇怪地等都

9、可以用简单的表情符号来表示。2唱一唱,读一读。3比一比,读一读。第四,要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如乌鸦喝水,乌鸦是在非常渴,旁边正好有许多小石子的情况下想出办法来的;司马光也是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想出砸缸的办法的。教学这几篇课文,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1)合理利用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通过实验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但课前教师一定要先去实验过。如乌鸦喝水实验准备的应是细颈瓶,小石子。如果瓶颈很大,那么水的上升就不明显;如果石子太大,那么放很多石子,水也不会上升,因为大石子之间空隙也

10、比较大,瓶子里本来不多的水都钻在缝隙里,而不是上升。(2)处理好学科整合与语言本体之间的关系。王二小一文,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们一起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吧!(出示歌曲)可是这首歌音乐书中没有,象我自己也不会唱,而且有 7 个小节,歌曲很长,如果学唱,一节课也不一定学得会。我们语文课那么宝贵,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去学唱这首歌。教学时,可以教学生学唱一小节,其余可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课外朗读。(三)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教学时,必须要突出这个重点, 1、做“难字卡”。在识字教学中,每篇课文总有一些难于掌握的生字,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 23 个最难的字

11、,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思维,课前在家里做成“难字卡”,上课时,全班交流,由学生当小老师,在活动中突破难认字,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2、编字谜、顺口溜。喜:十粒豆豆入口喜;棉:一条白毛巾挂在树枝上;员:宝贝头上小口开;照:太阳照在刀口上,发出四道光;摆:小手去上把四摆;躺:小和尚躺下身子睡大觉;甜,伸出舌头舔甘蔗;相,心字离开,木目相伴;渐,水车千斤重等等。3、关于识字巩固的检测。让同桌互相合作测试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第一组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第一组”教材单元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编排的。分别由识字、第课柳树醒了、第课春雨的色彩、第课邓小平爷爷植树、第课古诗两首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12、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在识字中,以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形式描写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展现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柳树醒了是一首趣味盎然的小诗,全文以诗歌的语言描绘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唤醒了柳树,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也为春天增添了美妙的音符。春雨的色彩通过田野里一群小鸟在争论春雨的颜色,从中了解了春雨的细、柔、美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邓小平爷爷植树给我们介绍了一代领导人植树绿化的事迹。古诗两首中的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而村居则描绘了花草繁茂、千里莺啼的春天盛景。语

13、文园地一中安排了花园果园、 春天在哪里等。本组教材中的四篇课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语文园地中,讲春天,唱春天。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认 54 个生字,会写 33 个生字,学习 16 个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5、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整体教学构思与教学建议: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具体教学时,围绕一个主题,以朗读感悟、体验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

14、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学前生活实践: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 “草色遥看近却无”, “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同学们,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用手去触摸,快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吧。 (提示: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衣着等方面来观察和感受。 )、学习本组教材:识字 1 和四篇课文。、学中或学后生

15、活实践: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词语,并记一记;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查一查描写春天的诗歌,背诵其中一两首;听一听春天的歌曲,并学着唱一唱;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各种形式都可以。、展示台:展示自己认识的字,用小报形式;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用小报形式;展示自己画的春天(教师张贴);现场演唱春天的歌曲或朗诵春天的诗歌。展示自己写的心中的春天的习作(教师张贴)。各有侧重(一)柳树醒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环节1、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春天(学生畅所

16、欲言),形成对春天的初步感受。2、课件展示,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播放万物复苏的春景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青青的山”、 “青青的水”、 “绿色的树”、 “绿色的草”、 “青青的禾苗”、 “绿色的田野”。然后引导学生感悟,美丽的春天来了。3、指导读背,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教学中,可抓住“一声声”、 “笑盈盈”、 “绿蒙蒙”等词语,通过换词、动作表演等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感受春天到来时的兴奋激动心情。4、课文延展,丰富感受。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跟老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想画什么?用彩色的笔画一画。(二)古诗两首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古诗。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环节:1、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课前积累。开课伊始,以比赛的形式交流学生课前积累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可扩展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