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820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故乡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故乡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故乡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故乡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故乡导学案清怡中学清怡中学 韩国华韩国华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3.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2、朗读法、预习法。【导学过程导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走进鲁迅。一、预习检测一、预习检测阴晦( ) 瓦楞( ) 胯(

2、)下 獾( ) 秕( )谷 鹁鸪( ) (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 )潺潺(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 得较详细? 4 4、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 作一评价。 师生随笔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 对照?通过对突出了什么?2 作者有改

3、变现实“故乡”的愿望,于是就有了一个“理想”故乡。 在“我”看来,这个理想到底能否实现呢?3 怎样认识故乡中的 “我”我的发现:我的发现: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三要素、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三要素、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骨( ) 嗤笑( ) 鄙夷( ) 恣脽( )二、 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 2.小说主要采用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

4、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形象 ;杨二嫂是一个_典型;“我”是一个_的形象。 (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闰土: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 典型。 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我”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整体阅读 5“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 么?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

5、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师生随笔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 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8.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 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 四、

6、阅读理解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 到这地 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 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 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 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 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7、的 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在文中、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 ) ( ) 10、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 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 ( )而辛 苦,闰土为 ( ) 而辛苦,别人为 ( )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 ( )。 11、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12、小

8、说最后一句话,构成了一组相关的比喻,如果把“希望”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 是 ( ) 。如果把希望无所谓无(希望不能说没有)看成是本体,那么 喻体就是( )。如果把 ( )看成本体,那么喻 体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 )“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 贫困。( ) “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 ,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 14、请说说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9、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七、自我反思:七、自我反思:【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 1919 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 1921 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 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 年 12 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 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 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 形

10、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 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 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 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白光 鲁迅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 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 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

11、 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 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 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 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 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 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

12、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 边似乎敲了一声磬,只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 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 惨的说。 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陈士成还看见许多小头夹着黑圆圈在眼前跳 舞,有时杂乱,有时也摆成异样的阵图,然而渐渐的减少了,模胡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直跳起来,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又听得嗡的 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这回又完了!“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

13、,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 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 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 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 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 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 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对着 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 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眼里颇清静了, 四近也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 弯“ 他耸然了,倾耳听时,那声音却又提高的复述道: “右弯!“他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 还未如此雕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此纳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