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792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 试卷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学年考试高一学年考试 历史历史 试卷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 1.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 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 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 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 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稳定性 3.“其目的在于确

2、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 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租佃制 D. 雇募制 4.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机户”是指( ) A. 手工作坊主 B. 雇佣工人 C. 地主 D. 佃农 5.图 1图 3 分别是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平面图,从城市布局上可看出其功能呈出 的变化是 ( ) A城市商业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对外开放的扩大 D经济重心的南移 6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 近来

3、丝价竞何如。 ”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广东地区 7.布罗代尔在15 到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 15 世纪地理大 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 迹”主要是指 (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蒸汽时代到来 8.“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这里的“竞争技巧”主要指 ( ) A. 积极开展黑奴贸易 B.

4、 造船技术和航运业 C.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 进行“海盗式劫掠” 9.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 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 图 1 图 2 图 3 2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 10.1879 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 成果是 ( ) A. 牛顿力学体系诞生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 马1000 箱左

5、右。1912 年获利 4 万余,1913 年获利增至 10 万元,1914 年为 16 万元。业务蒸蒸 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国政府倡导国货、奖励实业等政策的推动 C.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扶植轻工业的举措 12.图 4 是中国近代不同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请判断是指 (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3.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

6、看, 主要反映的是 ( ) 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14.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此,中共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是 (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召开了中共八大 D.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5.“在我国国民收入中,1957 年同 1952 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 19%提高到 33%,合作社 经济由 1.5%提高到 56%,公私合营经济由 0.

7、7%提高到 8%,个体经济则由 71.8%降低到 3%,资本 主义经济由 7%降低到 1%以下。 ”这表明 ( )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标已完成 C. “大跃进”成效显著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6.“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 时挂在高山尖。 ”以上是诗歌两只巨手提江河的内容,它最可能创作于 ( ) A. 20 世纪 40 年代末 B. 20 世纪 50 年代末 C. 20 世纪 60 年代末 D. 20 世纪 70 年代末 17.元旦献词一般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发表或者在元旦社论时出现,是新中国历

8、史发展变化的见 证之一。以下关于中共中央“元旦献词”标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1949 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B. 1967 年: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建设上 C. 1988 年:迎接改革开放第十年 D. 2000 年:迎接新世纪的新曙光 18.1923 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 图 4 3 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D.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19.图 5 是 19561985 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表,导致这种情

9、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 苏联长期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 B.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以革命方式强行走社会主义道路 20.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 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 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1.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 新

10、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 新生”的举措是 (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 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 A. 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 B. 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C. 推行重商主义 D. 强调垄断和竞争 23.图 6 能够反映的经济现象主要是 ( ) A. 资本家丧失企业控制权 B. 经营者革命的应运而生 C. 股票呈现

11、分散化的趋势 D.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 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 年 7 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 A. 珠海经济特区 B. 深圳经济特区 图 6 图 5 4 C. 闽南三角地区 D. 上海浦东新区 2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

12、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 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发展乡镇企业 D. 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 换取石油” ,这种情况源于 ( ) A. 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C.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 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8.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 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对此

13、最有力的佐证是 ( ) A. 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B. 建立共同的关税同盟 C. 欧洲理事会的成立 D. 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29.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 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 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 谈判协调已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 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30.“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一个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 A. 发达国家控制了世界贸易组织 B. 发达国家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 C.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不健全 D.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战乱状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