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757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 20 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人类社会过去的 1000 年,是波澜壮阔的 1000 年,是造就巨人的 1000 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Marxism ,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

2、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 80 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 1886 年专门作了说明)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在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

3、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9 世纪 40 年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年代,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18 世纪以来,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4、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自然力的征服,充分暴露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明朗化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阶级关系简单化了。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显现出来了。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扫以往理论思维不可能彻底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为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一旦社会提出科学理论思维的要求,这种可能性就会变为现实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5、及其阶级表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并走向尖锐化。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力量。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发展,先后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作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从一个自在阶级成长为一个自为阶级,形成一支独立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要取得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胜利,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这一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阶级的理论

6、思维,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总结和概括。(2)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思维,它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由主要是 “搜集材料的科学” 、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 ,即由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发展为关于过程关于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自然过程联系的科学。从而使在自然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界绝对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连续遭到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冲击。1755 年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论证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是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第一个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地质学的发现,证明了不同层次的地层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而

7、逐步形成的。陆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都分别地揭示了自身领域中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联系。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有新的突破,除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有了新进展外,对哲学理论有重大影响的是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以及进化论的新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新发现,揭示出了自然界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之间的联系。恩格斯说:“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

8、系的清晰图画。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41242 页。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成就,为哲学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性质,提供了科学前提。社会科学中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条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掩盖历史发展内在本质的虚假的现象被大量的直接和简单的事实所代替,从而使探索历史奥秘的社会科学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嘉图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各种商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佐、米涅和梯叶里把阶级斗争的概念引进历史事件的描述中,看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

9、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试图探究阶级斗争的经济原因。19 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有的已经指出,法国革命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产者几个利益相互对立的集团之间的阶级斗争;有的已经表述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根源的思想。恩格斯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 1850 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第 507 页。 )(3)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偏狭顽固的宗派学说,而是从哲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合乎规律的产物。它的理论来源

10、于人类以往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以及某些历史观中的有价值、合理的思想。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一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哲学中的这一合理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长期以来支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方法的统治,奠定了辩证思维方式代替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础。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座” 。他指出,我们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存在,物质

11、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抛弃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它的辩证法合理思想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和唯心主义的宗教伦理杂质,吸取、坚持了它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他

12、们认识到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前途,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年在莱因报办报期间,使他有了广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他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 摩塞尔记者辩护 ,对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关健作用。由于马克思宣传进步观点,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为付不出房租、稿子写好了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助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宿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年的资本论写作。马克思具

13、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都批判过研究过。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多本书,做了本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1845 年春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及 1845 年到 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阐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独立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根本转折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历史发展到 19 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创立新的世界观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新世界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顺应了时代的紧迫需要,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伟大的认识工具。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受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后又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他们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社会斗争中考察现实社会,研究欧洲工人运动。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彻底唯物主义者。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发现,创立了崭新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系和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

15、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

16、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积极而虔诚,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并且相当全面。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