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050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技(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技(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技(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技(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技(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技(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四十六中讲学练测四环节一体稿七年级语文课题: 口技口技 课型:新授课 执笔人:刘会君 审核: 课时安排:3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会、少、间、名、奋、几”等文言词语。 2、顺畅朗读并背诵、翻译全文。 3、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学习重点: 1、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 三、学习难点:对于“口技”的记叙与描写;多方面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写法。 四、学习过程:第 1 课时 (一) 、预习检测: 1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y( )语hu(

2、 )声 曳( )屋许许( )声 哗( )叱( ) 意少( )舒 少( )顷 中间( )几( )欲先走 犬吠( ) 2关于作者、出处:本文作者 ,字 ,福建晋江人, 代(朝代)顺治年间进士。 ,是 代 编选的一部 ,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口技一文节选自 。 (二) 、导入、解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 实 际生活中仔细观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 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深夜中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 入

3、睡和发生火警、救火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三)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停顿、语气节奏,并标记疑难字词,感知主要情节。学生自 由朗读。 (四)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 、解释词语: 善: 会: 宴: 但闻: 于厅事之之东北角: 妇抚儿乳: 呜之: 以为妙绝: 当是时: 众妙毕备: 意少舒: 间: 虽: 名其一处: 股: 奋: 几欲先走: (六) 、关于活用的词语:活用的词语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 可灵活运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如:“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原为名词),这里作

4、“ ”讲。“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这里作“ ”讲。“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这里作“ ”讲。“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 ”讲。(七)、解决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1、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并体会其作用: “一时”: “忽”、“忽然”: “既而”: “是时”: “少顷”、“俄而”、“未几”: 作用: 2、掌握词语的古今异义:“会”:( ) “厅事”:( )。“施”:( )“闻”:( ) “奋”:( ) “但”:( ) “虽”:( )“走”:( )3、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填上适当的量词。

5、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百( )舌 (八) 、学生齐读,领会课文内容和情味,并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本文描写了京城口 技艺人摹拟一家人 、 、 的情形,从而叹赏 (九) 、当堂检测: 1、解释加线的词语: 众妙妙毕备( )以为妙妙绝( ) 大呼火起起( )夫起起( )大呼妇抚儿乳乳( )儿含乳乳啼( ) 以为妙绝绝( )群响毕绝绝( ) 2、 解释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虽虽人有百手 古义: 今义: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席 古义: 今义: 不能名名其一处也 古义: 今义: 3、辨析下列表时间的副词,通过比较准确的

6、解释出它的意义:少顷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既而既而儿醒,大啼 ( ) 未几未几夫齁声起 ( ) 忽忽一人大呼“火起” ( )俄而俄而百千人大呼 ( )4、翻译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唐山四十六中讲学练测四环节一体稿七年级语文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堂堂清:1、本文作者 ,字 ,福建晋江人, 代(朝代)顺治年间进士。 ,是 代 编选的一部 ,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 拟传奇故事之作,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口技一文节选自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众宾团坐:妇拍而呜之: 奋

7、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4、翻译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二、学习过程:(一)、学生诵读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段):写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 、 、 、 , 以及 。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 。第二部分(24 段):写口技艺人的 和 。 第三部分(5 段)写 时的情景。(二)、讲学环节:1、齐读第 1 段,讨论思考:课

8、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有何作用?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有何作用?“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2、学生听读 2-4 段,梳理并简要概括口技表演描摹的场面:、 、 。3、学生自由诵读,根据提示找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表现深夜的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百千齐作,应有尽有。(三) 、合作探究: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结合语段具体分析。课文第 3 段的描写可否 省略?这

9、一段有何作用。 (四)、当堂检测:1、下边列出课文里的三个短语,每个短语又附有三个短语。分别指出所附三个短语里加线的词,哪个跟课文短语里同一个词的用法相同。 众妙毕备 (毕业典礼 毕生精力 丑态毕露 )宾客意少舒 (心情舒畅 动作舒缓 舒筋活血)不能名其一处 (莫可名状 至理名言 有名无实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默写出原文相关语句: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唐山四十六中讲学练测四环节一体稿七年级语文4、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一、堂堂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这些加点的词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如“会” “但” “闻” “少” “稍稍” “虽” “股” “走” ;另一类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 “乳” “呜” “名” ,在课文中都用作动词, 现在都用作名词。对这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应加以注意。 1会宾客大宴 会: 。 宴: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但: 。闻: 。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 。 呜: 。 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稍稍: 。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