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953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高一子路曾皙侍坐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目标理解 了解孔子及论语 ,掌握常见文言词语“方” “如” “与”等字的意义及用法。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领会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激发阅读论语的兴趣。 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及孔子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建议建议一:建议一: 采用诵读领悟法采用诵读领悟法* * 教学过程建议:教学过程建议:1.围绕本单元教学重点,从诵读入手,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诵读、研讨,体会作品语言,理解词句,领悟人物性格,提高理解能力。2.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主

2、张,课前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及论语。* * 示例:示例:一、一、导入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这样一个课堂,一位大师和一群富有个性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恒经典的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这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课堂,感悟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感悟经典。二、朗读感知二、朗读感知(一)教师范读或听示范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诵读提示:读好文言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诵读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二)练习朗读1自由朗读,并正音正字,注意读准句读。毋 (

3、w) 乘 (shng ) 馑 (jn ) 俟(s )甫 (f ) 铿 (kng ) 莫( m ) 与()句读:由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2按正确的读音齐读。三、深入朗读三、深入朗读1学生默读,找出孔子与学生之间的谈志论趣的语句。2学生再自由朗读,体会学生述志与孔子评志的不同,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逐段逐句地体会、揣摩朗读。教师指导示例教师指导示例A、孔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读时体现出孔子的循循善诱可敬可亲 。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4、有勇,且知方也。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时既要体现子路轻率、鲁莽,也要体现出他自信,有抱负,具有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所以语气要读得肯切有力,节奏也要明快。 C、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冉有是一个有理想而态度谦逊的人,读时语气温和但有力。D、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读时体现出公西华谦虚谨慎而善于辞令,语速较快但语气委婉。 E、曾晳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要读出曾皙的

5、洒脱高雅、卓尔不群,语调要抑扬顿挫,语气悠然,语速不快不慢。提示:孔子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态度不同,因而在语气表达上也应有差异。4分小组朗读,或男女分组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 5演读:分角色朗读,力求读出人物各自的语气和特点。四、温习咏读四、温习咏读1再一次听范读,体会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和朗读的表达技巧。2自由朗读或背诵。3读温习,结束。建议二:采用问题探究法、研讨学习法建议二:采用问题探究法、研讨学习法* * 教学过程建议:教学过程建议:1字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过程中了解人物性格,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2

6、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通过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品味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志向,了解孔子的评价标准,了解孔子思想及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合作讨论等方法,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能归纳、整理。4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孔子的生平,通过讨论理解文中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 示例:示例:一、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了解孔子及一、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了解孔子及论语论语 。 (一环节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查找相关资料,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预习题目设置:(1) 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

7、作?什么体裁?有什么特点?(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政治上,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经济上,维护西周的田赋制度,反对封建田赋制度。礼制上,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伦理上,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哲学上,主张天命观。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品德上,做到“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这一环节可以学生读、说为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发言,学生小结,老师总结。 )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引导学生看教材注释,然后教师用提问等方式,补充关于这

8、四个人的知识)2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 ,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3从四个弟子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不同? 4孔子对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的评价?5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而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对孔子的“礼治” ,即以礼治理国的思想要有所了解。可以启发学生从剖析曾皙的回答开始去理解。(提示:“莫春” ,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 “舞雩” ,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 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曾点所意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看来,只有曾

9、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 ,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6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三、学生质疑问难,拓展讨论三、学生质疑问难,拓展讨论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 句。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

10、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 语句。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讲析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一、导入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 1 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

11、要在 21 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二、知二、知(了解背景)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内容。课上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选择一些内容进行介绍,幻灯片放映)师: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和观点?明确:“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循循善诱” 、 “温故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

12、、诵三、诵(整体感知)1 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2 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把握字音和节奏。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曾皙(x) 哂(shn) 舞雩(y) 铿(kng)尔小相(xing) 比(b)及 冠(gun)者 喟(ku)然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3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三人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四、四、译(掌握字词句

13、)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教师可适当提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投影) 1.重点字、词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摄乎大国之间(同介词“于” ,在)求也为之(主谓之间,语气词,不译)端章甫(“端” “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为之小(双宾语结构, “之” “小”都是“为”的宾语)2.重点语句(学生口译)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即“不知吾也” ,不了解我们。b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c异乎三子者之撰。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e

14、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f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g则何以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h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以” ,介词,由于。五、构五、构(把握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 第一部分(第 1 段):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六、析六、析(研讨性学习) 设计一:(启发式)咏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一一)问志与述志问志与述志1子路有何性格特征?从哪些词看得出来?直爽、豪放、自负。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说话不假思索,夸耀,说明他素怀大志。2朗读时应如何表现?

15、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明确:读时语气果断3孔子很赞赏曾皙的志向,作品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他是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比较一下子路与曾皙,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明确:子路比较性急、直率,而曾皙则显得文质彬彬,自然洒脱。5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舍、作、浴、风、咏。6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回答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明确: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

16、淡泊的情怀。7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明确;都谦虚。冉有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 ,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 ,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 ,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二)评志二)评志咏读课文,体会孔子对弟子的评论。1孔子评子路(投影)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这里既有对子路的肯定,也有批评,那么肯定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什么?(引导:到文中找答案,男同学齐读这段文字,提示注意朗读要领) 明确:批评“其言不让” ,为何?“千乘之国”说明其抱负宏大;“摄乎于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