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4997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幼儿科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幼儿科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幼儿科学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幼儿科学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教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科学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引发、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活动。,第一部分第一点 幼儿科学教育内涵,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和生成性,2、教育过程在于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产生疑问,进行猜想,进行验证,3、教育活动组织进行的多样性和随机性,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偶发性教育,4、教育结果经验化,第二点,第三点,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容易被新奇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吸引,对事物

2、和现象的认识常常受情绪的影响幼儿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幼儿会不断的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太阳有家吗?” “我是从哪儿来的? “金鱼为什么总睁着眼睛?”幼儿的好奇心还表现为好动,喜欢探索,见到新鲜的东西总要伸手去拿,去摸,放到嘴里咬一咬,尝一尝。幼儿科学教育就是把幼儿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幼儿的好奇心就是幼儿认识这世界的动力。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以游戏形式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用自己饱满的认识热情,感染儿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二、幼儿对科学的认识由直觉行动性发展到具体形象性幼儿期,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

3、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幼儿认识事物必须借助于行动,通过亲自摆弄,才能初步认识物体。如认识橘子,必须让幼儿摸一摸,尝一尝,嗅一嗅。这时的幼儿认识范围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肤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占优势。具体形象性思维表现为: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可以通过看图片、听故事等教育形式,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例如,认识了太阳光,幼儿可以说出其他发光的物体,还能说明“没有光,世界会怎么样”。总之,幼儿的认识范围扩大了,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刻。,三、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具体的实物概

4、念 由于幼儿概括水平有限,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实物概念,包括种概念和类概念。如幼儿学习把鸡、鸭、鹅归为家禽,把萝卜、白菜、黄瓜等叫蔬菜。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和儿童的概括水平是相适应的。幼儿一般概括内容贫乏,多以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为依据,加上幼儿经验有限,所以幼儿掌握的概念往往是初级的、简单的日常概念。,四、幼儿由对个别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和现象关系的理解幼儿最初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是个别的,如能指出太阳、树木、水、动物,但各个事物间没有联系。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理解水平的提高,幼儿逐渐能认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认识四季的交替,认识物体与浮力的关系,认识植物、动物与太阳、空气

5、和水的关系。以上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为幼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第一点 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它反映时代、社会对新一代的期望,也反映对该年龄段,一般发展水平的幼儿的要求。是教师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方向,是制订计划、评价的依据。它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全面实施,制约着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提供。,第二部分 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 、确定目标的依据 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必须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

6、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二、是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目标领域分类包括了认知、方法技能、情感态度行为和思维语言能力四个方面, 目标层次包括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班目标和活动目标。,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知识,1、观察,4、测量,2、动手操作,3、分类,5、思考,(二)具体的目标系统 总目标 科学认知: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科学技术经验和具体知识,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水平上的自然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技能: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技能,即观察力、分类、测量、操作和解决问题等,发展幼

7、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思维语言能力:积极探索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提高学习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上述目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为幼儿科学教育领域实现科学素质,为早期培养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幼儿园,教师要以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为基础,为幼儿选择符合幼儿兴趣,并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 以下科学教育内容,可以设计为多个课题,按照课题的深浅度和不同的内容,

8、分配到小班、中班、大班的教育计划中。它们是幼儿探索、学习自然科学技术对象,全面实施科学教育目标的载体。,科学情感与态度,对身边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印象,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心,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被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对身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积累,1、探索和研究人体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人体的生长和衰老、 死亡的生命过程 身体的自我保护 人口问题 2、关注、探索自然生态环境 动植物 介绍不同季节见到的动植物及它们的生存条件展现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的关系 探索动植物与人、环境的关系 自然界中无生命物质(水、

9、沙、土、空气)与人、动植物的关系 3 、探索自然科学现象 介绍世界中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展现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天文现象 气候与季节现象 物理现象 (光、声、电、磁、热、力和运动 ) 化学现象 (食物变霉、远离有毒化学物质的物体)4 、科学技术 介绍家庭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功能 介绍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介绍著名的科学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能力,1、观察,4、信息收集,3、尝试探究,2、比较、分类,第三部分 幼儿科学教育方法,时间,1 观 察,对象,空间,间或性观察(小中大适用),长期系统性(中开始大进行),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室内观察,室外观察,1

10、 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它可以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一)个别物体的观察 个别物体的观察是指幼儿对特定的某一物体(或一类物体)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通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的直接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和习性。通过对个别物体的观察,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的信息包括物体的外形特征,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发出的不同声音;散发的不同气味

11、;软和硬、粗糙和光滑、轻和重,以及弹性、粘滞度、光滑度、湿度等不同特性;某些物体的味道等;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活、生长习性和特点;个别物体相对的静态和动态;个别物体的存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技能,是其他各种观察的基础。,(二)比较性观察 比较性观察指幼儿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比较。使幼儿从中更正确地认识物体和自然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通过比较性观察,使幼儿发现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学习以两样物体或自然现象的相应部分和整体性进行比较,挑选出同类物体,并进行分类。(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各年龄班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

12、求不同:中班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大班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比较相似点,最后分类。 (三)长期系统性观察 长期系统性观察是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观察。该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气象的变化,了解自然界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长期系统性观察不在于天天去观察某一自然物,而是根据科学教育(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来决定观察时间。如观察蝌蚪,要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观察。 (四)观察性活动的指导要点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 4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科学教育活动

13、中的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也叫归类。它是获取和分析信息、鉴别信息的有效的方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挑选式分类、是非式分类和根据特征分类。 (一)挑选式分类 是指幼儿根据某种要求,从许多物品中选出所需的物品,它主动性强,比较随意。 (二)是非式分类 是指幼儿在某类物品里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物品,排除其他物品。如认识材料时,识别哪些是铁制品,哪些不是铁制品。 (三)根据特征分类 指幼儿根据自然物的各种特征和自然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这种形式的分类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特征进行,是幼儿运用较多的分类形式。 (四)分类活动指导要点 1要使幼

14、儿在观察、感知基础上分类; 2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类; 3要允许幼儿多次操作,反复尝试。,2 分类,3 科学游戏,图片,实物,作用,材料,情境,口头,科技玩具,感官,竞赛,分类,运动性,配对,接龙,拼图,看图识物,多媒体互动,看图辨物,建构、棋类、电动、遥控、声控,视觉,听觉,触觉,科学游戏 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树叶、贝壳、沙、土等)和有关图片、玩具等,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可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根据游戏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实物游戏 实物游戏是利用实物进行的。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如“奇妙的口袋”。 2图片游戏 图片游戏是在幼儿直接经验的基础

15、上,利用图片进行的游戏。常用的玩法有: (1)配对。将内容相同的两组图片分发给幼儿,由一人先出示一张图片,另一人出示相同内容的图片与其配对,并说出图片上物体的名称、特征等。 (2)接龙。要求幼儿将相同的或相关内容的图片连接在一起。如可根据动物与其所吃食物将其相连,或按季节变化顺序相连。 (3)拼图。将物体的整体结构拆开,分画在若干图片上,再让幼儿拼整。 (4)找错、改错。让幼儿在图片上发现错误并给予改正。 3. 口头游戏 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直接运用口语进行的游戏。此法主要在中、大班进行。如老师说:“秋天,幼儿答:“树叶枯黄了”、“菊花开了”、“小朋友穿毛衣了”等等。 4情景性游戏 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设计一特定的情景,让幼儿按照情景内容进行活动,看谁反应快。如老师出示动物园的背景图,幼儿马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行走、吃食物时的姿态等等。 (二)科学游戏指导要点 1选编游戏时,教师要考虑其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教育性。 2. 在具体指导时,教师要让幼儿有充分操作和活动的机会,不要急于求成。 3游戏的规则要服从科学教育的要求,允许幼儿多次操作,纠正错误。 此外,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如广播、电视、录像、VCD、录音等)进行教育,同样是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将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去看、去听,在欢乐的情趣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