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973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能高中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能高级中学育能高级中学 2013-20142013-2014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运用题)两部分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共 58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进入陶器时代后,人们用陶 土烧制“土鼓” ,并用蕢草制成鼓槌来敲打。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结合则是古代乐舞的雏形。

2、周代土鼓已用于国家的各 种祭祀和礼仪,国家建立了专门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周礼 :“鼓人, 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从此鼓舞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活动中。由土鼓发展为用陶土或原 木制成鼓腔,蒙上兽皮鼓面制成“革鼓” ,是鼓与鼓舞的又一次飞跃,这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巫术观念有关。两三千 年来,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鼓类乐器,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发展。 在古代战争中,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唱歌 的乐器合奏形式。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

3、同,其中吹横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有鼓和角,在 仪仗、道路上行进时马上所奏,铿锵有力的鼓锣在号角声中震撼四方,展示着汉代军队的雄雄威仪和军人的飒飒英姿。公 元 619 年,唐太宗在瞿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就是享 誉中国的山西威风锣鼓,其特色就是“威风” 。 相传皇帝征伐蚩尤时,曾九战不胜,后来就造牛鼓 80 面,让军队中一名叫 常伯的大力士擂鼓,鼓声阵阵,顿时皇帝部队的军威大振,所向披靡,终于擒杀了蚩尤。 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张,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和鼓舞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各种鼓 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

4、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从功能上看,各种鼓 舞均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 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淳朴的民风。宋朝以后。随着音乐走入市民阶层、说唱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鼓 乐渐渐遍及全国,各地在长期群众性参与演奏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鼓乐表演形式。有以中原地区为代 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如兰州“太平鼓”等。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 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鼓乐在

5、丹麦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中, 开场、收场和庆典晚会都由中国鼓乐一家独当。 1. 下列有关“鼓”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鼓在成为乐器之前,主要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与礼仪活动。 B两三千年来,国内外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鼓的发展。 C.周代建立了专门的管理鼓乐的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D.人们自周代开始用陶土烧制“土鼓” ,并用蕢草制成鼓槌来敲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的祖先将鼓尊奉为神器,用在狩猎、征战、祭祖、祭神等活动中。B.鼓与鼓舞的长足性发展与畜牧业的兴起以及充足的皮革供应密切相关。C.唐太宗大败刘武周,皇帝擒杀蚩尤,都说

6、明鼓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D.古代乐舞实际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不仅具有作为乐器的艺术功能,而且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B鼓舞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迥异,有的豪放粗犷,气势恢宏;有的小型多样,灵活纤巧。C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将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D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鼓和鼓乐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3131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7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翻

7、译题每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 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 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8、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遗留B.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C.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5. 能直接表现荆轲威武壮烈的一项是(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B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嘉现在秦王面前讲述燕王对秦国畏惧恭顺,再进一步说明燕王如何诚心诚意侍奉秦国,为荆轲见秦王铺平了道路。B当秦武阳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时,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几

10、句得体的话语就消弭了眼前的危机。C荆轲刺杀秦王时,秦王拔剑不出、还柱而逃的狼狈相以及群臣惊愕、左右呼喊的场面,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D按照秦朝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是不能带兵器的;但那些握着武器的宫廷侍卫,是可以随意上殿的。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8 分)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 ,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

11、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 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8.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 (4 分)9.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具体分析说明) (5 分)(三)名言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_。(徐志摩再别康桥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_ _。 (左传 烛之

12、武退秦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_ 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今者项庄拔剑舞,_ _。 (司马迁鸿门宴 ) (2) 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 彳亍着,_ _。 (戴望舒雨巷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 _,不仁。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大行不顾细谨,_ 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怀想那片青青草地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郊区的小城镇,这里的环境趋于宁静,也自然使我的心境好起来。这几天回忆过去,不知 何故,常

13、使我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它在不惹人注意的时候,常以一种青春的蓬勃 和生机的活力,悄悄展现着生命的颜色,生长着这个季节中独有的嫩绿。青青的草地,清香的叶脉,染绿过我的童年,洗 涤过我的心灵,至今仍在牵动着我的思念。 每当阳春三月的日子,大地刚刚苏醒,万物生机勃勃。这片青青的草地宛如茫茫人海中久违的朋友,给走过严冬日子 的每一个人送来无限的温暖,送来热爱新的生命的力量和勇气,这些绿色的生命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希冀。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春风的吹拂下,这片嫩绿的小草不喧哗、不声张、不嬉闹,像刚刚睡醒的姑娘一样有些娇羞,文 静地站着,鲜嫩的叶片上溜滑着一滴滴闪亮的露

14、珠,在微风的吹拂下,晶莹剔透的露珠从叶尖上颤颤地滚落下来,使人想 起千万点晶亮的杏花春雨,想起生命成长的过程 我们这些调皮的小孩赤着脚,走进了这片翠绿的草地。脚丫踩在温软的泥土上,草叶亲吻着光滑的小脚,立刻有一种 痒酥酥凉沁沁的感觉,人立刻变得透体芬芳。我玩累了,随意躺在舒适柔软的草地上,闻到了一种梦一般飘来的鲜嫩、温 馨的气息,我的干涸已久的心田,被这一片碧绿种满了生机。 那一天清晨,我静静地伫立于湖边,聆听一种小草生命悄然拔节的声音,心头有如暖流涌过。那些弱小但又顽强不屈 的草,从执着追求到旺盛生长,昭示出一种原始的壮美。那片小草,纷纷地擎起了一面面青春的旗幡,沐浴着春风,欣欣 然地欢舞,

15、自由自在地歌唱。于是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下雪的日子里,我静静地伫立在窗前,透过明亮洁净的玻璃窗,凝望着窗外那一朵朵轻盈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 空上飘落下来,轻轻地覆盖在那片干枯的草地上,心想:那片草地来年一定依然会重发新叶、长得更茂盛的,一定会再展 示不朽的活力、刻意追求春天的繁荣、演奏绿色的生命进行曲的。 然而,那片给了我很多慰藉的草地,现在已经永远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消失在一次填湖筑路的兴建小城镇的建设中。现在我蜗居在小城镇的新村里,静谧的夜里,心里总想到那片青青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原始对心灵的一种召唤,在这 种时候这样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会得到舒心的超脱。我曾好几回在梦中,与这片青青的草地共同度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有 了绿色的地方,每一天都是新的。绿色对于每一个新村、每一个城市都是何等的重要。 是的,每当我走过任何一块绿地,我的心中总会响起一支春天的歌,总会怀念起我童年时代拥抱过的那片青青的草地。11选文第三段中说:“这片嫩绿的小草不喧哗、不声张、不嬉闹,像刚刚睡醒的姑娘一样有些娇羞,文静地站着,鲜嫩 的叶片上溜滑着一滴滴闪亮的露珠。 ”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4 分)12选文第五段中说:“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这里“放牧”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