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子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3713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纳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子午流注纳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子午流注纳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子午流注纳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子午流注纳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纳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纳子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午流注针法,概念,纳子法又称纳支法,是按一天十二时辰顺序去配合十二经脉,进行按时取穴的方法。 依据:人体在一天十二时辰之中,每一时辰都有一个经脉脏腑的气血当旺,反映在经络俞穴上,则当旺之时为开,己过或时辰未到为阖,古人有“逄时为开,过时为阖”之说。 优点:推算简单。缺点:用时局限。,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法,依据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配合,根据各经病情的虚实,通过十二经五输穴的五行关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来取穴治疗。 实证:依据“刺实者,刺其来也”灵枢寒热及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在本经经气旺盛的时辰,取本经五输穴中的子穴,针刺用泻法进行治疗。,举例:肺经实证:时辰:寅时(肺经气血旺于寅时

2、,故寅时开肺经穴。)穴位:手太阴肺经尺泽穴(肺经属金,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尺泽为本经合穴,属水,实则泻其子。)针刺手法:泻法。,虚证:依据“刺虚者,刺其去也”灵枢寒热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在本经经气刚过的时辰,取本经五输穴中的母穴,针刺用补法进行治疗。 举例:肺经虚证:时辰:卯时(肺经气血旺于寅时,下一个时辰为卯时,故肺经虚证当于卯时治疗。)穴位:手太阴肺经太渊穴(肺经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太渊为本经输穴,属土,虚则补其母。)针刺手法:补法。,不盛不虚:依据“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对于既非实证、又非虚证的本经病变,或者时辰未到、巳过,或者病情急,不允许择时,则用以经取之的原则。含义有二

3、: 其一,取本经五输穴中的原穴和本穴。本穴,所取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和本经五行属性相同。如足阳明胃经属土,胃经合穴足三里也属土,足三里则为胃经本穴,胃经原穴冲阳。 其二:开穴时辰;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按时循经取穴法,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为某一经脉脏腑病变,即在该经气血旺盛的时辰,选用该经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本法的特点是,不受五输穴的限制,在开穴的时辰,该经所属的所有腧穴都可以选用,如大肠经病变,卯时手阳明大肠经20个腧穴都可选用。,一日六十六穴法,六十六穴即五输穴加六阳经脉原穴,将这六十六个输穴均匀地安排在一天的12个时辰里。具体方法是:在经脉气血当旺的时辰里,每24分钟(古代把一个时辰分为五度,一

4、度的时间合现代时间为24分钟)开一个输穴,从第一个24分钟到第五个24分钟,依次开当旺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例如: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气血当旺, 0-24分钟少泽(井);24-48分钟前谷(荥);48-72分钟后溪、腕骨(输、原);72-96分钟阳谷(经);96-120分钟小海(合),俞募开穴法,本法以时辰为参量,在某脏腑气血当旺之时,取用某脏腑的背俞穴及募穴。如午时手少阴心经气血当旺,取心俞(心的背俞穴)和巨阙(心的募穴)。本法可和其他方法结合应用。,临床应用举例(一),王某,女,40岁。一周前与其丈夫争吵生气后,出现夜间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伴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心悸,口苦咽干,头

5、昏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肝阳偏亢,木火扰动心神(实证) 按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 时辰:午时。 取穴:方案1:时穴少冲(木)病穴:太冲。方案2:神门、太冲。方案3:神门、心俞、太冲 针刺手法:泻法,少冲也可用刺血法。,在辨证归经上的意义,假如病人发病有较规律的时间性,可按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配属关系,进行分经,再循经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例如:头痛多在上午7-11时(辰、已)发作,此时气血旺于胃、脾二经,故针灸治疗可选胃脾二经穴位,用药已可以调理脾胃方药为主治之。黎明腰痛-肝经,孙朝宗老中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子时发病的特征,引起笔者的极大关注,并在临床实践中经过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用酸枣仁配合甘草治愈了500余名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 酸枣仁25g,生甘草15g。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晚睡前22-23时,顿服。 主治:夜半子时所发之证。 例:田,女,45岁,右腿痛,状若坐骨神经痛,已半月,每至夜间11时发,并心中烦扰,头痛眩晕。处方:酸枣仁30g,生甘草6g。水煮1杯,夜间10时顿服,3剂愈。孙朝宗临证试效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