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3710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课件(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课件,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总 论,第一章 2 32 第二章 3371 第三章 7278 第四章 79107 第五章 108117 第六章 118134 第七章 135156,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

2、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MPS与SNA相比较,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

3、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 我国1992年正式颁布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1995年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完善,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

4、、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反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有许多不同。例如核算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或微观资金运动过程。另外,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不同。,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5、一)机构单位 概念: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国家统计局有关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中把后一类称为法人单位,具体统计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分类:机构单位有两种分类: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的区别 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

6、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二)、机构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5)为居

7、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这些机构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三)、基层单位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

8、过程的生产帐户。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四)、产业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在联合国有关文献中还称国民经济活动标准分类。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也是有许多层次的,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

9、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等。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

10、变和消失。,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分类: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 1、货物和服务交易。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因而又称产品交易,产品是生产的结果,产品交易是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4、内部交易。

11、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企业自制生产设备,固定资本消耗.5、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货币进行的交易,称为货币交易;(按直接发生额核算) 另一是以易货的形式或以实物形态的转移方式进行的,如产品或服务的易货交易、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实物报酬、由政府免费对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等,对这些交易一般称为非货币交易。(间接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经济流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

12、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或转移)、交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属时期指标特征:*按货币单位计量*与时期长短有关-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特征:*与时点有关*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素,而且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数量特征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

13、格计量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市场价格的价格形式: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采用统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要素收入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要素价格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而且还包括其中间投入(或称中间消耗,的产品(含服务,内含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这种价格形式主要是理论概念。,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八)、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 -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

14、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含服务)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最终得到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相比,它包括从生产者到购买者之间所发生的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使用的购买者价格包括不可抵扣的增值税。,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五、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就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过程。作为一般市场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

15、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机制。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基本上可以分为产品(含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三大类。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生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的过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含总量和结构描述两个层次,它们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国民经济

16、核算体系划分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积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外核算。见教材图1一1国民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图1一1中列出了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总量指标,也标明了各总量指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联系。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左边:再生产循环过程 *右边: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积累过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及产品分类。2、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3、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主要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主要是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