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3622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一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答案 B解析 分封制确立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A 项是关于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C、D 项均关于宗法制,选择 B 项,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权威的挑战。2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2、B宗法制度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现象阐释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客家人重视族谱、家谱,而族谱、家谱与血缘关系相联,维护宗法制度纽带是血缘关系,故 B 正确。3 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 “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 B解析 材料描述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这是宗法制的特点之一。A 项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涉及继承的问题,与题干信息不符;C 项虽为宗法制的特点,但

3、题目材料并不是从“国”与“家”这一角度论述;D 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神权与王权的内容。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 A、C 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兴起和盛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故 D 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 B 项正确。

4、5秦统一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他们负责地方行政,不能定期朝觐皇帝,也没有世袭权,更不能监督监察百官(负责监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

5、响,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基础建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防止分裂割据,所以 B 项正确。由限制词“优秀”可知应是积极影响,A 项排除。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专制集权,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是方式特点。7 “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三司主管国家财政税收,这是宋代三司的职能。宋代,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军队,三司掌财政。8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 、 “现代分权制度

6、的雏形”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答案 C解析 “皇权下的民主”体现的是专制下的民主色彩, “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体现的是这一制度有分权思想,进而可联系到唐三省六部制,B、D 两项旨在加强皇帝集权。9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及,夫固无如之何。 ”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了( )A科举制 B察举制 C征召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 A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选官不是根据才能而是根据品评官的评定。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科举制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在一起,扩大官

7、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0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答案 C解析 提取关键信息: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结合所学可知 C 项符合题意。11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在明英宗时期内阁与六部等机构并重,内阁设立于明

8、,A、B、D 三项分别出现于秦、隋、清朝,所以选 C 项。12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该言论表明此人( )A强调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 B否定了中央集权制度C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 D以废丞相来强化君权答案 C解析 由“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可知,材料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性。13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

9、多年才被废除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体现了统“政府”于“王室”之下。A、C 两项错误,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材料叙述的“其事”起于明而完成于清,是指废除丞相,所以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并非指丞相制度。14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 B C D答案 C解析 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15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

10、力不断削弱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答案 A解析 图示显示的如何加强皇权,而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分散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所以 A 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图一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来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

11、,新建祠堂不少(如图二)。(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8 分)(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12 分)答案 (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父系血缘维系的政治等级制度。(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等。有。宗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的来源,利于研究建筑、社会生活等。解析 第(1)问,图一体现的是主干和枝叶的关系,由此判断是宗法制,然后从血缘关系角度回答特点。第(2)问,作用主要从人际关系等方面回答;历史价值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组织答案。17阅读下列材料,回

12、答问题。(1)阅读图 1,分封制对当时的周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6 分)(2)图 2 表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有何深远影响?(6 分)(3)阅读图 2 和图 3,分析西汉和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4 分)(4)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反复说明了什么?(4 分)答案 (1)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的统治。原因:经济基础变化(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联系难以持久。(2)制度:郡县制度。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3)同:郡县制;异:西汉同时实行分封制。(4)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一种新制度的确立不会一帆风顺。解析 本题三幅图体现了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演变过程。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出现的背景、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进而理解其在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本题难度不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