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3574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三、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的构成 五、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一)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特点,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或传统避税地的投资量占到历年对外投资流量的80以上,而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国内投资者通过“资金迂回”运动再返投国内而套取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优惠。因而,我国对外投资中存在着“假FDI”现象,如果减去这一部分

2、投资额,我国对外投资所占的份额会更低。,央企:中国海外并购的绝对主力,2009年,中央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资源类行业,其中石油天然气勘探、电力、煤炭、贵金属与矿石是中央企业出手的主要方向,交易金额占当年中国总并购交易额的80%左右。 2010年上半年中国十大矿业海外并购交易中,中央企业占据6席。而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油气业海外并购交易主体全部为中央企业。 可以说,“能源和矿产”加上“国企”,就是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个最主要注脚。 今年3月利比亚动乱局势导致13家中国央企的上百亿合同项目全部暂停,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领域,涉及央企包括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葛洲坝和中交集

3、团等。,(二)截至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与流量分析基本一致,三、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一)中国对香港的直接投资,(二)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三)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四)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五)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六)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的构成,五、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学界一般将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视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就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而言,由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尚处于“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的阶段,加上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4、,中国海外收购的案例寥寥,海外并购的数量少、规模小。 可以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之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只是处于个别的试水阶段,海外并购的总额每年都没有超过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性阶段,特别是2000年,全国人大将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这种在中国尚没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候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而中国加入世贸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以及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最佳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的步伐大大加速。 特别是2004年,TCL收购汤姆森,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2005年,联想收购IBM等大型

5、并购交易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中国企业掀起了海外并购的第一次热潮。2005年,以联想收购IBM为标志,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真正进入了决定性的一年,成为在跨国并购市场令人注目的一员,仅2005年上半年,中国就以34亿美元、17宗交易成为全球第三大收购方,其中联想收购IBM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8亿美元。,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海外并购的关键性一年,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和抄底的冲动达到了巅峰。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提供了绝佳的良机,纷纷出手进行收购。中铝收购力拓、平安收购富通、国开行收购巴克莱、中投投资黑石等特大型案例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交易额在0

6、8年达到了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额的一半以上。,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企业海外抄底行动很不成功,中铝、中投、平安等企业的海外并购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名副其实的滑铁卢年。 但是,08年中国抄底的惨痛教训并未使得海外收购的步伐放缓,2009年中国企业继续在欧美并购市场频频出手,一个名不见经传叫腾中的企业因为要收购美国著名的悍马品牌而声名大噪,而中国民营车企吉利经过艰苦谈判,于2010年3月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大的亮点。,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成功案例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

7、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7年4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继2月份耗资约21.3亿人民币(2.84亿美元)成功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88.86%股权之后,又签署了收购其剩余11.14%股权的相关协议。 2007年12月12日,中国最大国有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为296亿人民币(39.5亿美元)的价格,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8年12月16日,中石化收购加拿大TYK石油公司的计划已获得政府部门批准,预计收购总价折合人民币130亿元。收购完成后,TYK将成为中石化首家全资海外油气公司。

8、 2009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通过下属子公司与总部位于瑞士Addax石油公司达成现金收购协议,以每股约316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 2009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于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补充: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属于美国福特旗下。,二、意义 时针拨回到2010年8月2日,那一天,吉利完成了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至

9、此,这家全球名列第三、安全技术世界排名第一、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车品牌,被只有短短13年造车史的中国吉利汽车买下。人们把这场并购形象地比喻成“跨国婚姻”,一方是来自东方的农村青年,另一方则是北欧公主。,二、吉利收购沃尔沃背景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销量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其在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销售收入,税前利润,三、沃尔沃为什么选择吉利? 1、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10、 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2、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福特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3、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对于沃尔沃这个企业的理解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理念等等,这一些都是福特要选择沃尔沃新

11、东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失败案例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2009年7月24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北汽集团竞标收购欧宝最终失败。北汽集团通报,根据目前美国通用

12、公司宣布的最新结果,通用和北汽在拟引进的五款车型的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存在重大分歧,因此此次收购项目宣告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1年2月19日,华为决定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要求,撤销收购3Leaf 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

13、2%和1%。,中国,其他国家,全球海外并购失败率,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据世界银行估算,1/3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亏损的,1/3盈利,1/3持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国境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低下的,几乎属于最低的20%之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提供的调查显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67%。 沿海地区过半数的企业海外投资是不成功的, 真正成功的企业仅占10%左右。广东省在香港的企业有600 多家, 很多公司管理不善, 亏损严重。,原因分析 1、赚取利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中国海外企业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一些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

14、示,只有44%企业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赚取利润是重要的。 第一动机是获取市场效应,其次是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动机是信息效应。 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占有较高比例。例如联想集团对IBM的PC 业务收购、海尔等众多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就能说明这一点。,2、投资规模小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中国的企业总体规模太小。 3、投资经验欠缺 4、投资主体错位 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很好建立的情况下, 作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必然处于先天的劣势地位。 5、政府行为失当 (1)尚缺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对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风险不能提供充分的保护; (2)国家对海外投资尚无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等,

15、 结果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 对外投资的随意性很大, 造成海外重复投资, 恶性竞争。,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存在的一些问题,1、华为和中兴在海外互相起诉侵犯知识产权 2、中铁建承包的麦加轻轨项目出现巨额亏损 总的亏损额预计约为人民币41.53亿元。中国铁建于2009年2月10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项目计划于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 据中国铁建介绍,麦加轻轨项目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具有设计运量最大,室外温度最高,同类工程工期最短等特点的轻轨铁路项目,也是沙特国内50年来的第一个轻轨铁路项目,是一项举世瞩目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工程。,亏损原因: “但是当这个项目开始实际操作后,中国铁建才发现,沙特的轻轨项目工程跟他们想象中的差别很大。”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国,像这种国家级的大手笔项目,如果要施工的话,估计各个地方政府都会给予支持,肯定是一路绿灯各方积极配合。” “但是沙特这个地方没有这样的概念。沙特的办事环境跟中国铁建原来预想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这个项目的工程效率也低了很多。” 据悉,沙特地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70摄氏度,“中午,你要是光着脚往地上一站就很烫。我刚来沙特的时候,穿的是国内的皮鞋,底比较薄。走了没几天,脚底下就烫出血泡来了。后来还是在当地买的皮鞋,反正生活条件比较恶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