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13297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实现商品、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参加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条件、目标要求组成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不同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发展程度 反映成员国之间经济干预和联合的深度、广度。 世界上最早的一体化组织: 1949年东欧国家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关

2、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一)一体化的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最低级、最松散的组织形式。协定规定: 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的实施关税优惠; 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各成员国按自己的关税政策实行进口限制。 例:二战前的“英联邦特惠制”、70年代的“美加汽车贸易协定”等。,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

3、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部分商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 “北美自由贸易区”所有产品免税、取消数量限制。 只限于工业品不包括农产品。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商品在成员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成员国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政策,同盟外的商品不论进入哪个内部成员国,都将被征收相同的关税税率。 成员国取消了各自原来的关境,组成了共同的对外关境。,商品在内部自由流动

4、的同时,排除了来自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 成员国在关税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具有超国家性质 实现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基础。,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成员国之间废除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共同关税 规定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在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1992年的“欧洲共同市场”即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商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壁垒 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各方面经济统一协调地运行。 欧洲联盟即属于此类经济一体化组织。,

5、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组织形式。 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成员国全面实行统一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 目前世界上尚无此类经济一体化组织,只有欧盟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些理论。 关税同盟是一体化最为重要的特征,很多区域理论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描述经济一体化对贸易、投资、社会福利等产生的经济效应。,1、关税同盟理论,同盟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且实行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静态经济效

6、应动态经济效应,(1)静态经济效应:,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后,同盟国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他成本低的成员国的产品所替代 从成员国进口产品,从而创造出过去没有的新的贸易。,假设A、 B、C三国各自生产的鞋子单位成本分别为$35、$25、$20。A国鞋类进口关税为100%。三国产品在A国市场价格为$35、$50、$40A与B、C之间没有贸易可能。,A、B两国建立关税同盟,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实行统一关税,高于25% 三国产品在A国市场价格为$35、$25、高于$25 A国从B国进口鞋类。 国内成本高的生产被成员国成本低的生产

7、替代。 A、B两国产生新的贸易,“创造贸易”,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 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 同盟国把原本从同盟外低成本的成员那里进口的商品,转换为从同盟内部高成本成员那里进口 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假设A、 B、C三国生产的鞋子的成本分别为$35、$25、$20。 A国鞋类进口关税为40%三国产品在A国市场价格为$35、$35、$28A从C国进口鞋类、进行国际贸易。,A、B两国建立关税同盟,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实行统一关税,高于25% 三国产品在A国市场价格:为$35、$25、高于$25 A国从B国进口鞋类。A国不从成本低的C国、改为

8、从成本高的B国进口。发生了“贸易的转移”。,(2)动态经济效应,竞争加剧生产要素和资源更加优化配置内部市场扩大,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投资增加,2、大市场理论,代表人物:西托夫斯基、德纽 主要观点:规模经济和激化竞争 国内市场向统一大市场延伸,市场范围扩大,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经济利益。 市场扩大,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刺激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经济利益,西托夫斯基观点,市场扩大导致竞争激化 企业被迫停止小规模旧式生产,转向大批量生产。价格下降,消费增加 大市场化竞争激化转向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成本降低大众消费增加(市场扩大)竞争进一步激化 市场由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德纽观点:,大市场

9、化下机器充分利用、大量生产、专业化、最新技术应用、竞争恢复 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下降、取消关税 导致购买力增加、实际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增加推动投资进一步增加。经济实现“滚雪球式”扩张,3、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日)小岛清: 经济一体化内部,依靠比较成本原则指导的竞争机制不可能完全实现规模经济 其后果只能是以各国为单位的企业集中与垄断,或者是产业向某个国家积聚 最终导致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严重经济失衡,故应该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三)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3月,在WTO登记的区域经贸组织已达255个其中197个是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0、的发展(1948-2002),目前,世界贸易组织151个成员国近90%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有的还加入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集团。 世界GDP排名前30位的国家中,只有亚洲的中国(第7位)、韩国(第11位)、和中国的香港(第28位)、台湾(第19位)没有参加自由贸易协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加入了区域集团,其中欧洲联盟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15个欧洲国家,是最典型的发达国家区域集团。 发展中国家也纷纷组建和加入区域集团,如东盟,以争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际环境。,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

11、951年4月,西欧6国 (法、西德、意、荷、比、卢)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25日,6国签订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 1月1日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7月1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 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EC,1968年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实现了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 欧共体实现三次扩大。由最初的6国发展到后来的15个国家: 英国、爱尔兰、丹麦(70年代)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80年代)

12、奥地利、芬兰、瑞典(90年代)。,1992年底,各国基本撤除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形成统一大市场。1991年12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举行成员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由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组成。,目标:实现欧洲统一货币、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共同外交、防务、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国家联盟。 1993年11月,马约被所有的成员国批准通过。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改名“欧洲联盟” 1999年欧盟11国使用新的货币“欧元”,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003年4月16日下午,欧洲10个国家加入欧盟条约的签字仪式在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举行。10个欧盟新成员(

13、捷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将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签字仪式设在卫城脚下的古代集贸市场,体现了建立大欧洲的梦想。,欧盟历史上第五次扩大成员国,欧盟从15个成员国增加到25个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欧盟成为拥有27个成员、占全球GDP的40%、占全球贸易50%的最大经济体,欧盟最先的15个成员国名单:,奥地利(Austria)、比利时(Belgium)、丹麦(Denmark)、芬兰(Finland)、法国(France)、德国(Germany)、希腊(Greece)、爱尔兰(Ireland

14、)、意大利(Italy)、卢森堡(Luxemburg)、荷兰(Holland)、葡萄牙(Portugal)、西班牙(Spain)、瑞典(Sweden)和英国(England),欧盟最近的12个成员国名单:,爱沙尼亚Estonia、拉脱维亚Latvia、立陶宛、波兰Poland、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Hungary、斯洛文尼亚Slovenia、马耳他、塞浦路斯Cyprus ( 2004年 5月1日) 保加利亚Bulgaria 罗马尼亚 Rumania ( 2007年1月1日),欧元区标准,每一个成员国削减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政府开支; 国债保持在GNP60以下或正在接近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最佳成

15、员国上年1.5 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16个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1999年1月1日,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 2000年6月,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 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 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美国1990年6月与墨西哥磋商美墨自由贸易协定,9月加拿大宣布参加谈判。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签订北美自由贸

16、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993年的297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6760亿,增长了128%。 美、加、墨三边贸易额平均每天超过18亿美元。 截至1999年底,进入NAFTA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1.3万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8%,,“美洲自由贸易区”,1994年12月,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美国召开,参加会议的34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致同意,用10年时间将目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逐步扩大到整个拉美地区。 2001年4月初,美洲国家贸易部长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间框架达成了协议,同意2005年建立美洲

17、自由贸易区。,2003年6月6日,智利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12月17日美国和四个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签订自由贸易协议。 2004年1月25日,美国和哥斯达黎加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中美洲和美国自由贸易谈判全部结束。,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80年代由澳大利亚建议建立。 1989年11月,亚太12国(美、日、澳、加、新、韩、马、泰、菲、印尼、新、文)堪培拉举行第一届部长会议,APEC成立 1992年9月第四届年会吸收了中国,台湾、香港加入,后增墨、巴新、秘鲁、俄罗斯、越南、智利,共21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