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61-70)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3233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61-7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61-7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61-7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61-7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61-7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61-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61-7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十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六十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1】【1】张张姓者偶行溪谷,姓者偶行溪谷,闻闻崖上有声甚崖上有声甚厉厉。 。寻寻途登途登觇觇, ,见见巨蛇巨蛇围围如碗,如碗,摆摆扑扑丛树丛树中,以尾中,以尾击击柳,柳枝崩折。柳,柳枝崩折。 反反侧倾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然审视审视殊无所殊无所见见,大疑。,大疑。渐渐近近临临之,之,则则一螳螂据一螳螂据顶顶上,以刺刀攫其上,以刺刀攫其 首,首,颠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上革肉,已破裂云。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

2、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 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 (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 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 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 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 【2】【2】尝见尝见一蜘蛛布网壁一蜘蛛布网壁间间,离地,离地约约二三尺,一大蛇二三尺,一大蛇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蜘蛛忽悬丝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

3、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 蜘蛛复蜘蛛复悬丝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蜘蛛仍还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 不不备备, ,奋奋身身飙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动;蛇狂跳;蛇狂跳颠掷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以至于死。蜘蛛乃盬盬其其脑脑果腹而去。果腹而去。 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昂首想吞食蜘蛛, (它 着势往上)而高低

4、略微差一点。久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蛇有昂首等它。蜘蛛便回守它 的网中。象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 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而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去。【注释注释】飙:暴风。这里指迅速。飙:暴风。这里指迅速。盬(盬(gg):吸饮。):吸饮。 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 5 分)分) 闻崖上有声甚厉闻崖上有声甚厉 ( 听到 ) 渐近临之渐近临之 ( 从上往下看 ) 久之,蛇竟死久之,蛇竟死 ( 终于 )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 曾经 )蜘蛛乃盬

5、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其脑果腹而去 ( 离开 ) 2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 4 分)分) 之之 反侧倾跌反侧倾跌之之状状 的 蛇复昂首待蛇复昂首待之之 它,指蜘蛛以以 以以刺刀攫其首刺刀攫其首 用 以以首俯地首俯地 把3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 6 分)分) 然审视殊无所见然审视殊无所见 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甲文

6、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 4 分)分) 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 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六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六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甲甲】晏子至,楚王晏子至,楚王赐赐晏子酒,酒酣,吏二晏子酒,酒酣,吏二缚缚一人一人诣诣王。王曰:王。王曰:“缚缚者何者何为

7、为者也?者也?”对对曰:曰:“齐齐人也,坐盗。人也,坐盗。”王王 视视晏子曰:晏子曰:“齐齐人固善盗乎?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晏于避席对对曰:曰:“婴闻婴闻之,橘生淮南之,橘生淮南则为则为橘,生于淮北橘,生于淮北则为则为枳,叶徒相似,其枳,叶徒相似,其实实 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长于于齐齐不盗,入楚不盗,入楚则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王笑回:“圣圣 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设宴招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 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

8、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2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的 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 却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 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 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乙乙】景公景公之之时时,雨雪三日而不,雨雪三日而不霁霁。公被。公被狐白之裘,坐堂狐白之裘,坐堂侧

9、侧陛陛。妻子入。妻子入见见,立有,立有间间。公日:。公日:“怪哉!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晏子对对曰:曰:“天不寒乎?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公笑。晏子曰:“婴闻婴闻古之古之贤贤君,君,饱饱而知人之而知人之饥饥,温而知人之,温而知人之 寒,逸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劳。今君不知也。今君不知也。”公曰:公曰:“善。寡人善。寡人闻闻命矣。命矣。”乃乃令出裘令出裘发发粟以与粟以与饥饥寒者寒者。孔子。孔子闻闻之曰:之曰:“晏子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乙乙】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

10、边的台阶上。晏 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 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 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 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节选节选自自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 ) )【注注】景公:齐国国君。景公:齐国国君。霁(霁(jj):天放晴。):天放晴。被:同被:同“披披”。陛:皇宫的台阶。陛:皇宫的台阶。 1

11、 1用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 2 分)分) 其其 实实 味味 不不 同同 其实味不同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 6 分)分) 吏二缚一人诣王(吏二缚一人诣王( 捆绑 ) 晏子避席对曰(晏子避席对曰( 座位 ) 齐人固善盗乎(齐人固善盗乎( 偷 ) 叶徒相似(叶徒相似( 白白地(仅仅、徒然、只) ) 晏子入见,立有间(晏子入见,立有间( 一会儿 ) 逸而知人之劳(逸而知人之劳( 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 3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4 分)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圣

12、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译文: (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4 4甲文中的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 2 分)分) 答: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5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4

13、4 分)分) 答:答: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六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六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长安,左中郎将蔡邕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见而而奇奇之。之。时时邕才学邕才学显显著,著,贵贵重朝廷,重朝廷, 常常车骑车骑填巷,填巷,宾宾客盈坐。客盈坐。闻闻粲在粲在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一坐尽惊。邕曰:坐尽惊。邕曰:“此王公此王公孙孙也,也,3有

14、异才,吾不如也。吾家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书籍文章,尽当与之。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初,粲与人共行,读读道道边边碑。人碑。人间间曰:曰:卿能卿能诵诵乎乎?曰:曰:能。能。因因 使背而使背而诵诵之,不失一字之,不失一字。 。” 其其强记强记默默识识如此。性善算,作算如此。性善算,作算术术,略尽其理。善属文,略尽其理。善属文,举举笔便成,无所改定。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是人常以为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三国志 王粲王粲传传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 (曾祖父龚,祖父畅,都作过汉朝的三公。父谦,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 进因为王

15、谦是名公的后代,想用他连姻,叫他的两个儿子见王谦,让王谦选择,但王谦不同意。 )汉献帝西迁, 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他就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蔡邕以高才硕学而著名,在朝廷中地位 很高,经常车马填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还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跑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 之后,年纪既小,身材又矮,一座皆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的书籍 文章,要全部送给他。 ”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不看就背诵出来吗?” 王粲说:“能。 ”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如此之强。他特别精通计算。他著 的算术著作,能简明扼要地说清其中的道理。善于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无有可改动的。当时人们常以为 他预先就构思好了。然而假若让他重新深思熟虑,也不能再写得好一些。 注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