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3138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人际关系,教 育 科 学 系彭先桃2006年2月,生命 健康 成才,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欣赏生命 。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时代呼唤心理健康,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 人的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状态应该是冷静的自我思考,自觉防范自我膨胀,平等的与所有人的交往。 生命的意义原本就是人为建构的,自得其乐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能力。学会自得其乐,享受自我快乐,并适度社会比较。,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马克思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

2、由于人际关系的适调而来的。-丁瓒,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心理健康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更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心理健康就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首先,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其次,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和学有所成的根本保证,更是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成就,塑造高尚品格,开发大学生潜能,帮助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因此,时代呼唤心理健康,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有趣的故事,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

3、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什么是健康呢?心身医学的格言:“人

4、有病,不应理解只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而是发生在人的身上。”,传统观念认为:无病即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 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 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

5、有同一性;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标准的六种依据,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自我实现者”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十个方面: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6、。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高峰体验是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致于顶峰而又超越时空与自我的心灵满足感与完美感。如经历波折而洞房花烛、金榜提名、突然获得灵感后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志,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关系和谐,无孤独感,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不逃避现实,对困难挑战)。 热爱生活,乐于

7、工作。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能适度地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枉、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人格和谐完整。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方式是适中的合理的。 智力正常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大学生活的适应 2、人际关系的和谐 3、自我观念的增强 4、人生信念的一致 5、社会环境的适应 6、行为表现的相称 7、心境基调的轻松愉快,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把握,第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连

8、续的过程,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静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都适用的、不变的判别模式。 第三,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要尽量多方位考察以做到客观。 不是主观上的猜测和臆想乱套标准。 不随便根据量表测试下结论。,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这种依据的优点在于:可使心理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和分类,易于操作,反映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这种依据的问题题在于: 1、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现象都是正态分布的, 2、也不是

9、所有对平均值的偏离都意味着心理健康有问题,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数量界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最出色的人的行为也很可能与众不同。如果根据统计学依据,这些人则被视为异常,因为他们处于正态分布的一个极端上。再有,智力超常是智力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偏离常态的并不都是有问题的。,以社会规范为依据,这种依据以每个社会都有某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依据为前提,认为行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健康。 这一依据的问题在于: 1、社会规范本身的地域性和文化方面的局限。 2、社会规范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3、社会规范本身的内容上的真理局限性。,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这种依据是从医学角度

10、来进行确定的,认为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为心理健康的人。 它的局限性在于 1、忽视潜隐的心理问题。事实上,无医学病因与症状者并不能都被认为心理健康。在很多情况下,不健康的心态可能以潜在的方式隐藏着,要在某种诱因下才能发作和表现。 2、忽视发展性的一面。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毕竟是少数。,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这种依据认为,善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适应者为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适应困难者则为异常。限心理诊断中常用的社会功能正常的标准。 它的局限在于心理健康不是生活适应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学习、生活适应的好与坏并不完全由心理素质决定,因而也有其局限性。,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人如果自觉痛苦、抑郁等,则被认为心理

11、不健康。应该承认在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时,个人的主观体验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但这个依据往往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依据,用于基本正常的人群。 它的局限性在于主观性和片面性。有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反而自觉愉快.或坚决否认自己有“病”、而这恰恰是不健康的证据、而且有的人根据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就妄下结论。,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这种依据认为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者为正常,心理发展水平较同龄人明显为低者为异常。 它的局限性在于: 客观性也不够,缺乏操作性。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智力超常者是一种异常,这种异常又该是怎样的异常呢?” 忽视了个体的社会性一面,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的标准,1946年世界心理卫

12、生大会提出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1种不合理信念给人们带来麻烦,1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4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

13、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比自己更强的人。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的解决办法,如找不到这种完美的办法,真是糟糕透顶。,美国人生活中另人愉快的事,呼吸新鲜空气,坐在太阳底下听音乐,做白日梦,穿新衣服,欣赏风景,与朋友喝茶,向人微笑,接吻,向他人示爱,读小说,购物,在海滩

14、,跳迪斯科,爬山,布置房间,玩高尔夫,去酒吧,划船,活动,穿奇装异服,讨论政治,照相,美容,约会,看漂亮女人,二、你了解亚健康吗?,“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亚健康状态表现,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动力、学习没有目标、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劲。躯体反映为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大学生亚健康的表现,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

15、伴随,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问问你自己,你有吗?,现代人进入亚健康的七大信号: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三、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1、大学生的“心理感冒” 近年来,有一种轻度的心理障碍称为“心理感冒”,他如同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病,每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不排除他会“心理感冒”,可能出现短暂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更是这样。其表现;有的大学生脸上虽然在笑,但是内心却总被阴影笼罩着;有的大学生虽然白天平静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着,但是一到晚上却受着失眠的折磨;有的大学生泪没有流在脸上,却暗暗地流在心上;有的大学生面对老师、领导感到恐惧,不敢

16、交往,人际关系不协调,这些都属于“心理感冒”的症状。对待“心理感冒”既不要紧张,也不要有羞耻感,更不要误认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病”,要相信依靠自己的心理力量是能够治愈的。,2、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人的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处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如不及时调适,长期积压在心中,不但容易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而且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适应、学习、经济、自我发展、情感和网络适应等六个方面。,3、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以公认的社会规范或适宜方式适应日常生活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和行为偏离。具体理解为:一是个体没有能力适应现实环境的要求。二是行为失常或反常、失调或无序。三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缺乏,社会适应功能低下,即: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工作与家庭生活的能力;按社会文化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要求进行自控的能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般有神经症、人格障碍、功能性神经病、性变态等。,神经症(神经官能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