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发言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2660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乐进课堂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进课堂发言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开启人生导航!,研究表明,一位教授曾经对所在城市三所高校的100名学生作过一个人格因素测试,智力分数一项,得分最高的是音乐学院组,其次是理工科大学组,最后是医学院组。数据说明艺术教育比较注重个性完善人格,益于智力开发。,学习音乐对孩子本身有哪些益处?,学习音乐改善孩子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学习音乐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开朗、活泼、大方,习惯宣传和表现自己。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后,性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处事待人、热情大方,更加喜欢与人沟通聊天。,为什么学音乐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有气质,更有品位?,在生活方面处处展现出艺术的品位和价值,学习音乐的孩子生活质量绝对要远远超过一般孩子。在所有艺

2、术形式里音乐是最能给孩子带来气质和品位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的气质和灵感,使孩子对世界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学习乐器能使左右脑发达,学习乐器必须要全面动用脑的两个部位。练习乐器的时候,右手要动,左手也要动,眼睛要看乐谱,耳朵要听音高,脑子里还要记乐谱背乐谱。可以说是真正的一心多用。在此时,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被调动起来,左脑和右脑同时工作,既调动思维又调动动作。这对于培养人的注意力的集中也是大有好处的。,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能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激情和热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乐器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使孩子整

3、个身体都调动起来,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从而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台湾教育界有句名言,就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根据调查,一般学习音乐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比例很高。而犯罪的比例却非常少。我想,一是学习乐器就必须有时间保证,学习音乐的孩子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有限了。而最重要的是音乐本身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使得孩子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在学习美,感受美,还在实践美。一个美的环境对于陶冶孩子的心灵和性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新设想器乐进课堂,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好、有一技之

4、长,体现“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理念 ,我校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设想 。器乐学习对于推进学生的成长、提高个人的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 ,通过全面考量,把器乐引进课堂作为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课程 。,具体实施方案,一、二年级:小钟琴进课堂 (全体学生)三、四年级:葫芦丝进课堂 (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口风琴进课堂 (全体学生)七、八年级:巴乌进课堂 (全体学生),小钟琴,“小钟琴”是针对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开发的一款获得国家专利的乐器,适合3至10岁的少儿学习使用,小钟琴的音质清脆悦耳,能够锻炼及培养少儿以下能力: 一、锻炼少儿的视觉能力 二、锻炼少

5、儿的听觉能力 三、锻炼少儿的记忆能力 四、培养少儿的专注能力 五、培养少儿的左右协调能力 六、培养少儿合作及团队意识能力,葫芦丝,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口风琴,口风琴,口风琴是一种体积小,音准好,旋律性优良的键盘式吹奏乐器。它价廉物美、携带方便,易学易掌握,所以被许多学校列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口风琴的键盘长度大约是二至三个八度,在音乐教育中很受欢迎,尤其受到亚洲人的喜爱。,巴乌,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五大优势,零负担,无需任何学习费用,只需购买所学乐器。 小学初中,免费掌握四门小乐器。 利用在校音乐课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学习,不会耽误孩子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孩子回家可以自己练习,减少玩耍和玩电脑的时间。 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学习乐器可以锻炼左右手配合能力,从而促进左右脑同时发育,长期坚持,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