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2608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生活中常见的量玩具的多少笔的长短房间的大小书本的厚薄午睡时间的长短 ,一、量的相关概念 1.量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轻重等。例子:亮亮四岁半时,一次,在玩汽车游戏时,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地排在“停车场”的线上,不一会儿他欢喜地喊到:妈妈,我的停车线好长啊,能排8辆汽车呢。,一、关于量的相关概念,2.连续量表示物体属性的量,须用工具测量得出, 如长度、面积、温度等。 3.不连续量表示物体的多少,用计数得出,如多少本书。 4.量的守恒 5.量的排序 6.测量 7.自然测量,一、关于量的相关概念,量

2、和数具有同构性,只是儿童对量的认识略晚于数,测量能力要到811岁才完成发展。 幼儿期进行量的比较,一般是对23样同类物体进行的比较。,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二、幼儿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2.从绝对到相对 乒乓球、皮球和篮球3.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大小、多少、长短、粗细、厚薄,三、学前儿童量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三、幼儿量概念的发展 1. 幼儿大小、长度认知的发展2岁左右: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出反应3-4岁:能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用简短的词汇表达5-6岁: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三、学前儿童量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2.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排序

3、比分类难)3-4岁:通过尝试错误完成排序对应活动;例子:3、4岁幼儿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会进行一些比较排序,并在游戏活动中初步能表述。如玩娃娃家时,刚刚说:“爸爸很大,娃娃很小。”建构楼房活动中,明明说:“这座楼房比那座楼房高。” 4-5岁: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活动;例子:洋洋四岁时在排列5根小棍时,只顾着小棍上端一根比一根长,嘴里还不住地说:“一根比一根长”事实上她没有按长短排序,也没有考虑小棍的下部基线。 6岁:目测能力显著提高,有的幼儿能自觉运用简便的排序方法。,三、学前儿童量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3. 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3岁:能感知和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4岁:基

4、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的轻重;5岁: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等词汇;6岁: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四、学前儿童量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四、幼儿量概念的教育要求小班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度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汇;2.能从4个大小、长短不相等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的物体排序。,四、学前儿童量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班 1. 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 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不同的

5、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其中两个是相同量); 3. 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物体。,四、学前儿童量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大班 1. 用目测和自然测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并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 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3. 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五、幼儿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比较两组不同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例子:老师和佳佳等几位小朋友一起

6、比高矮,老师问“我是高还是矮?”小朋友说:“不知道是高还是矮,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老师请佳佳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说:“佳佳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俩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老师高出一部分,老师的个子就是高。”小朋友们纷纷说。老师说:“你们小朋友也想比高矮吗?”,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用重叠、并置法比较物体的量 3.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例子:准备大小不等的若干瓶子,让幼儿玩盖瓶盖的游戏,看谁盖得快,使幼儿感受瓶盖、瓶口有大有小,逐步摸索规律。盖瓶盖时,可先将瓶口从大到小排列,把盖子也从大排到小,然后一对一地盖上,速度就快了。,五、学前儿童量概念

7、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通过各种感官(看、摸、动)感知量的特征;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比较的物体要有两个或以上,数量逐渐增多,并帮助幼儿识别物体的相对性;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其差异特点应单一;设计活动时,应注意(1)先让幼儿进行实物比较,(2)活动设计应有层次性。,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排序活动的方法及指导 1.按次序规则排序: (1)按量的差异或数的差异排序 (2)从小数量的排序过渡到大数量的排序;在操作中建构序列;感知物体序列中的可逆、双重、传递等逻辑关系,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按特定规则排序 (1)重

8、复、滋长、变异式样 (2)确定适合幼儿年龄的教育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多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尝试关于规律排序的各种体验P.141 中班数学活动漂亮的花环,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排序活动的意义通过排序,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及逆向思维能力通过排序活动得到发展。,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排序时应注意:(1)要确定排列方向(2)要确定排列规则(3)要明确排列的起始线,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感知体验量的守恒活动的教育与指导 1.通过量的变式获得量守恒的体验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体积守恒P.144

9、 图513,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小朋友 比较一 下两条 绳子的 长度,1,2,3,4,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两条线段一样长吗?,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A,B,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通过比较和数数感知量的守恒,5,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7,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四)自然测量活动及指导例1:游戏时李老师请亮亮和强强在教室的前方和教室后方分别搭了一座亭子,数学活动时李老师问:“怎样才能知道两座亭子哪一座高哪

10、一座矮呢?”幼儿纷纷想办法,红红说:把两座亭子放在一起比;不行,不行,这样移容易把亭子弄倒;用尺子量,没有尺子怎么办?用铅笔有的幼儿想到用铅笔、小棒等自然物做计量工具。,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例2:老师请幼儿分别用雪糕棒和筷子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并且记录下来。等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请幼儿讨论说出测量的结果,讨论问题:大家测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不一样长的小棍测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幼儿再认真测量一次,最后明确: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测量工具的顶端要和被测量物体的顶端对齐;测量一次后要做个记号;量第二次时,工具的顶端要紧接着记号后面量,这样测

11、的结果才较准确。,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例3:吃完午饭,老师带领幼儿到操场,请小朋友用脚步测量从攀登架到滑滑梯的距离,请幼儿说说这段路自己走了几步,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同样的距离,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步数多?有的小朋友步数少?测量结果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幼儿在学习自然测量时,应有意识引导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还应注意:(1)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自然测量活动的指导: (1)激发幼儿测量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3)让儿童学习记录并交流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六、量概念教育的注意事项,六、量概念教育的注意事项 1.创设丰富的、可以进行比较的环境 2.注重在各种活动中渗透量概念的教育,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