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2476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线索:中国古代(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可分为两大阶段: 1、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早期政治制度; 2、(战国)秦汉至明清:君主专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标提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

2、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专题特征传统政治制度的萌生、发展、成熟及至衰落,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分为贵族(血缘)政治和官僚政治两个阶段。先秦时期是贵族政治形成、发展、衰落的阶段,宗法制和分封制,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世卿世禄的传承方式是其主要特点。官僚政治是指秦至清的政治形态。自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后的历代王朝继承并不断进行多方面个改革和补充;其总体趋势是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这套基本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分封制也称分封

3、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百度百科,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百度百科,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创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018/10/19,“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定公四年“封邦建国,受民授疆土。”

4、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吕氏春秋观世,材料三,思考:西周如何通过分封巩固统治的?,材料四: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上迁居,与当地原来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思考:分封制对郡县制的联系,学者顾则徐说:“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 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 且国有爵等。”材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形成了封

5、国对抗中央的局面,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D.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周公将殷商的王族和为王室服务的士人从朝歌迁徙到洛阳,即成周,商王的嫡系部队被改编为“殷八师”,作为成周的卫戍部队,等于周人的“看门狗”。将一部分贵族从朝歌迁至旧都商丘,封微子启建立宋国。分封弟弟康叔姬封与朝歌,建立卫国,并分得殷商的七个部族,基本上是技术人才。周公之子伯禽、成王之弟唐叔姬虞、召公之子姬克分别得到包括殷商部族在内六个、九个和六个部族。远走他乡,分别于今天的山东、山西和北京建立鲁、唐(即后来的晋)和燕。 易中天奠基者,“分封”是一种秩序,从下表看分封制把世界划分了几个层次?,这样天下、国、家层次分明。这就是所谓的

6、“封建”。封,就是“划分势力范围”;建,就是“厘定君臣关系”。诸侯是天子所封,大夫是诸侯所立。前者叫“封邦建国”,后者叫“封土立家”。所以诸侯是天子之臣,大夫是诸侯之臣。大夫对诸侯要尽力辅佐,并承担从征、纳贡等义务。诸侯则有镇守疆土、拱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当然天子也有主持公道,保护诸侯的义务。天子有封建之权,诸侯有再封之权,大夫没有。奠基者,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百度百科,2018/10/19,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

7、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百度百科,“礼治中国”,名分决定了待遇、规格、谱。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及其看重名分。名分简直就是命根子。没有人可以不要名分,面子是名分的标志,也是人的脸面。难怪我们“死要面子”。只要归属于某一群体,那就要有名分。只要接受名分,那就仍在五伦。宗法伦理就像一张网,将所有人“一网打尽”。能够逃出这张网的人很少。你出家,庙里有师父;你落草,山寨有头领;你自主择业,业内有行会;你浪迹江湖,江湖有门派;你

8、不可能绝对一个人生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伦,就是秩序和类别。没有就“不伦不类”。最重要的秩序和类别是人类社会的,即“人伦”。包括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夫妇、朋友,叫“五伦”。规范五伦的道理、法则和仪式,就叫“伦理”。伦理的核心是“名分”。就是名位和职分。也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分和社会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待遇。其中地位特别高的,还有爵号和车服等等,叫“器”。名不同,器也不同。比如祭祀时用的礼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乐舞,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穿的礼服,天子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士无冕,也就无旒。

9、,3、“两个基本点”礼乐制度,“礼乐教化”,什么是乐?周人的乐,是诗歌、音乐和舞蹈的“三位一体”。乐是艺术化的礼,礼是伦理化的乐。其要实现的功能就是“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之所以叫乐,因其以音乐为灵魂。音乐最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伦理最重要的是秩序与和谐。秩序就是礼的节奏,和谐就是礼的韵律。因此礼治社会,就应该像音乐作品;社会成员就应该像音乐。音乐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不同。社会成员也一样,也得有差异。有差异,才多样。多样统一才和谐。礼就是界定差异的。如何界定?“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理想目标是华夏与蛮夷“内外有别”,血亲与姻亲“亲疏有差”;老少“长幼有序”;嫡子与庶子“贵贱

10、有等”。这些通过一系列“制度”表现出来。礼辨异,乐统同。礼就是让人遵守秩序的。乐,则是让人体念和谐的。学习音乐,观赏乐舞,是贵族的必修课。周人认为,庙堂里有音乐,则君臣“和敬”;乡里有音乐,则宗族“和顺”;家中有音乐,则父子“和亲”。难怪孔子上课时,会有学生鼓瑟。这就是“礼乐教化”。,3、“两个基本点”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分封制 (权力分配),夏商政权组织形式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基础:井田制,甲骨文、诗经,宗法制 (权力继承),农业,中华文明的兴起,周初的形式,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

11、制就没有分封制。,(1)政治:奴隶制文明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商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以石器锄耕为主,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实行井田制。手工业:商朝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陶向瓷过渡。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盛行金文(钟鼎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礼乐文化。,一、西周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成

12、熟 (1)分封制和宗法制,(2) 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1、中国早期(商周)政治制度特点: (1)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具有专制色彩,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早期政治制度创新(1)一个核心:王权。 (2)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3)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1、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

13、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传统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2、分封制的深远影响: (1)由于分封制下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受封诸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势力的发展、时间推移而致血缘关系的松弛,极易造成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春秋战国、西汉“七国之乱”)。(2)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