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0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10616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不正当竞争法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不正当竞争法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关系: 共同点相互补充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在本质上都是对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破坏行为;在结果上,都要损害其他竞争者或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两者的区别: 实施主体的条件不同垄断要求具有经济上的垄断或优势地位不正当竞争的实施主体可以是任何企业与个体经营者 行为的目的和后果不尽相同 垄断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排斥竞争;而不正当竞争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竞争利益。,实施的手段不同法律规制不同法律对不正当竞争的规制侧重于竞争秩序的维护,而对

2、垄断的规制则侧重于竞争度的维护,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11种行为中,有5种行为属于垄断行为:公用企业滥用经济优势、行政垄断、搭售、附加不合理条件交易、不当低价销售其他6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欺骗性交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当有奖销售、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诋毁他人商誉。,(一)欺骗性交易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五条欺骗性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伪冒或仿冒的标志或采取其他虚假的标志从事交易,引起公众的误解,诱使消费者误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

3、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仿冒知名商品其他标志行为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它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仿冒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4.使用虚假质量标志,(2003年试卷一第15题) 甲欲买“全聚德”牌的快餐包装烤鸭,临上火车前误购了商标不同而外包装十分近似的显著标明名称为“仝聚德”的烤鸭,遂向“全聚德”公司投诉。“全聚德”公司发现“仝聚德”烤鸭的价格仅为“全聚德”的1/3.

4、如果“全聚德”起诉“全聚德”,其纠纷的性质应当是下列哪一种? A 诋毁商誉的侵权行为 B 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C 欺骗性交易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D 企业名称侵权纠纷,(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的方式,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价格、使用方法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发消费者产生误购的行为。 主体是实施产品或服务宣传的经营者。 行为发生于宣传过程中。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与普通欺骗性交易行为的根本区别。,所作的宣传引人误解。一般大众受经营者宣传的影响而对其商品或服务发生了错误认识即可认定为引起了误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5、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或过失。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广告法第四条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所谓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的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6、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作出错误判断的广告。,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除广告形式外,还有其他都种形式,如展览会、展销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散发传单等形式我国刑法第222条专门规定了虚假广告罪,(三)不当有奖销售有奖销售一般可分为抽奖式有奖销售和附赠式有奖销售。1.欺骗性的有奖销售。谎称有奖 、内定人员中奖 、人为操纵中奖程序 2.推销质次价高商品的有奖销售行为。,3.不当巨额有奖销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3条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金不得超过5000元 。(四)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一定的金钱、实物或其他利益,收买交易相对人或其他有关人员,以获

7、得交易机会的行为。,注:商业贿赂与折扣:折扣(Discount )也叫打折,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卖方以明确方式给与对方一定比例的价格优惠的行为。相似之处:都发生与交易之中;客观上都要给与对方一定的利益;目的也是争取交易机会 。,区别:折扣是公开进行的明示、直接给与对方的,而商业贿赂多数是给与有关人员的;折扣必须符合财经制度,双方均应当对折扣如实入账,而商业贿赂是帐外暗中进行的。 (五)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以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盗窃、利诱、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恶意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

8、用以违法手段获得的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 针对的是正当获得商业秘密的情形 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第三人如果明知或应知转让人获得该商业秘密是不当取得,或取得后披露、使用或者准许他人使用,仍予以受让或泄漏。,(六)诋毁他人商誉 诋毁他人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 A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 C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的 D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乙厂的下列行为,何者构成不正当竞争?(2005年试题)A.向甲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得甲厂的技术秘密B.向本市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行贿,使他们只采购本厂产品C.在电视广告中发布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在电视广告中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者的商品信誉答案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