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0180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玩转手动镜头的一些常识摄景学习 2011-05-03 11:07:45 阅读 63 评论 0 字号:大中中小 订阅 越来越多的摄友开始使用手动镜头,用得好的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心 应手,当然也有遇到各种麻烦的。列举一些使用手动镜头的常识供玩家探讨。 一、一、与自动镜头比较起来,手动镜头使用不方便,对焦慢。尤其过去从来没有 接触过传统胶片相机的朋友,玩起手动头来就一个字累。如果想干活,别 选手动头,但如果想品味摄影的乐趣,那玩手动镜头吧。 1.从做工上看,手动 镜头做工一流,精度高,光学素质好,价格便宜,所以非常值得拥有和玩赏。 2.摄影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好玩儿的一件事

2、儿。这件事儿的好玩不仅是因为 最终出片让我们高兴,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玩手动头,有人就喜欢那种 手动对焦的感受,在对焦中找到乐趣。 3.手动头正因为对焦慢,成功率低,所 以用这种镜头的人,对焦,构图,曝光都要细酌细磨,时间久了反而练就了你 的真正摄影功夫。这个到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用好了手动头,用自动头就驾轻 就熟了,非常轻松,尤其对于曝光会有一个全新且更加精准的把握。 二、二、说明一下,任何镜头,牛头也好,狗头也罢,德头也好,日头也罢,如果 你在大太阳下面,用 f8 的光圈来拍的话,估计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区别。镜头与 镜头之间的差别其实本来也不是非常大(绝对没有价钱来得大),一个地下一 个天

3、上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明亮的光线下与镜头的最佳光圈中去比较,肯 定比不出什么大差别来。那么德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弱光下,德 头变得特别细腻,细节非常丰富,尤其暗部细节更让人叫绝,所谓的白中有白 ,黑中有黑,指的就是德头成像的优势,这需要你慢慢且细细琢磨。 2.高反差 情况下,大反差时,日本镜头常常高光成死白,暗部成死黑。而许多德头在这 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能很好地抵抗大光比。 3.在特定的光线下,用德头来拍 摄,常常出现不经意的亮部和暗部偏色,有一种特别浪漫的味道,这往往可以 刻意地表现某种氛围。当然如果仅针对分辨率来说,德头并不比现代的镜头占 优。 三、三、有人会问:手动镜头

4、使用最大光圈对焦时,一切正常,可当然收小到光圈 5.6 以后,取景器内变暗时,合焦指示灯就开始闪烁,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了 。这样的镜头是不是对焦有问题?而我的自动头用手动方式操作时,就是用最 小光圈了,对焦依然准确,这是不是改装的镜头有问题?其实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相机的对焦系统,要求:第一是光线要足够亮,第二是反差要足够强。当 f 8 以后进入相机的光线少了,因此相机对焦就犹豫了,和相机在弱光下不能合 焦一个道理。我们目前的使用方法是:对焦的时候尽量开大光圈。当然体现德 头优势的也就是 f5.6 前面的几档光圈,f8 以后使用相对较少四、四、好多同学用尼康 D80、相机,使用手动头时只能估计

5、曝光,即使用 佳能相机,测光也不准确,怎么办呢?其实用自己的眼睛测光比相机给定的曝 光更准确。过去传统胶片的摄影师,凭自己的经验拍了一生,当自动曝光相机 问世以后,曾有人用自动曝光拍出的照片竟然根本没有摄影师经验曝光准确。其实测光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稍微有点经验的摄者都能说出常规场景的曝光 组合,基本在之内。可能有人说,我的相机用的是平均加权测光方式, 测光点有几十上百啊,分析得特别细致准确。我可以告诉你商家的噱头。 一般情况下它的分析当然并不错,但某些场合下,它的分析远远不如人脑。比 如拍风光时,当天的比例占得很大时,拍出来的照片十张有十张都是欠曝的, 不信你就试试看,正因为相机平均测光了,

6、天空中强烈的光线占的比例很大, 所以最终的计算结果也是相机认为这个场景光线很强烈,应该用小光圈快速度 ,但恰恰绿树全成了黑树。再比如我们在绿树前给拍照时,穿了一件 深色上衣,你拍出来的照片十张有十张是过曝的,MM 的脸白得看不出鼻子与 眼睛了。为什么?白加黑减的摄影原则相机并不懂,它只会给你还原一个中性 灰而已。所以平时就是使用自动镜头,你的曝光还得进行加减修正,甚至经常 要用档锁住曝光组合拍。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其实掌握全手动曝光远非那 么难。过去的摄影师才叫难。那时他们考虑一个曝光组合以后,必须用笔记下 来,照片冲洗出来以后,才知道当初的曝光正确与否,这个时间周期足以让一 般人把当初的曝光

7、组合给忘记了。下次修正后也还不见得就正确。而现在你使 用的是数码,立拍立得,曝光不正确,当时就可以看到,立即修正曝光,很快 就出来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与时间内,这种曝光的 组合全是适用的。换了场合与时间后,你再用另外的组合,久而久之,你会形 成丰富的曝光经验。换句话说,即使机器有测光能力,还是尽量用档 拍吧,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出片水平会有立竿见影的提高。 五、五、使用手动镜头有没有必要换裂像对焦屏?这个就依个人的习惯而定了。如 果你的眼力足够好,你对绿灯对焦指示控制得也习惯,不换也罢。毕竟东西还 是原配的好得多。但如果你感觉裂像对焦屏对焦时会更精细一些,且更直观, 那就换。

8、如果比较哪个对焦更精确的话: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裂像屏。那应 该是一点误差都没有,对正就是对正了,不正就是不正。没有一点儿含糊,也 不会有一个范围的问题。当然劣质的裂像屏会严重影响测光,要换一定用原厂 的。如何来评价一只镜头如何来评价一只镜头 我们都不是实验室的评测人员,没有专门的器材与软件来 对镜头的科学指标进行评测,但我们还想来鉴定一只镜头到底如何,只能凭借 我们个人使用的感觉来对一只镜头下一个最终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从哪 些角度来看一只镜头呢?其实对于一只镜头我们需要进行的有外观式样,质料 做工,使用手感,成像质量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的。外观是很主观的事情 ,各花入各眼。主要考察,镜头

9、的螺丝有没有拆痕,镜身有没有划痕,镜片有 没有划伤、脱膜等情况。其中关键的关键:不能有拆修。做工和手感是实实在 在,能切实感受到的,往往做工和手感会成为拥有这款镜头的关键。当然变焦 、对焦操作要柔和、均匀、阻尼适中。如果有光圈环的,定位要准确,光圈收 放自如。 光学质量我们则要通过拍照来检测。都有哪些个角度来看一只镜头?(一)锐 度锐度很具体,但也很模糊。为什么这样说?其实就每一只镜头而言,什么光 圈,什么焦距或都对焦到什么地方都锐利似乎不太可能,对于变焦镜,希望各 个焦段都能锐利如刀切更是不可能。那么如果看一只镜头的锐度怎么来检验? 1.最大光圈(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 3-5 米处的

10、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3)对着无限远处拍照 2.收小两档光圈(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 3-5 米处 的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3)对着无限远处拍照 3.用光圈 F8 或更小的光圈来测 试(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 3-5 米处的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3)对着 无限远处拍照当然不同焦段不同品牌的镜头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里也不排 除镜头的个体差异。而且每个镜头都有各自的镜性,有近摄锐利,远摄一般的 ;有长于风景的。 (二)焦外我们来评价一只镜头,尤其大光圈定焦头,常常很在乎其焦点以外 的成像。对于一只成像让我们满意的镜头,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焦内锐利, 焦外柔和。这个标准具有普遍的意义的。但焦

11、外其实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不 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学设计的镜头其焦外还应该有不同的标准的。对于长焦镜头 ,我们要看其焦外的过渡是不是柔和自然,对于中焦镜头,我们看其焦外的标 准就应该比长焦头的指标降下来一些了。而对于广角镜头,一般我们是不在意 其焦外的。拿一只 20 广角非要去看其焦外是不是二线,柔和度怎么样,我认为 有点滑稽。如果是 200 镜头,用到光圈 F5.6 都会虚化得相当不错,没有必要去 谈。而对于中间焦段则不然,我们常常要看它的焦外好不好了。焦外可以是杂 乱的,这样的焦外我们认为二线性很重,感觉生硬。焦外可以是柔和的,这样 的焦外我们认为是奶油的,感觉特别软。焦外可以是柔滑的,虽然焦

12、点以外的 景物并不是一团糊,但似有非有间却更大程度地调动了人们的想像,我认为这 才是最佳焦外。当然焦外呈现不同的形状和特色,我认为也是镜头的亮点。有 晕化开的,有凝结不动的,还有一堆色点的,更有特色的是螺旋形的,甚至还 有三角形散景等独特的散景效果。看焦外时一般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去测 试。 1.最大光圈近距离对焦,背景距离主体渐次拉开。 2.最大光圈中距离对焦 ,背景离主体渐次拉开。 3.最大光圈中距离对焦,背景离主体三米开外。 4.最 大光圈中距离对焦,背景离主体很远。 5.收小一档或两档光圈后再进行以上的 测试。 6.收到 F4 或 F5.6 光圈后进行常规拍摄测试,优秀的镜头这种条件

13、下也 可以看出焦外的虚化来 (三)色彩镜头不同,色彩千变万化。比如日系镜头发色的清丽,德系镜头发 色的华丽,风格各异,完全依靠各人的喜好。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否则莱 卡、蔡司、安琴还有人花大价钱购得解毒吗? 1.油润感。油润感的产生有这样 几个条件。油润感产生的最关键的条件就是一只镜头的加工制造与光学设计。 德头全是有很强的油润感的,这种油润感源于什么?我们有时说不太清。光学 结构吗?似乎不是,日本镜头完全可以仿效德国镜头设计的,现在确善能生产 的 ZF 蔡司镜,与康泰时比就不及原厂的有味道。那是镀膜吗?似乎也不完全 是,估计与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禄莱的 HFT 镀膜就呈现另类的油润来,毒性

14、 很大。可是东德蔡司中的某些单膜镜头色彩依然油润啊。因为不完全是镀膜的 事儿。那么最有可能就是光学玻璃的不同成分了。我们知道,不同的玻璃具有 不同的特性,肯定在过滤某些频谱的色光时就会出现小小的差异,而这差异只 是一点点,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来,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才是最终的原因。其实 油润感的产生还与镜头表现色彩时对于色彩的衔接表现不同,油润感强的镜头 的色彩总是自然而然晕化般的过渡,色彩有一种化开来的倾向,而有些镜头的 色彩过于干涩,纠其原因常常是色彩凝集而化不开,表现在色阶上呈现锯齿状 。 2.色彩的协调好的镜头出来的颜色总是协调性很强的。两种补色加到一起并列起来的时候,有时镜头会压低一种色彩

15、的浓度,从而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当然画面统一在一种色调之中也是色彩协调的一种表现,例如:莱卡镜头的油 黄与阴影处的蓝调全是这样。 3.色彩中的层次有时镜头会在色彩中加入很大成 分的灰调比例,让镜头的发色显得层次特别丰富。比如德头的发色都是比较沉 稳的,层次丰富;现代日本镜头的色彩就显得太跳了,浮躁,经不起后期的处 理。 (四)立体感、空间感与空气感其实摄影作品是平面的,但是如果能有很好的 透视,并体现出立体感、空间感与空气感,照片就有视觉冲击力了。 1、比如 我们顺着街道或铁路拍照,由于透视的原因,线条会产生会聚,自然会产生空 间感。通过数个吸引点,进行视觉的导向,从而突出主体也是一种常用的

16、手法 。 2、开大光圈,前景实而背景虚,如果控制得当,也会产生一种空间感,这 种情况下,模糊是对清晰的一种陪衬。 3、利用雨雾天、光线的漫反射等特殊 条件,使近处的景物色彩饱和,远处色彩清淡或消失,或让景物弥漫在一种特 殊的氛围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空气感受。而对于一只镜头来说,能产生空间感 是其解像力强的表现。正因为其对于影像有着细腻的纪录,才会使人产生一种 景物从背景中“跳”出来的感觉。当然,合理地利用光圈也就是景深的原理 ,也可以产生这种空间感。并不是非得开到最大光圈,这儿想给新手个建议, 使用镜头尽量从 F5.6 开始,这时镜头的素质基本到顶峰了,同时会有着不错的 虚化,空间感当然就强烈了,当然还有一定的景深,不容易脱焦。摄影从糊拍 到清,再从清拍到糊自有其道理,往往耐看的作品倒不是高反差、大饱和的。 (五)对抗逆光能力现代镜头对付逆光的能力是相当强的,把大太阳收入到画 面中,画质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老镜头你也这样用肯定不会讨好,画面会 罩上一层雾似的,色彩艳丽度受到影响,甚至锐度也没有了。这种情况叫“起雾 ”。一般说来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