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大萧条”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0098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案例:“大萧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案例:“大萧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案例:“大萧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案例:“大萧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案例:“大萧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案例:“大萧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案例:“大萧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案例:“大萧条”一、 “大萧条”的事实(一)股市崩溃在 1929-1932 年间,1929 年 10 月 29 日,星期二,道琼斯指数下降了12%,纽约股市崩溃。在随后的 3 年里,股市一路走低,到 1932 年 6 月,股市暴跌了 80%左右,创造了 1914 年以来的最低点。之前,在 1914-1929 年间,美国股市几乎是一路高歌,按照年末收盘价计算,1914 年的道琼斯指数是 55;1928 年是 300,几乎上升了 6 倍。之后,在 1932-1953 年间,从 1932 年起,股市触底反弹,缓慢上升,一直到 20 年后的 1953 年,道琼斯指数才回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二

2、)产出水平暴跌如果把 1929 年的人均 GDP 标准化为 1,在随后的四年里,美国人均 GDP 水平持续下降,一直降到 1933 年的 0.7,这意味着,在“大萧条”期间,美国人均 GDP 下降了 30%。同时,主要的发达国家都遭受了这次经济大萧条。加拿大和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最长,都从 1929 年一直下降到 1933 年,而且下降的幅度最大,人均GDP 下降的幅度都超过了 30%。(三)失业率飙升随着产出水平的下降,美国的失业率开始上升,从 1929 年的 3.2%,一直飙升到 1933 年的 25%。这意味着,全国有 14 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美国遭受 25%的失业

3、率,是创纪录的。即使是“二战”后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远远低于“大萧条”期间的失业率,1982 年,美国的失业率也不到 11%。(四)投资暴跌如果把 1929 年的投资标准化为 1,到了 1982 年,美国的投资则只占 1929年的 14.2%。这意味着,在短短三年间,投资下降了 85%。虽然从 1933 年开始,投资开始回升,但一直到“二战”爆发,美国的投资都没有恢复到 1929 年的水平。由于投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产出下降幅度,美国的投资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在 1929 年,美国的投资率为 17.8%,到了 1932 年则下降到 3.5%。自 1933 年起,投资率开始缓慢上升,但到“二战”前,一

4、直没有回升到 1929 年的水平。(五)名义货币紧缩“大萧条”期间,美国的货币存量(以 M1度量)从 1929 年的 260 亿美元一直下降到 1933 年的 190 亿美元。这意味着,在 19291933 年间,美国的货币存量下降了 27%。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大量银行破产所造成的货币乘数下降。名义货币 M1等于基础货币 H 乘以货币乘数 m,即 M=Hm。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基础货币呈现略微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货币存量的减少不是由基础货币的减少造成的;相反,它是由货币乘数的下降造成的。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的货币乘数从 1929 年的 3.7 持续下降到了 1933 年的 2.4。在短

5、短4 年间,乘数下降了 35%。货币乘数的下降是由银行破产造成的。随着产出水平的大幅度下降,破产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1933 年,20000 家银行大概有 4000 家破产。银行破产对货币供给的直接影响是:减少了存款,因此减少了货币存量。但银行破产对货币的主要影响是间接的:银行破产提高了通货存款比率。银行倒闭使存款人丧失了信心,担心自己存款的银行也会破产,于是将存款变成通货,从而提高了经济体的通货存款比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体的乘数将随着通货存款比率的提高而下降。另外,即使没有破产的银行,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也会提高准备金比率。显然,随着准备金比率的上升,经济体的货币乘数也会下降。总之

6、,大量银行的破产,通过货币存款比率和准备金比率两个渠道降低了经济体的货币乘数。以上分析表明,在“大萧条”期间,经管基础货币略微增加了,但由于货币乘数下降了 35%,结果造成了美国名义货币存量在“大萧条”期间下降了27%。(六)通货紧缩在 19291933 年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 25%,是一次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其实,尽管从 1934 年开始,美国经济体开始复苏,但消费者价格指数却稳定在 80%左右,一直到“二战”开始,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都没有恢复到 1929 年的水平。(七)名义利率一直下降1929 年的利率是 5.9%,到 1933 年下降为 1.7%,下降了 3.5 倍。其实

7、,尽管从 1934 年开始,美国的经济体开始复苏,但名义利率却仍然呈现下降态势,从 1933 年的 1.7%一直下降到 1939 年的 0.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大萧条”期间美国遭受的是一次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美国的实际利率未必是低于 1%的。比如,当经济体的通货紧缩率是20%,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高达 20%。“大萧条”事实小结道琼斯指数下降了 80%;人均产出水平下降了 30%;失业率从 3%上升了 25%;投资下降了 85%;名义货币存量下降了 25%;物价指数下降了 20%;名义利率从 6%下降到接近于零。“大萧条”的成因:对 IS 曲线的冲击人们通常认为, “大萧条”源

8、于 1929 年的股市崩溃。股市崩溃,不仅减少了经济活动主体的财富,而且增加了经济体的不确定性。平均而言,消费者和厂商在股市上的财富蒸发了 80%,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进而遭受没有收入的威胁。面对股市崩溃,消费者和厂商无能力挽狂澜,他们所能够做的,除了恐慌就是被动地静观事态发展,并推迟消费和投资。这反映在 IS-LM 模型中,如图 1 所示,IS 曲线将向左平移,经济体从 A 点运动到 B 点,从而导致产出水平从 Y 急剧下跌到 Y*。股市崩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进而对 IS 曲线的冲击。还有两点值得强调。(1) “大萧条”期间信贷渠道不畅。银行在信用市场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一旦一家银行不

9、再贷款给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往往也无法从别的地方得到贷款。在“大萧条”期间,银行面对存款逐渐减少的现状,不得不回收现有贷款,而那些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将无法从别的地方获得贷款来源。因此,企业被迫取消投资计划,甚至破产。 (2) “大萧条”期间的通货紧缩。由于很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名义利率。因此,信贷渠道不畅以及预期通货紧缩将会导致 IS 曲线进一步向左平移。如图 1 所示,经济体将从 B 点进一步运动到 C 点,从而导致产出水平进一步从 Y*下跌到 Y*。以上分析表明,在“大萧条”期间,1929 年 10 月股市的崩溃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一次不利的冲击,通过多种渠道导致 IS 曲线不断

10、向左平移,产出水平急剧下跌。“大萧条”的成因:对 LM 曲线的冲击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实际货币存量并没有呈现大幅度下降,只是略微下降,1934 年后,才大幅度上升。这意味这,股市崩溃对 LM 曲线的冲击较小,只是略微向左平移,如图 2 所示。假定经济体的初始位置为图 2 中的 A 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1929 年 10 月 29 日股市崩溃后,实际货币存量略微下降,表现在 IS-LM 模型中,LM 曲线略微向左平移,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从 Y 略微下降到 Y*。“大萧条”的成因小结如图 3 所示,我们把股市的崩溃视为一次严重的不利冲击,随着总支出大幅度下降,IS 曲线大幅度向左平移;随着实际货币存量略微下降,LM 曲线稍微向左平移。结果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从 Y 大幅度下跌到 Y*。其实,图 4 几乎能够完全揭示“大萧条”各种事实背后的内在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