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第十章针灸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10096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篇第十章针灸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上篇第十章针灸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上篇第十章针灸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上篇第十章针灸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上篇第十章针灸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篇第十章针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篇第十章针灸(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针 灸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掌握针灸基础知识,何谓针与灸。 了解十四经脉在体表循行分布及腧穴关系。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毫针的操作方法和重点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了解针灸治疗的功能和范围。,本章重点,第一节 腧 穴Acupuncture Points,“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一、 腧穴的基本概念,二、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它是分布于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 阿是穴:又称

2、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远治作用 十四经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如列缺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头颈部、胸、肺、咽喉以及外感病症等。 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如胃的中脘、梁门以及邻近的章门、气海均能治疗胃病等。,三、腧穴的主治规律,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四、特定穴的意义

3、,1.解剖标志取穴法即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定型标志,如两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髂嵴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五、 腧穴的定位方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寸,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2.骨度分寸法,常用骨度分寸表,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 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 取穴的横寸。,3.手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关节的 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 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 是

4、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第二节 常 用 经 穴Points Commonly Used,【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1.列缺(LIEQUE)手太阴肺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 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痛,热病无汗,多汗,腹 痛,便秘,痛经,滞产。 【操作】直刺0.5 1寸。,2. 合谷(HEGU)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

5、肱骨外 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发热,咽痛,无力,疱疹,泻痢,高血压。 【操作】直刺0.81.2寸。,3. 曲池(QUCHI)手阳明大肠经,【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病,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 【操作】直刺12寸。,4. 足三里(ZUSANLI)足阳明胃经,【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 【操作】直刺1 1.5寸,孕妇禁针 。,5. 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阴脾经,【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

6、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癫狂,胸胁痛。 【操作】直刺0.3 0.5寸。,6. 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定位】以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缝隙处。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操作】向上斜刺0.5 1寸。,7. 养老(YANGLAO)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 1寸。,8. 肾腧(SHENSHU),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当腘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 【主治】腰及下肢萎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疟疾,衄血不止,盗

7、汗等。 【操作】直刺0.5 1寸。,9. 委中(WEIZHONG),【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齿痛等。 【操作】直刺0.5 1寸。,10. 太溪(TAIXI)足少阴肾经,【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闷癫痫,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 1寸。,11. 内关(NEIGUAN)手厥阴心包经,【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 1寸。,12. 外

8、关(WAIGUAN)手少阳三焦经,【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耳鸣,癫痫,中风,热病等。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 1.2寸。或刺透风府穴。,风池,13. 风池(FENGCHI)足少阳胆经,【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0.5 0.8寸。,太冲,14. 太冲(TAICHONG)足厥阴肝经,【定位】俯伏或正坐低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喘,项强,肩背痛,小儿惊风,癫狂痛,中暑,呕吐,黄疸,风疹等。 【操作】斜刺0.5 1寸。可灸

9、。,15. 大椎(DAZHUI)督脉,【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联线与正中线交点稍后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16. 百会(BAIHUI)督脉,【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 【主治】癫狂痛,小儿惊风,昏迷,眼歪斜,牙关紧闭,面肿,腰背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17. 水沟(SHUIGOU)督脉,【定位】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 【操作】直刺12寸。,18. 关元(GUANYUAN)任脉,第三

10、节 经 外 奇 穴Extraordinary Points,【定位】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操作】 平刺0.30.5寸,可灸。,印堂 Yntng,【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太阳 Tiyng,【定位】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左右共8穴。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操作】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四缝 Sfng,【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高热,昏迷,癫痫,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0.10.2

11、寸,或点刺出血。,十宣 Shxun,第四节 针 灸 方 法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s,针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一、针法,构造(见左图) 规格 修藏,(一) 针具,(二)针刺练习,纸垫练针法 棉团练针法 自身练针法,纸垫棉团练针示意图,做好诊断、辨证、解释工作 检查选择针具 清毒 体位选择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三) 针刺前的准备,仰靠坐位,俯伏坐位,1. 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12、(短针)。,指切进针法,(四)毫针刺法,左手拇食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长针),夹持进针法,(2) 挟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皮肤松弛的腧穴。,舒张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皮肉浅薄处腧穴。,提捏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2.针刺角度和深度,(1)角度:,直刺,斜刺,横刺,(2)深度,原则: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体质:年老、小儿浅刺,中青年深刺。形体:形瘦体弱浅刺,形体强深刺。部位:头面、胸背部浅刺,肢及臂、腹部深刺。病情:阳

13、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 深刺。,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3.行针与得气,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提插法,(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捻转法,(2)捻转法,(3)刮针法: 用手指由下而上地刮针柄,可以增强针感。(4)震颤法:将针抖动震颤,即提插幅度很小而频率很快的动作。,刮针法,补法是指能增强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的方法

14、;泻法是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4.针刺补泻手法,(1)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1020分钟。 (2)出针:是指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5.留针与出针,(五)针刺注意事项,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过度等,一般不宜针刺。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针刺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均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15、。,(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晕针 【原因】紧张、虚弱、疲劳、体位不当。 【表现】 头晕目眩,心烦欲吐,面色苍白,出冷汗,重则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处理】立即将针取出使病人平卧,头低,予饮温开水或糖水;重则指掐心针刺人中,内关,百会,足三里 【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作好解释,取穴适当少些,手法略轻些,并采取卧位针刺为宜,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病人,不予针刺。,【原因】紧张、捻转幅度大连续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针下非常紧,出现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 【表现】肌肉紧张:于刺穴周围掐揉或在刺穴上、下、左、右附近腧穴再刺一针。 【处理】肌纤维缠绕:可向相互方向轻轻反复捻

16、转,同时不断地轻轻提插。,2. 滞 针,3. 弯 针,【原因】手法不熟练,指力不均匀,用力过猛,变换体位,针身变曲,针柄倾斜,不能捻转提插出针。【处理】纠正体位,左手按住针刺部,右手顺针柄倾斜方向轻轻而缓慢地退针。,4. 断 针,【原因】质量欠佳、针根身有损伤,指力过强,变换体位。 【处理】不要移动体位;断端部分还留在体外,用镊子取去。断端部分与皮肤拍平,重压针孔两旁,使断端外露,用镊子拨去,断端深陷,手术。,5.创伤性气胸,【原因】针刺深度和角度不当。 【表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则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紫绀、出汗、血压下降,查体:胸部肋间隙增宽,触诊可有气体向健侧移位,患侧叩呈鼓音,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 【处理】轻:咳嗽,可镇咳,抗感染重:胸腔穿刺抽气,吸氧抗休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