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09998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茫云海间》阅读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61919 题。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 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 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 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 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 一下把思

2、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 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也 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 而起, “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 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界哪 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 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

3、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 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 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 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 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 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 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4、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 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 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 “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 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 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

5、,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 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 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 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 语言。(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

6、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17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 分)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 分) (1)作者在第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 分)(2)解释第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3 分)19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

7、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 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这一句的感受。 (不少于 200 字) (10 分)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16.(4 分)AC 17.(4 分) 要点:强调“放鞭炮”热烈, “手抓羊肉”粗犷;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 谐。 (各 2 分) 18.(7 分) (1)(4 分) 要点:反衬;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凸显作者对“月亮”的 赞美。(答出三点 4 分,答出两点 3 分,答出一点 2 分) (2)(3 分) 要点: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由月亮 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 1 分) 19.(10 分)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