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08757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_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绍兴市高级中学 冯永华,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新教材的实践与思考,我们数学备课组的教研,新教材的概念引入,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然后引出新知识。,例如,在函数概念引入时,利用了抛出去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系数变化情况(即恩格系数与时间的关系),由具体自然界中一些量随另一些量变化的情况,从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1.新教材的几个优点。,一、新教材的实践与思考,新教材的必修部分扩大了知识面,降低了教材难度。,新教材多了函数的零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三视图,又重新增加了幂函数等内容。降

2、低了知识难度,删除了余切函数,对反函数不作要求等。必修部分成了“大众数学”。,(2)将你的图象和其它他同学的相比较,有什么差别吗?,新教材更注重了内容的开放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材必修P28B组第2题,画出定义域为,教材每一章节都安排了“探究与发现” 。,“探究与发现”介绍该部分知识产生的背景,前人的思考方式,使数学知识还原其本质,让学生既了解了数学的历史,也使知识变得不再枯燥、苍白,使数学内容更加丰满,教材更具亲和力。,新教材注重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际背景引出数学新知识,更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3、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新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增加了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等),还有在例题、习题中都适当增加了相关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必修5P70的第4题,能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从而使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2、实施新教材前一阶段(特别是函数这一块内容)时的不适应。,教师不适应。,从教师角度分析,作为一个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

4、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很难把握。例如,课后的组练习,学生使用的配套练习(作业本)这里面有好多题目都比较难,学生对些题目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做起来很不适应,若这些题目都在课堂上讲,要用好多时间,不讲又恐怕知识不到位。对一些重点内容的把握心中也没底,觉得好多东西要讲,却没时间讲。总觉得课时不够。,学生不适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进入高中后,学生在做习题或课外练习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导致了课本中的习题还有作业本上的练习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课时不足。,二、我们数学备课组

5、的教研,在新教材实施过程的起始阶段,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也感觉诸多不适。针对上面碰到的几种情况,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加强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内优秀教师的作用,利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解决教师在新教材使用过程出现的共性的疑难问题。定时间,定目标,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一次突破一个问题,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如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表见解与大家研讨,达成共识。,统一对教学内容顺序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线性规划时,我们就重点讨论要不要在学习线性规划之前先学习直线的方程,当时老师们的意见就不一致,各有各的说法和理由。最后我们还是统一了想法,学线性规划之前不学直线方

6、程。于是我们备课组内的几个骨干教师对学习线性规划这块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应该先向学生介绍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画图要准确等。,对知识的难度进行统一。例如,在学习二面角时,我们对这个内容的难度进行了统一,理由是必修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重点在定性研究,定量处理在选修“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完成。利用空间向量,就不必通过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来求二面角的大小,只要计算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即用向量的数量积来处理,在学二面角的时候,我们只定性分析,大大降低了难度。,对重点内容课时的增加进行统一。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在线面垂直这块内容时,我们就增加了2个课时

7、。,对某些内容的增删进行了统一。例如对三垂线定理的处理,我们也统一了认识。认为没有必要补充三垂线定理,理由如下:一是三垂线定理可由线与面的垂直来代替并且其证明十分简明;二是定理叙述涉及斜线、射影等诸多概念。这样对熟悉三垂线定理的教师来说可能不习惯,但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总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都能及时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及时得到解决。当然我们也碰到了一些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有歧义的问题。当备课组内意见不统一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向专家请教,最后达成共识 。,案例1:调查分析研讨学生“不适应”成因 从学生做作业本的情况发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有不

8、少学生,他们在做习题或课外练习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感觉高中数学非常难。,几个主题教研:,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都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想法,了解学生对高中数学的认识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备课组针对这个问题进入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下面几种成因:,成 因:,数学语言发生了变化。,高中数学思维方法发生了变化。,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初中我们是从算术思想到代数思想的过渡,从代数思想到几何证明思想的过渡,高中我们是从常量数学思想过渡到变量数学,要求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统一的观点进行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部分学生不适应,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发生了变化。,高中数学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因为教学进度相应加快,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较慢的速度,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

10、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每一节课的量要比初中多得多,教师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学生有较自觉的自学能力,还有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同时学习),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间大大减少,影响了对数学知识的巩固。还有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大和知识面拓广,由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学生自己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这样如果学生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以初中的模仿做题,适应不了高中的数学学习。,有上述原因,我们认识到学生对新教材

11、,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备课组则尽量缩短学生的这种适应过程,于是我们对高一新生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的下班辅导,删除教材和作业本上的一些难题,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课外的有较多例题的教辅用书。我的感觉是大概到了期中考试时,学生渐渐适应了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我们对教学的要求也一点点地提高,所删的难题也在逐渐减少。,案例2: 研讨精确度和精确到,某一方程有一无理根在区间D=(0,1)内,若用二分法求此根的近似值,将D等分 次后,所得的近似值可精确到0.1.,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带给课堂教学以深刻的变革。处于变革年代的我们,应积极做好准备,迎接新课程。我认为单靠外出参加教研、学习,许多出现的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分担问题,分享成功,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而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加强,又使我们教师的备课任务更加沉重了。如果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材料的资源共享,可以减轻每个人的负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经过一年的验证,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且有益的。,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