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85716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科方案阶段设计说明(ok)(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万科周新老街无锡万科周新老街 4 4 号地块项目设计说明号地块项目设计说明第一章第一章 用地概况用地概况本项目地块的西面为信成道,东侧为东园路,北侧为规划河道,南侧为大通路。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地段,交通条件良好,周边配套成熟,具有很好的的发展前景。该地块总用地面积为 51822.2 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本项目“建设工程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2无锡市周新老街 4 号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及要求、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设计JGJ100-98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

2、火规范GB50067-2014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3 年版)9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 年版)10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11其他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一、设计原则一、设计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以下几点:(1)体现区位和地块价值,对接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品质标准。将高品质贯穿于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的全过程,用细节体现城市品质、居住品质、环境品质。(2)在考虑无锡地域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对用地北侧河道的沿河景观改造,形成独具特色

3、的水景效果。(3)公建配套集中布置,成为社区与城市共享的配套,从而把社区公建配套提升至城市功能级,提升区域面貌,营造出快速成熟的高品质都市化环境。(4)从规划布局的均好性、合理性、人居的舒适性,到整体化打造城市环境的高品质,深入贯穿到项目设计的每一个细节。2、结构设计保证安全经济,采用合理方案解决问题,抗震设计遵循当地 6 度设防的要求。3、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改善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耗能,设计上对建筑的窗、墙等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以达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4、环保设计立足于形成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环境,从

4、规划布局到具体单体设计中层层落实。5、为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步伐,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为指导思想,设计上遵循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二、规划理念二、规划理念本地块的规划以周新老街 4 号地块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及要求和附图(XDG-2014-20 号) 为依据,结合目前周边现状,针对基地位置、环境特点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定地块内的空间形态、建筑布局、高度控制、交通系统、环境景观、公建配套等相关内容,使其在符合城市形象及整体规划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形象突出。1、打造城市景观品质在规划设计上,首先考虑居住区是城市景

5、观意象的一部分,通过规划布局,将低层的开放公建配套区和高层、小高层(多层)的私密性居住区分区布置,并沿大通路先低层公建区后小高层(多层) 、高层住宅区两个空间的组合,营造道路一线起伏变化的天际线,打造出具有层次感的城市意象,提升城市形象。2、功能分区明确,创造良好区内环境通过功能分区,将沿街商业沿大通路和信成道布局,配套公建集中在地块东北角布置,将住宅集中布置在地块内部,组团内为园林景观化的消防车道,营造出和谐的居住环境。3、丰富城市功能内涵充分考虑小区公建的区域价值功能,售楼处、商业等公建配套沿主干路布置,并提升至城市功能级,成为既服务内部社区,又服务于城市的高品质生活配套场所。(一)规划原

6、则的确立1建筑高度的确定根据地块规定的容积率及用地性质、控高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层数,保证适当低的建筑密度,以避免建筑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景观的均好性。2景观资源的利用建筑布局应积极利用周边河道及中央绿地的景观资源,满足更多的住户可以观景,并通过节点设计,强化人行在沿河绿地中的通行便利性与趣味性。3、出入口设置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基地布局要求,设置车行与人行出入口,做到规划合理,使用方便。商业人行入口的设计应考虑能够充分引导人流。4公建配置沿大通路、信成道配置经营性商业,地块东北角沿街配置配套公建,商业和坡道公建应具有统一完整的形象,形成连续的城市公共界面。5、室外活动空间小区中应设置充分的室外活

7、动场所,强调居民日常生活的参与性与便利性,特别要重视老人、小孩的日常活动需求。(二)美观性原则的确立1住宅形体:建筑形体以新古典风格为标志,通过均衡中富于变化的建筑布局以活跃空间形态。建筑在结构经济与公摊合理的前提下尽量拔高,减少幢数,节约用地。2地下车库:停车位的设置以集中地下车库为主,辅以少量地面停车,并与绿化布局相结合。地下车库尽量减少地库埋置深度并控制覆土厚度。3公建设置沿街配套商业建筑与住宅分区设置,以避免互相干扰,创造良好的建筑立面效果。4景观设置环境设计上使园林“溶解”在社区里,均衡布置组团中心绿化和院落绿化,堆土造园,并用多条曲水绿环将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曲水绿环和组团内部绿化

8、相互渗透,相互开放。做到景观与建筑相协调,与每一户住宅相融合,与每一种人居活动相互动,从而使园林景观的精致与均好性同时得到体现。三、交通组织三、交通组织整个地块的西侧信成道、南侧大通路为城市主干道。综合考虑用地周边道路情况和人流方向,本设计将小区主要的人行出入口设置在信成道上。车行主入口设在东侧东园路上,车行次入口设在北侧规划道路上。小区内部设置一条内环路连接两个小区车行出入口和各个住宅组团出入口。本项目采用集中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机动车停车需求。地面停车主要满足配套商业的日常使用要求和部分住户需要,并采取就近布置的形式以方便使用。地下车库全部连通成一个整体。居民可地下停车后直接

9、通过地下室回家。地下车库共设三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地块对外的三个方向。小区的中心绿地内设置人行步道和活动广场,实现人车分流。小区的自行车库设置在高层住宅的地下室内,满足相应的规划指标要求。四、景观设计四、景观设计园林社区1、环境景观的均好性根据合理分散,适度集中的景观布局原则,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均衡布置了组团中心绿化和院落绿化,作为居民邻里交往、休闲游憩的场所,另一方面,集中绿化和组团内绿化相互渗透,相互开放,从而保证环境景观的均好性。2、打造精美立体园林景观用地基本平整,设计采用不同标高的堆土造园手法使园区道路和组团用地形成高差,利用植物、山石、跌水,营造错落的景观层次。形成丰富多彩、空间

10、跌落的立体园林景观。3、景观植物根据项目风格,植物配置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体现小区的景观特色,整体植物景观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主入口及林荫道两侧通过强烈的规则式对称种植及修剪的花灌木体现楼盘的大气、现代的风格,而在园路两旁则采取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疏密得当,围合有序,竖向布置上结合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灌、草错落有致的空间模式。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追求回归自然,纯朴、简洁的设计风格。沿中心景观可以布置一些乔木,供人们驻足观景,而中心绿地则以大片的草坪为主,适当布置硬质铺装,便于居民的活动交往。整个景观系统内外相互渗透,根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精

11、心营造的缓坡,情趣横生的林中石径,亭台小品等形成自然清幽的绿化景观,赋予空间以自然生动的灵性,使每家每户真正推窗见绿,让建筑融入自然之中。商业街区的景观设计也以简洁、自然的风格为主,讲求步移景异,烘托商业氛围。在人行主入口广场设置喷泉、树阵、灯柱,形成引人入胜的景观节点,在街区内部,通过富有韵律感的植栽、铺装,高低错落的连廊、屋顶露台,形成丰富有趣的视觉效果。在沿河及滨水绿带一侧,设木制观景平台,营造舒适宜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第四章第四章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理念一、建筑设计理念1、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将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同时也将环境引入建筑之中。2、异域风情,本土文化:吸取适合本地生活

12、的异域元素同时也融入生态宜居的建筑理念。建筑风格1、和谐的建筑风格:建筑采用古典三段式构图,底部石材墙裙、顶部线脚,结合中国传统与西洋欧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塑造出和谐的立面造型,追求清雅浪漫、色彩柔和与自然亲和的风格。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相和谐,不张扬但具品质感。2、与环境相呼应: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完美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呼应和共融。二、户型设计二、户型设计结合本项目的高容积率特点和无锡当地的相关规范,户型设计力求在以下方面精心布局,打造高品质住宅:a各个功能空间面积适度放大,合理却不浪费;b公共空间简洁明朗,宽敞大方,突出品质感;c对隐私权的尊重,家人之间保留着各自的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

13、也留有一定过渡区域。d开放的视野,更加贴近自然的户型设计,增进室内与室外美景的交流,如设置多个观景阳台。e储藏空间,生活物品收纳丰富而不混乱。三、住宅立面三、住宅立面1、小区内建筑普遍采用新古典三段式建筑风格,形体亲切近人,造型力求多变而不夸张,装饰力求丰富而不繁杂。以质朴的材料与柔和的色彩表现清雅的格调,以体形错落来营造丰富的整体形象,以精雕细刻的细部设计来体现建筑的精美感。2、高低错落的体量,通透的阳台,凹凸丰富的立面,还有各种细部装饰,形成了极富时代气息的建筑特征。3、建筑的主体色彩主要选用恬静柔和的暖色调,并与建筑之外的园景相配合体现了清雅自然的休闲主题,使小区洋溢着亲和休闲的生活气息

14、与高贵的气质。整个小区建筑统一在一个基调之下,并在外观上相互呼应,使小区带有统一感和凝聚力。四、公建设计四、公建设计本项目各类物业类配套位于地块东北角,小型商业网点主要位于西南沿街两侧的底部设置。沿街商业配套采用的是具有欧洲小镇风格的立面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近人尺度的城市界面,丰富了商业建筑的特有气质。建筑采用新古典建筑风格,体量适中,亲切宜人,色调淡雅和谐。东北角集中的配套公建用房,用于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卫生服务设施、物业管理居委会、公厕等。五、车库设计五、车库设计小区的地下车库采取全埋的方式。车库的入口尽可能靠近小区出入口,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车库顶板根据不同部位的功能需要覆土(平均 1

15、.2m) ,植草坡局部配合中型乔木以营造自然生动的景观。地下车库通过通道与所有住宅连接,方便居民停车后回家。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单位1规划用地总面积51822平方米2居住户(套)数1305户3居住人数4176人4户均人口3.2人/户5总建筑面积190101.4平方米6地上计容建筑面积145101.4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37190.7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5320.7平方米其中 配套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7地下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8容积率2.809建筑基底总面积11609平方米10建筑密度22.4%11绿地率30.1%机动车1417辆地面290辆12停车泊位其中地

16、下1127辆非机动车3115辆备注:机动车停车住宅按不小于 1.0 车位/100配置,商业配套按 0.6 车位/100配置;非机动车停车住宅按不小于 2.0 车位/100配置,商业配套按 5.0 车位/100配置, 机动车位结合地面和地下设置。七、环保及无障碍设计七、环保及无障碍设计1小区内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多层)的间距与日照条件均满足国家及无锡当地的相关要求。住宅均有良好的朝向及通风,单体建筑南向平直,避免了日照的自身遮挡。2本项目属于民用建筑,无工业污染源及污物。其对环境有可能产生影响的是人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和生活污水。本设计将依据有关规定和法规分别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1) 、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雨水进入临近河道或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由小区污水管道汇集沉砂格栅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 、住宅卫生间全明,厨房排油烟气,按规范设置烟道至屋面排放。(3) 、地下汽车库少量冲洗地坪废水汇集至隔油沉砂地处理后定期用泵排至室外。(4) 、小区内按要求设置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