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

上传人:r*** 文档编号:5708497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信息+基础+分析 2011年四川高考形势预测与备考策略,成都树德中学 郭子其(610031) 博客:四川郭子其http:/ 二、揣摩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方向 三、如何有效进行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复习 四、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方法举要 五、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应试方法指导,一、反思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内容,(一)20062010年四川卷考查内容归类 20062010年四川卷考查内容归类.doc,(二)20062010年四川卷考查内容的比例,(三)考试内容特点,1.都坚持考查主干知识,采取情境+主干基础知识的考试方法。 2.都注意鲜明的主题。 3.内容上有一个相

2、对集中与变换考点的过程。 4.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几乎是平分秋色。所以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主题上看出考试的主题呈现变化的过程,从科技与社会转型到文明与中苏关系,再到殖民侵略与生态环境,又到富民与强国、交通,再到人的尊严与城市。,(四)由一个试题看命题走向良性互动:综合透视高考试题的高效性,2010年四川卷第39题,二、揣摩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方向,四川高考命题的典型特点是:“情境+主干基础知识+信息+分析”,其具体表现有: (一)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 (二)用新的史观来表达历史问题或切入试题的问题 (三)注重史学热点与现实社会热点的

3、有机结合,显示了很高的命题意蕴 (四)体现地方特色 (五)考查形成有变化(上面举例可说明) (六)重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七)体现教材观与课程观的结合,三、如何有效进行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一)扎实复习 (二)主要主题的复习 (三)滚动式复习 (四)冲刺复习全覆盖与补缺性复习,四、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方法举要,(一)在复习战略上做到:自主、有序、到位 1.自主有序拟定计划,复习计划安排表,2.复习到位把知识理解准、全、透 第一,知识的系统性与结构性。 第二,知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第三,知识与能力的层次性与有效性。 3.操练与反馈,(二)在具体复习所学

4、内容上要做到:,1要素复习法 (09年21题)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2系统复习法,如美国的历史就是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两次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这就构成了美国史知识系统,此属纵向系统复习法。 而把发生于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则属横向系统复习法。,3新视野复习法,如,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突出关注民生? 为何二战后国际组织增多? 为何顽固派坚持中体西用?,五、2010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应试方法指导,(一

5、)学科方面:关注情境、信息、知识、能力与方法 就是要做到:1.适应情境,提出信息,并连接主干基础知识;2.提炼信息,形成能力,形成技巧与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依信息答题。 2.依材料答题。 3.依事实答题。 4.依限制答题。 5.依方法答题。 6.依意义答题。,(二)注意答题模式,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时要注意答题模式,例如,可以注意以下几种语言叙述模式: 第一,个性+共性。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泛泛而答共性的内容,而应依据具体时段的史实回答其具体的内容。 第二,分述+总述。学生在逐一而具体地回答了每个方面后,还应该进行总结性的叙述,甚至是提炼性或深化性的语言。 第三,现象+本质。学生答题时常常

6、叙述现象后就到此为止,而缺乏对历史事件本质的分析,造成言犹未尽,实际上对历史现象进行叙述后还要注意揭示问题内容的本质。 第四,材料+教材。要么有效提取试题材料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对接与联系,尽量使用教材的相应语言作答,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简洁性,也可节约答题时间;要么采用一边利用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作答,一边利用教材的观点作答,使答题完整全面。 第五,旧知+新知。要关注试题新信息,完善答案;要旧问新答,考生如果遭遇到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要利用迁移能力,注意多角度地回答问题。,(三)高考可能发生的变化,1考查的范围泛化。除了文史常识、治史方法以及史观认知都是考查范围。

7、2能力层次深化。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生的探究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变相迁移能力。 材料一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无论在那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及时进行维新变革的原因。(5分) 3认知的要求精化。主要体现在高考对考生时空观念的要求、重要历

8、史概念的理解、历史阶段特征的灵活把握以及新历史材料及其内涵的领悟。这些都是为了试题难度、区分度的调整与考查创新能力的需要。,(四)从10年试题特点与答题状况反思复习备考,1、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欠缺,主干知识混淆并错误调用错误知识答题 (2)历史概念不清,尤其不会对变式表述与镶嵌在新情境下的语义进行缜密辨析 (3)提取信息不全,分析信息不透,认识角度单一(4)考生不能多层次深入分析问题,(四)从10年试题特点与答题状况反思复习备考,2、试题的突出特点 (1)新情境创设和选材彰显课程观 (2)多层次多种类考查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 (3)试题生活气息与地方内容浓郁,坚持把热点与主题、主干知识密切融合而隐性考查热点 (4)试题具有丰满的历史内涵,(四)从10年试题特点与答题状况反思复习备考,3、备考策略与重点 (1)注重对主干知识和主要概念的准确而透彻的理解 (2)注重能力与方法 (3)加强提取与分析材料信息的训练,洞悉高考,优化复习!,谢谢各位! 恳请指正! 欢迎光临博客与学习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