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8413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碱酯酶临床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一、简介一、简介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 ,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 ,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血清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非特异性脂酶,半衰期约为 10d,较白蛋白半衰期 21d 短,因此,能够敏感而行异性反应肝脏合成代

2、谢功能,它的检测是评价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有学者认为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和白蛋白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肝病越严重,胆碱酯酶下降的幅度越大,甚至胆碱酯酶比白蛋白在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肝硬化患者在输血或血浆蛋白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出现暂时升高或恢复正常,而胆碱酯酶则不受影响,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胆碱酯酶在反应肝硬化程度上是一个灵敏、

3、稳定的指标。胆碱酯酶是肝脏病变后惟一下降的酶。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2.1 急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2.1 慢性乙肝:慢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肝患者相似。2.3 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2.4 亚急性重型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迷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2.5 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2.6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胆碱酯酶明显降低,慢性胆道疾患,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胆碱酯酶降低。2.7 有机磷中毒、营养不良、感染及贫血也可使胆碱酯酶降低。2.8 脂肪肝、肾脏病变、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