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节日饮食民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080943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节日饮食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节日饮食民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节日饮食,演讲者:潘润东 10251102253,山西过节常吃食物,腊八节,腊月初八全省普遍食用腊八粥。这日天亮前即外出刨冰,回家融化冰水做粥,于太阳出山前吃毕,是谓吃“红眼粥”。腊八一过,家家就开始准备春节间的食物。蒸团子(有的地方叫米桃),烙折饼(亦叫摊糊儿),炸油布袋、炸麻花、馓子等,做年糕,蒸枣山、花糕、花馍馍,做丸子、烧肉、烧豆腐,大忙一腊月。,元宵节,晋东南一带要蒸黄糕吃,同时以糕面制成各种花样食品来祭神。吃元宵的风俗过去并不普遍,大多是吃饺子、白条。 定襄一带要吃这样一种饭食。把黄豆破瓣,加水泡软,磨成豆浆,火锅加水烧到大沫泛起时,加酸菜汤或醋点成豆腐花,加入萝卜丝,干芹菜

2、叶及调味,泡食蒸好的红面河捞。香美异常,传说食之一年不头疼。,寒食节,因介子推割股奉君,中国有了一个寒食节。这是地地道道的由山西走向全国的节日。 山西民间禁火的习俗多为一天,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这几天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晋中、晋北一带还要蒸一种“寒燕儿”馍,黑莲豆作眼,蒸熟后插在酸枣树上,象征春天的到来。霍州一带还要蒸一种“蛇盘盘”。有的还分单头蛇、双头蛇,旧俗,祭祖时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这天不准见火,不能做饭,各地要冷吃准备好的面食寒燕,子推蒸饼。万荣一带还要食凉面、凉糕、凉粉。,六月六,山西地域性节日,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 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

3、,蒸一个月形的大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用丰盛的饭菜招待姑爷。在安邑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精明能干。其它各地的习俗稍有不同。 。,中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 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忻县一带要蒸面羊、面鱼、面人祭祖、馈赠晚辈。,过大年,大年三十除夕,一般地方吃交年饺饺,沁县一些地方吃接年烙烤和年糕。 早吃饺子,有的地方加吃清汤豆面,谓之“宽心面”。中午馍馍,油糕、饺子为主食,各种冷菜、火锅或炒锅烩肉菜,丰盛实惠。,其他节日,入伏的第一天,晋南人时兴吃凉面,叫吃伏面,预示着天气要热起来。 十月初一,祭祖节,晋北有食黄糕的习俗。 五月端午全省都吃粽子、凉糕、凉粉。晋北一些地方中午吃韭菜、茴香包子、凉拌粉丝,家家喝雄黄酒,有人带艾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