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7723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开发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台州市台州市(2013)(2013)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应用课题成果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应用课题成果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与开发研究 王翔云 吴坚 应卫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既是仙居优秀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该课题以有“中华第一灯”、 “东方神灯”、 “国家瑰宝”美誉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为研究样本,通过现状与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包括针刺无骨花灯在内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的针对性建议,即:1、保护工作层面: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实施整体性保护;2、传承工作层面:明确权利、落实义务、实施挽救性保护;3、开发工作层面:积

2、极引导、适度开发、实施生产性保护。以期为合理开发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运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科学思路和决策参考。关键词:关键词:仙居针刺无骨花灯 保护 传承 开发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我国唐朝的皤滩古镇1,素有“中华第一灯”、“东方神灯”、“国家瑰宝”美誉,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唐宋时代的孕育、初创期,元明清时代的成熟、丰富期,建国后至文革期间的衰落、沉寂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抢救、复苏期2。历经千载,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锤炼形成品种上的稀缺性3、工艺上的精细化、造型上的象形化、生存状态的孤独性4等基本特征,以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古朴典雅、工艺独特擅名于世5,

3、具有不可多得的艺术及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和学术价值,其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吴越文化和江南美术的1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存世已有 1300 多年历史。相传其制作技艺系唐朝“安史之乱”时、两名逃难至仙居的宫女从皇宫里带出。 2 因其制作技艺主要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解放后被定性为小资产阶级情调、 “四旧” 。1985 年,经李湘满等人挖掘抢救,失传 50 多年的花灯重放异彩。 3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融针刺与无骨为一体,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4 现存仙居的 27 个品种是同类花灯品种的硕果仅存者。5 台州民间至今流传有“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乱弹呀呀声”民谣。1929 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荣获第一届杭州

4、西湖博览会金奖;1996 年,连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和“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 金奖”;2000 年,仙居获国家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命名。2研究有着重要的对象价值。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既是仙居优秀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本课题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为研究样本,通过现状与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包括针刺无骨花灯在内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的针对性

5、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运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科学思路和决策参考。一、一、发发展展现现状状(一)保(一)保护护工作工作现现状状1、开展研究。1985 年,台州市成立仙居“皤滩花灯协会”,之后仙居县又相继成立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研究所、仙居花灯制作研究协会,目前已成功开发出 27 个传统花灯品类、52 个分支品种,编写出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手工针刺无骨花灯立体构成艺术与制作、手工针刺无骨花灯中小学手工课程教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仙居花灯等教材书籍。2、建立档案。2007 年,仙居县在全省率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及时为针

6、刺无骨花灯等代表性项目建立了融声、画、文为一体的文字资料、TV 资料、图像资料电子文库;同年,仙居县针刺无骨花灯口述档案被浙江省档案馆收藏。3、宣传普及。2006 年,仙居县举办“特种邮票民间灯彩首发式暨仙居花灯展演”活动;2008 年,在全县组织开展“以活动促传承,以活动助弘扬”针刺无骨花灯技艺大比武活动。(二)(二)传传承工作承工作现现状状1、确定传承人。在 2006 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列入国务院第一批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仙居县先后积极申报并相继确定了国家级传承人李湘满、省级传承人王汝兰、市级传承人陈朝华。2、收徒授艺。国家级传承人李湘满从 1986 年开始,陆续举办七期“唐

7、灯”技术培训班,先后共培训了 100 多位学徒。3、“非遗”进课堂。2007 年,针刺无骨花灯走进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游、美术等多个专业课堂,2010 年该校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花灯制作技艺)传承教学基地,2012 年学生作品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大赛一等奖;2008 年,皤滩中心小学成立“学习制作针刺无骨花灯小社团”,同年学生作品获台州市“童趣杯”评比三等奖,2011 年获浙江省美术作品比赛立体造型类一等奖,2012 年被命名为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传承教学基地。(三)开(三)开发发工作工作现现状状1、对外交流。2005 年拍摄东方神灯:仙居针刺无

8、骨花灯电视艺术宣传片,2007 年、2009 年分别在澳门、香港展出,2010 年、2011 年两度赴美国展出,2010 年亮相上海世博会浙江周“中华第一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已成为仙居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吸引游客的一张金名片。2、旅游开发。除借助花灯超人气“非遗”品牌效应外,仙居县还主动引导针刺无骨花灯与仙居旅游业结合“联姻”,藉以增添景区人文色彩,提升景区品位和效益;座落在皤滩古镇景区的皤滩花灯展馆,与古镇一起,成为许多游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一日三叹留连忘返的仙居旅游首选地。3、商业开发。仙居县计划筹建仙居花灯产业基地,目前已着手对针刺无骨花灯产品进行商业开发的有仙居县神仙居花灯厂、浙江省仙

9、居县针刺无骨花灯发展传播公司等等;已有人尝试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推动实现花灯的规模化制作。二、主要二、主要问题问题(一)保(一)保护护方面方面问题问题41、政府投入有限。过去 30 多年来,仙居一共仅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拨付过几十万元经费;仙居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用钱地方太多,单靠有限财政补助难以支撑抢救性保护所需。加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问题上,地方政府难免多少存在追求政绩、追求商业利益的功利主义冲动和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实用主义做法,“申遗”就是保护,“申遗”成功就是目的,很难顾得上什么“十年保护计划”1。2、生存环境变易。据考证,仙居元宵闹花灯历史传统悠久2,各种庙会及民间庆

10、典活动均需花灯闹场;农村大户人家长子出生后,要在宗族祠堂挂花灯以示庆贺并供人观赏;每逢科举考试,大户人家家家挂“状元灯”祈愿状元及第。独特乡风民俗是仙居花灯赖以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展示平台;而新时代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巨变,使得花灯藉以展现的传统民间习俗如昨日黄花,渐行渐远、日趋凋零。3、公众参与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支持至关重要,但民众才是文化的主体;惟有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最大程度调动民间社会的积极性,才能使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并获得传承延续所需要的最佳环境和条件。由于专业人才少、宣传活动少加之传统文化偏见,仙居花灯保护出现了政府忙碌公众茫然的“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即

11、便在皤滩当地,一般民众对针刺无骨花灯的真实情况也不甚了了。(二)(二)传传承方面承方面问题问题1、传承濒临困境。2013 年,针刺无骨花灯国家级传承人李湘满已 69 岁,省级传承人王汝兰已 77 岁,不但面临培养更多学徒问题,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 号) 对申报项目要求。2 据当地宗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皤滩古镇已有盛大闹花灯活动;每逢科举考试,大户人家家家挂“状元灯”祈愿状元及第。其动态表现多以长旗灯、古亭灯、牌坊灯、宝塔灯、财神灯、轿里狮子灯、鲤 鱼跳龙门灯、走马灯、细乐亭灯等组灯形式进行,可根据不同主题与其它造型艺术结合进行民俗表演。

12、5而且还要面临挑选、培养下一代传承人问题。因为要购买工具材料、外出采风、整理艺术资料、维护展馆,还要保证学徒基本生活开销,传承人虽有一定经济补助,但仍生活清苦,难以保障传承所需。以李湘满为例,他甚至把自己多年积蓄的 10 多万元钱都倒贴投入到花灯事业上面。2、工艺复杂难学。针刺无骨花灯制作工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且完全纯手工。制作一盏灯,所用工具不下 20 种,前后须经过 13道大工序1、30 多道小工序,用针达到每平方厘米 50 孔以上,用时短则 7、8 天,长则需要几十天到百余天;不包括设计,单是整套工艺、图样学下来就至少得三、五年时间;学习者还须具备一定的美术、几何功底所有这一切,对于

13、学艺者的耐心、恒心、细心无疑都是莫大考验。3、人才去多留少。制作周期长、无法批量生产销售、没有固定市场销售渠道、手艺人月收入仅有区区 700 元其结果是:李湘满自1986 年开始招徒弟,100 多个徒弟中如今只剩下了 4 人,而且很难再招收到符合条件的年轻学徒。虽然目前花灯制作技艺已进学校进课堂,但技艺难度高、强度大、出师慢,经济效益、工资待遇差,成为传承人的机率又太低,最终真正肯进入这一行业而又能呆得住的比例不容乐观。(三)开(三)开发发方面方面问题问题1、开发意识不足。多年来,出于多抢救一些品种,多为后人制作、留存一批传世样品以免花灯制作技艺再度失传的历史担当,李湘满老师给自己和众弟子们立

14、了一个规矩,就是:花灯不对外出售,只能用于公共事业。而事实是,没有“钱途”就没有前途,这种“档案式”或“博物馆式”静态抢救性保护模式使花灯愈加脱离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1 整个花灯从大处分有制图、灯纸制作、熨纸、剪样、装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制作兰头、装饰等 13 道工序。6文化主流,其效果可能如同临终关怀一样,只会加速使遗产成为遗物。2、不合大众口味。针刺无骨花灯选材仅用纸张,通身不立一根骨架,相比其它灯彩,材质易潮、易褪、不结实,造型易变,携带困难,不经久耐用,许多慕名而来欲购买收藏的客人往往因此割爱;仙居花灯为纯古典民俗造型,加之体态过于娇小1,不契合大众审美和现代家居风格,庭院露天

15、装饰又无法经受风吹雨打,其实用性因此大打折扣。仙居花灯的针刺、无骨特征瑕瑜互见,既是其最大特色又成为其最大软肋。3、商品化水平低。据考证,皤滩是古代浙东南山乡的一个著名商埠和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皤滩针刺无骨花灯“珠蓝灯”作为进献皇帝的贡品2,制作费工耗时,每盏灯当时工钱为一担米。事实上,仙居花灯就是皤滩古商埠商业繁华兴盛的一个历史见证。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仙居花灯需要尝试生产性保护,开发其经济价值和市场功能,产业化生产固然有待商榷,商品化却是其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三、后三、后续续建建议议(一)保(一)保护护工作工作层层面:政府主面:政府主导导、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实实施整体性保施整

16、体性保护护1、加大政府投入,为保护工作提供充足完备的体制机制和人力财力保障。突出政府主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确保将非遗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体量小巧玲珑,制作工艺上有强烈女红倾向,在中国花灯中属袖珍一派。2 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每年进贡仙居“皤滩花灯”十对,寓意“十全十美”;此后宋、元、明、清历代均循此例进贡“皤滩花灯”。7明确工作重点。对照省文化厅要求,围绕“十个一”,即:一个保护规划、一个精品项目、一个展示场馆、一个品牌节庆、一个生态区、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工作机构、一套保障措施、一套成功经验、一批先进典型,结合实际,明确重点,制订方案,稳步推进。强化多元投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引导投入,追加总量”为原则,切实保障非遗保护、传承、开发工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加入,加快形成“以县为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