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66826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 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 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 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 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 如果从 2001 年 6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算起,新 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了 12 年的时间。应该说,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 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价值方面,人们更加重视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人

2、们 更加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在课程管理方面,人们更加重视 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在课程自主权方面,人们更 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但是,围绕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认识, 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课程改革的本质关于课程改革的本质: 我们知道,国外许多学校教师上课有课程大纲,却没有统一的教材, 至于用什么教材教,则属于教师的自主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 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格局。这里的“纲”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 的教学大纲,这里的“本”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材。教师的教 学要依“纲”扣“本” ,可以说教师没有任何课程自主权。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3、成为指导 2 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至于选用什么教材,则由当地教育行政 部门组织教师选用。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成为新课程改革的 一句标志性口号。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标多本” ;从 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到现在的“用教材教” ,改革背后的 深意就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 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之所 以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其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教情。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 特性,即教育

4、教学素养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风格的个体差异、对 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对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正 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每位教师对国家课程及其载体教材的处 理必然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 二是基于学情。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任教、执教不同的班级,面 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些不同的学生带进课堂 的“经验”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经验与国家课程实施载体教 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 些基于学生经验的不同而带来的以上方式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师国 家课程实施方式的具体差异。 三是基于校情。同样,不同的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 源不同,而这些不同也必然

5、会体现在教师对国家课程实施的不同处 3 理上。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设 近年来,不少校长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是校本课程不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不少校长谈到课程改革时, 其核心似乎都指向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俨然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 主要任务。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说到底,校本课程是国 家课程的一种有效实施方式,或者说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 体现。 二是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要清晰。开设校本课程必须有清晰的教育 价值定位。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包括:突出国家课程价值;突出国 家课程价值指导下的学校课程价值;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

6、性发 展,等等。 三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有不少校长认 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学校特色。这是学校课程 建设观的一种扭曲。学校课程建设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 全面的个性的自主的健康的发展。舍此,学校不应该有任何自身的 功利目的。 关于学校课程体系关于学校课程体系 : 不少校长在谈到课程改革时,常常说我们开设了多少国家课程、多 少地方课程、多少校本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中曾经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 4 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 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

7、程的基础上, 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 特点的课程。 ”显然,这里讲的是三级课程管理,而不是所谓的三级 课程。 任何课程,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必须回到学校这个 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有意义。因此,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 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在这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其逻辑框架必须回到国家课 程领域中去。任何一个国家课程领域,都存在三种课程形态,即校 本化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地方课程、体现学校独特育人价值的校 本课程。 5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夷陵之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夷陵之路 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

8、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 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 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习者个体的中介。它本身就是 文本化的文化,所以,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 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 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 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 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正是由于这种特 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旧

9、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 旧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 有差距。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这 种单一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 6 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过去有 360 行的说法,目前据中华英才网 2006 年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仅叫得出名字的职业就有 1838 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有些职业还没有被定义, 也许就在每一分钟,每一钞钟都会有一种职业在消失或者在生成。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 差异,满足

10、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 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 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 节。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 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 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 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 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 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 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 择,学生的

11、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 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新课程改 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 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这与长期以 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 7 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 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 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 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自由发展,新 课程改革可能走向夭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

12、长而言,过于局限于技 术层面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国家课程的权威,也阻碍了教师的全面 发展。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定位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定位 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目前,大多数教师习 惯于使用“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 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完全自主的课程开发,这主要是以学生的需求 和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发出的特色课程,如时事论坛、活动课程、 专题讲座等。 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 宜、因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这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区别于上述概念,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更为准确,它的基本含义是:

13、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 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 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 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 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 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8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 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 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意即国家课程在学校 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这样,每个课堂都是一个课程实验室,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课程实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

14、践时时 刻刻检验、发展并具体化国家的课程理想,并形成合乎本校特点的 课程理想与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功能在于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符 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说明书”。新课程的实施 虽然也有由专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即教学参考书可以遵循, 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只能是学校及教师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通过 研究学校本身的条件和特点,研究所教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内 在生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说明书”,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班本 化、人本化(内化到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课程)。这样,教 师就不仅仅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 者。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三大引擎三、国

15、家课程校本化的三大引擎 新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可能顺利实施,从外部 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决心,需要各种综合 配套政策的落实。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改革 9 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这里讲到三大引 擎,主要是从内部来分析的。 (一)领导引领 一所学校能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关键取决于学 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能不 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新课程改革包含着多项艰巨的任务, 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面临着如课程多元化问题、高效课堂问题、

16、教育教学评价问题等,哪个问题才是基础性的问题?能够对其他问 题的解决起到带动作用呢?夷陵中学首先选择了从课程入手,把国 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为此, 夷陵中学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 夷陵特色的新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夷陵名师组成的教学科 研处,统一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负责新课程的专题研究,其主要 职责是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方案以及师资培训,为课程改革 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这样就改变了教务处事务过多过杂过繁 从而导致的重教学轻科研的状况。 在制度管理上,制定了以年级学科组为主体的集体备课制、 以“以学导教、以教导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以“双学 双导”为依托的课堂观察标准以及全体学生参与的“评教评学”评 价制度。三套制度从课前研究、课中实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全 10 程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研究的气息,最大 限度地避免了盲目性。 在具体实施上,夷陵中学形成了领导必须带课、领导必须带 队、领导必须带头的文化氛围。夷陵中学三名副校长、四处一室所 有中层干部都承担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