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706492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幻灯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失血病人 的合理输血,中山市博爱医院 鞠文东,急性失血:外伤、分娩、消化道出血或手术可引起; 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不一定要输全血; 只有合理输血,才能节约用血。节约用血的措施有三条:一是杜绝不合理用血;二是开展成分输血;三是提倡自体输血。,体液间隙和体液分布体液(约占体重60%) 细胞外液20% 细胞内液40% 血管内 组织间液 (细胞内间隙) 5% 15% 血容量 约体重 7% 正常成人血容量为75ml/kg体重 ,新生儿80ml/kg, 早产儿90ml/kg,一、 病理生理 失血量和休克分度临床症状取决于失血量和速度。失血量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20%早期休克(

2、收缩压基本正常,但脉压缩小,并有心率明显增快、毛细血管充盈变慢、呼吸稍增快、焦虑等)30%明显休克(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缓慢、呼吸明显增快、 尿量减少和烦躁不安等 )40%重度休克(无尿、嗜睡、甚至昏迷)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和液体转移1.血流重新分布:转向心和脑,但肾缺血;2.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自身输液” )据测定:失血1000ml,120ml/h失血2000ml,5001000ml/h3.组织间液向细胞内转移* 急性失血时血容量,组织间液。* 不用晶体液补充这种“额外”减少,导致严重后果。(二战时大量血浆抢救战伤休克而死亡

3、)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二、扩容治疗 1.首批晶体液扩容早期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和组织间液都很重要;经验证明首批扩容液应“先晶后胶”;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首批2000ml林格氏乳酸钠液已作为常规复苏措施(见表1),表1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输入后的反应迅速反应 短暂反应 无反应生命体征 恢复正常 短暂改善 无改善 估计失血量 20% 20%40% 40% 追加晶体液 不一定 必 需 必 需 输 血 不一定 需 要 急 需 备 血 配血备用 配好即输 紧急发血 手术干预 有可能 很可能 极有可能

4、,电解质溶液(含钠液,或“晶体液”)Na+ Cl- HCO3- K+ Ca+ 乳酸根 葡萄糖 生理盐水 154 154 (0.85-0.9%) 林格氏液 154 162. 5 4 4. 5 林格氏乳酸 145 108. 5 4 4. 5 45 钠液(平衡液) 5%葡萄糖 154 154 5 氯化钠溶液 正常血浆 142 103 27 5 5 电解质浓度,全血和血浆虽能扩容,但扩容时未必需要。2.胶体液扩容未充分补充晶体液之前,不宜补充胶体液:有些胶体液的COP血浆,把组织间隙的水分吸入到血管内发挥扩容,加重组织间隙脱水;人造胶体分子量大小不等,大分子扩容,小分子利尿,医生误认为血容量已补足。实

5、际上进一步加重脱水,容易导致急肾衰竭。 失血量30%血容量,加用胶体液。“晶”与“胶”的比例:2:1或3:1,可达4:1。,羟乙基淀粉(HES)发展史,HES(20.91) 706代血浆 1970HES(450.) 1974 HES(70.5) 1977HES(200.5) 贺斯 1982HES(550.7) Hextend 1998HES(130.4) 万汶 2000改良HES(450.)平衡盐液,万汶与其它胶体液的比较,万汶 贺斯 明胶 白蛋白 容量效力 + + + + 扩容时间 + + + + 毛细血管堵漏 + + 和抗炎作用 对凝血功能影响 + 对肾功能影响 + 过敏反应 + + +

6、+,万汶突破了贺斯的剂量限制,贺斯推荐剂量 33ml/kg 万汶推荐剂量 50ml/kg 不增加失血和输血量,不蓄积,有稳定而高的肾排泄率Kasper等. Anesth Analg 2003,99:42-47,失血性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 组织供氧不足,动脉血氧运输量(DO2)的计算公式为: DO2CO(SaO2Hb1.31)0.3,式中CO为心输出量,Sa2为动脉血氧饱和度,Hb为血红蛋白浓度,1.31(ml)为1gHb能结合的氧量,0.3(ml)为100ml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量。大量失血后,扩容治疗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如有明显贫血,必需输注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才能纠正

7、组织缺氧。,但是,并非所有出血的病人都需要输血,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往往需要输血;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血容量);而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8001000ml),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稳定、HCT0.30,不必输血。目前临床上实际掌握输血指征时,仍有较大偏差;不少临床医生对术前无贫血的选择性手术出血600ml以下不输血存在顾虑, 明知出血不多也要输几百毫升血以策“安全”的做法也屡见不鲜。这是错误的!,要做到正确掌握输血指征,必须明确:如无心肺疾患或高代谢,病人对贫血有相当强的耐受力;输血有风险,特别是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决定是否

8、输血时应权衡对病人的利弊,贯彻能不输尽量不输、能少输不应多输的原则;对于已经耐受的贫血,用输血进行治疗并不合理;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包括铁剂、叶酸等),血红蛋白水平可在短期内恢复。,三、贫血时的代偿机制 心肺功能正常,机体对贫血耐受力很强。 代偿机制有三方面: 氧吸取率氧耗(VO2)/氧输送(DO2)正常为25% 即正常人静息时有70%的氧未被摄取;未被吸取的氧可通过摄取率被机体利用; 严重贫血时氧运送量降低一半,由于摄取率,氧耗量维持恒定。,心输出量血红蛋白降低到什么水平心输出量才开始增加?观察结果不尽一致,有人认为须低于90100g/L,另有资料显示须低于7080g/L。心脏贮备

9、力好的贫血病人,心输出量可增加5倍;急性贫血时,最初心输出量的增加靠心率;血容量补足后,心肌收缩力,每搏输出量;血液稀释血粘度外周血管阻力心输出量。,氧离曲线右移Hb90100g/L开始右移Hb65g/L明显右移,有利于组织摄氧。(但由于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 (2,3-DPG)的增加有个过程,氧离曲线右移需要1236小时才能完成。 )* 有心肺疾患的病人对贫血的耐受力差;* 严重创伤或感染代谢率氧耗量, 耐受力。,目前认为,输血指征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 有心肺疾患或低氧血症的病人,输血指征定在100g/L;* 无心肺疾患的年轻病人,Hb在80100g/L可以耐受手术。,急性失血病人的

10、输血指征* 大量失血后,补液扩容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 如有明显贫血,必须输注红细胞,才能纠正组织缺氧。* 失血量20%血容量,只要输液,不必输血;* 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需要输血;,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大量输血:24h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 严重创伤或合并感染,代谢率和氧耗量,HCT提高到0.35可降低死亡率。,五、输红细胞还是输全血 全血和红细胞的优缺点(见表2),表2 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全 血 红 细 胞 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必须同型输血 同型或相容 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抗凝剂随血浆除去 血浆中含较多K+、 “保存损害产物”随血

11、浆除去 NH3、乳酸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不能用于分离其它血液成分 一血多用,输红细胞的适应证* 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输红细胞为好;* 红细胞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不良反应少;* 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列为首选。,输全血的适应证全血能同时补充血容量和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全血可用于失血量大且有进行性失血的休克病人。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补充的全血并不“全”。* 全血中粒细胞和血小板已丧失功能; * 全血中因子 和 不稳定,离体后活性逐渐衰减;* 全血中细胞碎片多,“保存损害产物”多;* 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不良反应多;全血比红细胞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红细胞输注用于大量输血* “晶”或并用“胶”扩容加红细胞输注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有人顾虑这样治疗会引起外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