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5705046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性原则,李凯(1966),四川简阳人。 文学博士(2002年)、教授(2002年)、博士生导师(2006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凯,一、何谓整体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的概念系统整体性指的是系统为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1)整体形式的多样性 任何系统的构成都是由部分(单元)组合; 组合的形式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如文学系统=文学活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文学文本(体裁)=诗歌+

2、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 文学文本(内容)=叙事文学+抒情文学,2.整体性原则的特征,(2)整体的有机性整体的有机性不仅仅是指整体为部分组成之和,更重要的是强调各部分组成之后,系统一定是完整的,具有生命的,后者,即具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文学文本的整体性内容+形式;题材+主题+情节+结构+语言;文学文本的整体性既包含了各种组成因素的完整,更在于最终必须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完整体,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对其生命都有影响。,2.整体性原则的特征,(3)整体在质和功能上的非加和性 整体为部分之和,但部分既经组合,则其部分也不再具有原来独立之部分的性质和功能;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之和的

3、性质和功能。 美女头+四肢+长头发+; 塑料模特儿T型台上的模特儿 美女=(头+四肢+长头发+)所呈现的生命活力,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1+1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整体性原则的特征,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不是意象的简单叠加,所有意象具有共同指向。理解 “小桥流水人家”和“杏花春雨江南”的差异。 风入松(元)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二、为什么文学文本具有整体性?,

4、1.从作者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和审美心理具有完整性。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心理活动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内同一生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从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理过程看,是高级神经活动;从神经生理过程所产生的映象及所概括的事物的因果联系和意义看,属心理活动。人的心理=知(认知)+情(情感、审美)+意(意志),审美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过程。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不能独立存在。 如果感知没有理解和想象参与,失去了审美“判断”能力,就成为生物性的快感、动物性的信号反应。 如果想象中没有情感和理解的参与,失去

5、了动力和规范,就成为一种反理性的胡思乱想。 如果情感没有理解和想象的参与,失去了感性的特征和活力,就成为在抽象概念中游离的逻辑思维。由此可见,感知是美感的出发点和归宿;想象是美感的枢纽和载体;情感是美感的中介和动力:理解是美感的指导和规范。美感就是它们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是它们符合规律性的自由运动所组成的。审美心理=感知+想象+情感+理解,2012年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 本诗第二联中的“

6、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感知:看(文字)、读(体会感情) 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全诗的画面情境 情感: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反应 理解: 具体理解:词语和意象; 总体理解: 这首诗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 “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

7、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2. 从文本看,文学文本内容和结构必须具有完整性。 文学文本必须结构完整、前后照应。结构完整不仅指诗词按照其具体文体要求所具有的字数、句数,更主要指内容构成是否独立自足,是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否在读者心中形成一个整体。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远景:杜甫草堂附近,

8、诗人在春日阳光下信步朝黄四娘家走去,远远就已看到黄四娘家的花园; 近景:黄四娘家花园繁花似锦,花开得来太过繁盛,以致花朵重叠,好似一枝压着一枝; 特写:在花间留恋的蝴蝶久久不愿离开;好似发嗲的小鸟自由快乐地叫着。 去掉任何一句,整个诗歌就缺少了一部分内容。,文学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可以理解为反映整个世界,人与自然(“天”)是世界最基本的对象;由人而构成社会,而构成各种人际关系,而构成与自然的关系。 人事、情叙事文学、抒情文学 自然景、物 人是核心,“自然”包括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 (衣食住行等人类的物质创造),是人存在和活动的场景。因此,所有文学内容可以概括 “人” “天”二字。,就具体文本内

9、容来讲,其内容具有整体性,如上所举曹伯启、杜甫诗歌。 从文学文本结构看,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开头、中间主体、结尾;叙事文学更加复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间或前有绪论,后有尾声。,3.从读者的接受看,阅读、鉴赏最终结果必须具有整体性鲁道夫阿恩海姆“异质同构”说 第一,“表现性”是人类日常生活的视知觉活动的固有特性,也是外界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更是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方式的主要内容。人类通过视知觉观看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是客观事物属性与主体本性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主体对现实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有组织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二,客观事物所包含的结构形式与观照主体的心理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就可以使它

10、具有表现性,表现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心理。这种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异质同构”,主要表现为两者所具有的力的样式结构相同。“月到中秋分外明”,“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因为客体对象外在的样式结构属性与主体内在的心理情感模式吻合了,于是生发出一种爱与美的感受。 第三,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所具有的视觉外观形式。因此,审美主体只有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通过视知觉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整体,或者审美对象统一结构的完整视象,才能创造或者欣赏艺术作品。在把握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能力也同时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2011年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

11、,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天经;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 ,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叶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

12、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 与智老天经夜坐 :“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

13、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 诗人玉屑 列为“宋朝警句”。 方回 在 瀛奎律髓 卷26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 、 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

14、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12(8分)(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5分),三、整体性原则在诗词鉴赏和古文阅读中的运用,1.接受者知识构成的整体性: 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者简

15、介、写作背景。 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后世指古代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为古体诗,近体诗则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词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盛行于宋。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合乐,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曲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诗 咏 山 泉 【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

16、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词 鹊 桥 仙 【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曲 野客 【元】冯子振春归不恋风光住。向老拙问讯槎父。叹匡山李白飘零,寂寞长安花雨。【幺】指沧溟铁网珊瑚,袖卷钓竿西去。锦袍空醉墨淋漓,是万古声名响处。,2接受者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前提,但只有活用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实践(古诗文阅读和欣赏的大量实践和总结)前面所说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等都很重要。 能力层级识记、理解、运用、鉴赏“知人论世 ”(孟子) 论世以知人,知人以论文 作者简介知人 背景交代论世 文本阅读,2013年 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仍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