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4796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报刊】【小学】寻找校园里的足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 我要读书章 乐,(02) 艰苦求学梦 园,(02) 苦出来的读书技巧章 乐,(03) 闹中求学梦 园,(05) 161元 梦 园,(06) 宁少衣,勿少书梦 园,(08) 艰苦锤炼意志 章 乐,(09) 爱运动的毛泽东章 乐,(10) 冷水浴梦 园,(10) 畅游湘江梦 园,(11) 毛氏六段操梦 园,(13) 恰同学少年章 乐,(15) 君子亭里思过梦 园,(17) 浑身是胆梦 园,(08) 节俭不等于羞耻 梦 园,(18) 出类拔萃的毛泽东辛 星,(19) 爱国少年辛 星,(20) 新时代新要求辛 星,(14) 第一堂修身课章 乐,(15) 自古英雄出少年章 乐,1,“爸爸妈妈

2、要我们读书”,“学校要我们上课”,“老师要我们做作业”这是我们同学说的话。在他们看来,读书与自己不相干,不是自己的事,读书是为爸爸妈妈而读书,为老师而读书,而且时时叫苦叫累,一点也不主动。我想,他们有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学知识、学做人,是为自己而读书,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章乐),“国家危亡,不能安心耕田。”在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位少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后,决意离家求学,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样一首诗后,卷起包袱离开了门前有着一池碧水的家。这个少年就是毛泽东。一天清晨,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给一个先生

3、擦皮鞋,他因为付不起学费而退学,瞒着母亲出来帮人擦皮鞋以赚取学费,决意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个少年就是蔡和森。 1913年,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批少年走进了妙高峰下的千年学俯湖南第一师范,踏上了求学之路。尽管互不相识,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我要读书!”。 (作者:章乐),蔡和森的家里很穷,为了读书,为了减轻母亲肩上的担子,他边读书边擦皮鞋,从不以在路边干下贱活为耻。他为了妹妹能填饱肚子,把自己的饭让给妹妹,还撒谎说已吃过了。之后便偷偷地去捡别人吃剩的窝窝头。每天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的就是毛泽东。可见他是多么的用功。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

4、日不读。”连睡着的时候,书都还在手上。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书上批注和心得,更字字都刻出了他求学的孜孜不倦。勤奋而刻苦地读书,这是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优秀少年在第一师范求学的真实写照。(作者:梦 园),2,毛泽东爱好广泛,无论是哪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阅读,特别是他因艰苦而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毛泽东家里很穷,买不起白纸和笔记本,阅读时,毛泽东带上字典和笔,当他一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不懂意思的句子,他一定要弄个明白,字典上没有解释,他便去请教老师、同学,反正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疑问。他把重要的内容记录在报纸四周的空边上,过一段时间就把做好笔记的空边裁下来,订成小册子,

5、随时带在身上,方便阅读。所以,同寝室的室友都叫毛泽东“事事通”,不管什么问题,只要问毛泽东,没有他不知道的。毛泽东能成为世界伟人,与他爱好读书,善于读书是分不开的。 (作者:章 乐),蔡和森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很异,而且还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母亲肩上的担子,他边读书边擦皮鞋,赚取学费。在有的人看来,擦皮鞋是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干的活,是最下等人干的活。我认为,劳动没有高低之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的人就是最光荣的劳动者。蔡和森既是优秀的学生,又是光荣的劳动者。 (作者:章 乐),我们也想和毛泽东“坐”在一起读书。,3,一天,杨昌济老师亲切教导毛泽东:要以“坚韧”二字

6、为读书与为人之精神,终生不怠。第二天清晨,毛泽东被杨昌济老师琅琅的读书声惊醒,发现老师早已起床,以冷水浴其身体,以先哲文章浴其精神,迎来了崭新的一天。晨曦之中,望着老师的身影,毛泽东顿悟何为“坚韧”,怎样求学,并为自己制定了周密而严格的学习锻炼日程表,将自己的每一分钟充分利用起来。(作者:章 乐),喧哗热闹的南门口,今天却多了一个高亢的声音。咦,是谁在读英语呢?怎么选这么一个吵闹的环境呢?毛泽东的好友陶斯咏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毛泽东正手捧英语书大声朗读呢!陶斯咏轻轻地走到毛泽东的身边,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读书啊?”“哦,是这样,”毛泽东解释说,“我不论是读书还是做事,性子都很浮,旁边如果有

7、一点声音都容易分心。我想学古人的闹中取静的求学方法,碰巧南门口这里是最闹的地方,车轿往来,行人穿梭,商贩叫卖,所以我专门选择这个地方。”闹中取静,闹中求学,闹中锤炼意志,好一个不平凡的毛泽东!,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好友萧子升利用一个多月的暑假时间,步行九百多华里,对湖南五个非常贫困的县进行了艰难的农村社会调查,了解农民生活状况,虚心向农民请教,虚心向农民学习。他们穿的是草鞋、布衫,为了锻炼自己,他们不带一分钱,采用游学的方法。一路上他们遇到店铺就写对联进去,以换取盘缠;遇到文化人士,就虚心求学,共同探讨知识;遇到农民,就向农民问寒问暖,用自己赚的钱接济农民。这次考察,毛泽东学到了很多书本上

8、没有的知识。回来后,他整理调查资料,写了一篇气势宏大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这成为他后来领导农民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梦 园),4,为了更广泛地学习新知识,毛泽东张贴征友广告,广交仁人志士。他亲自起草征友启示,化名“二十八画生”,并把它贴到各个学校门口。当他把那张征友启事贴到周南女中门口时,还引出了一场误会,周南女中的教导主任认为毛泽东有不轨的心思,于是,找到一师的教导主任反映情况。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说明了情况,并拿出毛泽东写的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让她欣赏。教导主任看后恍然大悟,并当即给予毛泽东高度的评价:“一个学生竟然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我真是错怪他了,这张启事我一定要重新贴到校门口

9、去,让我们周南中学的女生,认识一下这样优秀的学生。”启事张贴以后,长郡中学的罗章龙、周南女中的陶斯咏等同学主动应征,并和毛泽东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周末,他们来到岳麓山上的爱晚亭,谈人生,谈理想,谈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毛泽东感慨:“天下之大,无处不英才!”(梦 园),我们与毛泽东、蔡和森等那批学子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是我们缺少刻苦的求学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学子,有一种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可贵的求学精神,他们遇到任何问题,总会克服一切困难去解决。闹中求学、考察求学、交友求学等就是具体体现。而我们碰到一点点小困难就叫苦连天,知难而退,根本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要向

10、毛泽东学习,就是学习他们那种刻苦求学、不怕困难的精神!(章 乐),5,与毛泽东比一比!,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的五年半时间里,总共才花了161元钱,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 用来买书和订报。有一次,杨昌济老师给毛泽东一块大洋叫他去买鞋,在买鞋的路上,毛泽东经过一家书店,他就不由自主地走进去,看见一本西方伦理学,当即用那一块大洋把书买了下来。还有一次,杨昌济老师借给毛泽东一部西方伦理学的书,毛泽东很喜欢这本书,他就用平时攒下来的钱,到街上买来最便宜的笔墨纸砚,连夜赶抄这部书,很快就抄完并把书还给了杨昌济老师。毛泽东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平时生活中,衣服、鞋袜都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穿。但是他在学习上花钱却从不

11、吝啬。 (作者:梦 园),6,毛泽东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艰苦条件下,他懂得节约。生活中,他不乱花一分钱;学习上,他花钱却毫不吝啬。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五年半时间里,总共花了父亲给的161元钱,这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买书和订 报的,对于他来说,生活中少穿几件衣服没什么,吃差点也无所谓,只要填饱就行,但是,在学习上,他的“胃口”很大,天天都得“吃饱”,为了买一本好书,他可以省一天甚至几天的伙食费,他的一双布鞋穿了几年,实在是没有办发再补了才“退休”。毛泽东宁少衣,勿少书的精神,表现了他强烈想读书的愿望,表现了他具有刻苦求学的顽强斗志,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梦 园),新学期开始,商店里

12、书籍、文具等学生用品的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便宜的书包很少有人问津,学生都喜欢时尚的、漂亮的,价格却不是怎么在乎了,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谁的书包最漂亮,谁的衣服最时尚等。在一个专卖衣服的柜台前,有一个男孩子给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运动服装,加起来近一千二百元,在他付款的时候,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当别人问他时,他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今年压岁钱有两千多元,正好给自己置一身新行头。”我认为,开学的这种新现象不是好现象,学生不能攀比,不能奢侈,要勤俭,要节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作者:梦 园),毛泽东当年求学时的读书笔记,7,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刘俊卿都是贫寒人家的子弟,一起考进一师,但却走出

13、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前三人不论怎么走,他们都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而后一个却走上了卖师求荣的道路。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天差地别?是父母的影响与教育。毛泽东的父亲虽然粗暴,但还是个明理的老人,不宠孩子,在关键时候,尊重孩子的选择;蔡和森的母亲更是孩子有错必纠的好母亲;肖子升在自己不宽裕的情况下接济毛泽东,从肖子升为入学之事如此自责的情形中,可窥见家庭教育的成功;而刘俊卿的父亲,把儿子读书当做天下第一大事,只让孩子关门读书,自己累成什么样也不让孩子插手,结果孩子当着众人的面把自己的父亲说成是挑夫,父亲在家吃糠饼,儿子在学校摆阔,最后父亲死在儿子造成的罪过中。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作者

14、:章 乐),现在的学生都大手大脚地花钱,除了买学习用品,还要买一些零食吃,买一些玩具玩,好像花什么钱都不觉得冤枉,抱着“钱,我家里有的是,无论花多少都无所谓”的心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无论你家里怎么富有,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挣来的,这样做会让父母很伤心,认为自己的儿女一点儿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从小乱花钱,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虽然我们家里并不缺钱,但是还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珍惜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做到不要乱花钱。 (作者:章 乐),蔡和森家里很苦,但是他读书却很用功。他每次都把学校发的津贴让小妹取回去,自己不留一分钱,因为他知道,家里很需要钱,如果留给自己,那妈

15、妈和小妹将会失去一个月的生活费。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帮别人擦皮鞋赚钱,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出来擦皮鞋时,他笑着说,没有生活费就出来擦皮鞋呗。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蔡和森勤奋学习,次次考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辜负妈妈的希望。虽然家境十分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他经常说,困难,我不怕,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艰苦中可以锤炼自己的意志。(章 乐),8,食堂里,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打饭,王子鹏拿来精美的点心和刘俊卿一起吃,大概是觉得饭菜难吃吧,刘俊卿端起两碗饭倒进潲水桶。蔡和森皱了皱眉,企图说服刘俊卿节约粮食,可是刘俊卿非但不听,反而还讽刺了蔡和森一顿。等刘俊卿一走,蔡和森立刻拿起刘俊卿饭桌上的几个窝窝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个动作被刘俊卿发现了,借机侮辱了蔡和森一番。正当他得意洋洋地欺负蔡和森的时候,徐特立老师面无表情地抓过那半块窝窝头,坐到饭桌前平静地吃起来。 这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里的一个小故事。在刘俊卿的眼中,节俭就是低贱,悲啊!为什么啊?但是,在悲哀的同时,徐特立老师的行动,教给我们一个正确的道理:那就是勤俭、节俭并不等于羞耻,我们需要的就是勤俭、节约! (作者:梦 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