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04748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模式的确立,1、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稀缺性,这就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最适用的产品和劳动。 计划调节:是通过政府的作用,以对客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自觉地对经济活动做出安排。 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自发地作用于经济活动。,(一)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 具有很强的资源动员能力;但存在信息问题,缺乏提高效率

2、、促进创新的激励。 市场经济 通过市场机制传递信息、鞭策经济主体提高效率、促进创新活动;但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缺点。,温故知新,2、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 (1)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3)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主观条件:当时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

3、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1956-1979年的三十年间,GDP总值从679亿增长到4038亿,人均水平从119元提高到417元。,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权力过于集中。 (2)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忽视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4)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活力。,“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邓小平,计划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

4、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信息机制的缺陷;一个是激励机制的缺陷。 在中央计划机关掌握和处理各种微观事务的情况下,为及时取得保证经济系统畅通运作所必需的全部信息,其成本是无限大的,因而是绝不可取的。吴敬琏自选集,至于激励机制,说到底也是一个交易费用问题。在社会主义阶段,每一个经济活动当事人,包括计划的制定者在内都有他们自身的、同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的利益,这种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经常有矛盾,于是在编制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免不了由于这种矛盾而发生扭曲和偏离。 为了克服这种扭曲和偏离,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制定计划所需的费用,监督计划执行所需的费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费用等,也是极大的。

5、吴敬琏自选集,第一阶段:1978-1983,第二阶段:1984-1987,第三阶段:1987-1992,邓小平 南巡,十二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客人,(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十三次代表大会,第四阶段:1992-,邓小平谈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和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对资源配置起着 基础性作用。 (2)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3)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6、,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规律及观念,市场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内容:价值决定;价值实现。作用:调节;刺激;分化。 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的实现条件,互相依存。形式:竞销;竟购;竞价。范围:价格;质量;促销;信誉;服务。,供求规律供给与需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立统一。媒介物货币。关系:供给 需求 价格下降 产量减少产量增加 价格上涨需求 供给,竞争观念; 赢利观念; 时效观念; 开放观念; 信誉观念; 信息观念; 创新观念:,市场经济观念,(1)优点: 运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功 能;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提高劳动效率;能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

7、者的技术创新;实现优胜劣汰。 (2)缺陷:自发作用存在盲目性;事后调节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竞争会引起两极分化;对某些社会公益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难以起到调节作用。 (3)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3、市场经济的特点、长处和短处,经济危机,(1)经济关系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 (4)经济运行法制化(5)保障制度社会化 (6)市场范围国际化,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

8、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吸收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长处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

9、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市场救济与不同的救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我们长期以来只是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而没有切实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思考所有制问题。错误认识的实质: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把生产关系置于生产力标准之上。我们应当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符合本国具体国情的所有制结构。,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基本实行人民公社化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盲目追求从小集体到大集体、大集体到全民的“穷过渡”

10、,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1978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77.6%,集体所有制企业占22.4%;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面所有制企业占54.6%,集体所有制企业占44.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所有制既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又决定着政治制度的性质,是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志。,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不是要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我国处于社

11、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我们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和竞争的经济。 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利用国际资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国家有益的经营管理经验,就要吸引外商到我国来创办“三资”企业。,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国情,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关于效率与公平,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分配原则,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关于效率与公平,不能兼得,但必须兼顾。兼顾公平与效率,就要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在发展中要兼顾公平与

13、效率。只有当效率提高到产生产品剩余时才有分配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平等也只能在效率提高过程中逐步实现。反之,显失公平,效率也不会得到提高。 第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当公平问题更重要时,要更强调平等;当效率问题更严重时,要更重视效率。 第三,要努力寻找那些能以尽可能小的不平等牺牲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者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大的平等的途径,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成本。,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先富”与“共富”的思想 1、 “先富带共富”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思

14、想。 “先富带共富” :一是允许部分人先富,社会主义不等于平均主义;二是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三是部分人先富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条件要求的。,共同富裕,第一,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第二,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 第四,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3、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 基尼系数是描述贫富差距程度的一种宏观指标,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 国际警戒线 0.4 。 东亚各国基尼系

15、数平均为0.381,高收入国家平均为0.338。,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十六届五中全会,(二)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社会保障特别低收入。,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初级阶段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

16、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障的概念,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使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维护社会安定。“社会减震器“。 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通过向社会以及成员统筹保障基金,调节社会经济关系。 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