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2550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与评价研究”讲座,淮安中学 王刚,一、高效课堂的内涵,(一) 有效课堂(教学)提法是多余的 有效课堂(教学)与无效课堂(教学)是相对的,“效”一般是指“效果”、“效益”、“效率”等,课堂教学的这些“效”只能由学生身上体现。从整体、严格看来无效课堂(教学) 并不存在,因此有效课堂(教学)提法是多余的;(二)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低效课堂(教学)而言“低”与“高”叫是带有相对意思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高”,也没有绝对的“低”,谈“高”是相对于特定的所谓“低”而言,而这特定的所谓“低”相对其他也可能是“高”。,高效课堂的提出正是发现某些课堂教学的不足或违背了规律之处,经改变之后在“效果

2、”、“效益”、“效率”方面还有提升的可能,通过实验证实这些改变是可行的,然后上升到理论,总结出课堂教学新的结构或某些可操作环节及其理论基础,到这时候才可以界定高效课堂的含义,而不是一开始。 (三)高效课堂实验的指导理念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人人有所学,有所得,在原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二、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一)学生主体的层次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不同的个性的独特性的个体,而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就是要照顾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把发展学生的个性视为其永恒的主题。在班级教学前提下,要照顾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但起码对全班学生提出三个不同层次

3、的要求和落实措施是可能的、必需的。,因此分层是“因材施教”的需要;是贯彻“学生主体”、“动恼、动手、动口参与课堂教学、“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是优生能更优,后进生能获得更大帮助的需要。综上所述:分层应是动态的;分层时应采取老师引寻和学生自愿相结合;在分层前提下,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从方法到内容等都要与前提相适应,如合作交流应在组内同质平台上进行;分层不是为了缩小优差之间的差距,而是求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二)学生主体的时间性原则,学生的本事是练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去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切都要通过学生独立自主

4、的练(包括练思维、表达、速度,还包括练探索、合作交流)才能得到。时间的保证是必需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用的时间(包括讲、评、组织引导时间)多了,学生独立自主练的时间就少了,我们不赞成硬性规定师生用时的比例,但希望教师能明白这个道理自觉控制自己,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练)有所得”,去求最大限度的发展。,(三)知识内容的最简结构原则,为了节省老师所花的时间,为了学习的少而精,我们提倡知识内容的最简结构原则 。 有人对读书厚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把厚书(丰富的材料理论)中的精华部分汲取出来,变成薄书,而对于有精华的薄书则要好好理解,把内涵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使薄书变得厚重,”“由薄到厚与由厚

5、到薄,前者是扩充,是博;后者是集约,是精,经过这两步,才能真正达到懂。”我们提的知识内容的最简结构指的就是“精华”、“核心 ”、“关键”、“本质”、“重点”及其解读的最简、最通俗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把书读薄,寻找课文内容的最简结构恐怕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通过练习把读薄的书重新读厚。,(四)学习方法的最简结构原则,学习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有效的应是自主、探究、合作,但这些方法花时较多。在班级教学前提下,我们也不能排除比较低效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接受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应该是两种方法并存,通过“讲中有探”、“探中有讲”、“讲探结合”,更多、更快的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

6、习过渡。合作交流应注意两点。一是离开了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就没有合作交流;二是“组内同质”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交流,它符合社会上工作、科研的组织模式;“组内异质”怎能合作、怎能交流?“组内异质”在某种情况下作为“兵教兵”还有存在的价值,但绝对不能代替合作交流学习。“组内同质”、组内异质”可以共存,但应以“组内同质”为主。,三、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一)新知传授要强调两个结合1、新知引入生活情景和知识联系情景相结合实验要求在新课引入采用现行教材的生活情景和过去传统的知识联系(知识联系包含结论引伸、增加条件和改变条件的演译联系和类比联系等)情景相结合,以知识联系情景引入为主。新课的引入应

7、遵循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繁为简、以旧引新、生活情景贴切所学主题和学生实际等原则。,2、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讲学生听在班级教学下是不可避免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提倡的,过分强调一方去排挤另一方是不行的,只能是两者结合,“讲中有探(合作交流)”、“探(合作交流)中有讲”,并且尽可能减少“讲”的分量加大“探”的分量,让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量和质的“探”中领悟不同的感受。要严格控制新知传授的时间,及时转入练习环节,少数还未了解和掌握新知的学生可以在转入练习环节后获得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二)分层练习,1、让不同的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并求最大限度发展的事

8、。分层练习时最好能编出三套练习题。供差生使用的那套可采取铺垫、分解、分步设问等降低难度的办法使差生容易上手;供优生使用的那套除了重视打好基础外,要加强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养成永不满足于现状的习惯,善于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这三套题目必然有重叠的部份,这是正常的。 课堂做不完可安排课后做,家庭作业的题目应插入课堂训练题中,课后不另再布置作业。,2、 学生选用哪一套题目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尝试相结合的办法去决定,经常完不成任务或超前的同学可考虑调整使用另一套练习题。教师应对练习作具体安排,那些题目要求完整、规范训练,格式如何?那些题目要求局部训练,如何进行局部训练,还要強调限时训练,对这

9、些教师都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内容。有条件的小学不妨尝试按学习水平分组学习,这样能更好发扬“组内同质”的学习优越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更大的收获。,(三)学而时习之,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遗忘率高的现象。教材把义务教育课标要求的四大块内容分散穿插安排是造成遗忘率高的主要客观原因,日常学习技能训练不足是造成遗忘率高的主要主观原因。成功且有效的补究办法是通过学而时习之,坚持每节课开始时安排三分钟做15小题以前学过的重点内容(不包含新课的舖垫内容)。题型以单知识点的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做不完的课后补做,课后自己对荅案,一般不讲评,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有问题的内容以后可多次再现,对差生在课后

10、作业时可再安排一次练习。学生做不完是正常的,相反则缺乏针对性,需要检查题目是否太浅了。每天安排三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督导下、在时间的压力下、在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下练习是必需的,请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突出工具性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工具性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在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人文性教学目标在选材时基本上已得到解决,并且教材中的人文性都寓于字、词、句、段之中。所以突出工具性就是突出字、词、句、段的积累、模仿和运用(低年级更加要重视积累和模仿),它是解决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唯一办法,也是

11、区别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唯一办法。,(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积累、模仿和运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通过读去了解作者表现主题的手法、感受文章的美和作者的情。读和背课文中重点的句段及课文中学生感到需要和兴趣的优美精彩的句段,对课堂上背下来的东西课后还要不断的巩固。通过仿写、改写、扩写去落实字、词、句、段的模仿和运用,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写一点心得体会。不同的学生的读、背、写应有不同的要求。,(三)语文教学中,不仿尝试“直奔主题”的教学方法1、相同主题的文章是很多的,为什么课本编者选上了这一篇,原因肯定是这篇文章的特色符合课标的要求。文章的特

12、色是多方面的,但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优美精彩的语言是学生学习不可少的。语文课能否一开始就提出主题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而不是围着主题绕圈子,最后才点出主题。我们认为“直奔主题”和“围着主题绕圈子”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它们应该共存和互补。,2、直奔主题教学模式结构。每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都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生字(词),进一步读、认、写;在点明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能整体把握课文,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优美精彩的语言。第二课时: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重点阅读去感受文章的美(语言美、意境美、内涵美、结构美)和作者的情;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去背文章中重点段落及课文中学生感到需要和兴趣的优美精彩的句段;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以模仿为主的多写一点东西,并立即给于评价。,五、其他,其他学科高效课堂结构还在研究总结中,至于学生学习评价我们认为等高效课堂实验开展后再进行,意义会更大些。2010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