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9685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黄冈电大 沙婧,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本章要回答的是有关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美学的历史;第二,美学的含义;第三,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关于这一节在此主要谈三点:美学在西方、美学在中国和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一、美学在西方“美学”来源于西方,英文为Aesthetics,直译“埃斯特惕卡”。美学的这一原名要记住。确实,美学原是一门西学,而在中国,虽然有大量的丰富的审美活动,但不存在一门有关审美的专门学科。而在西方,美学学科也不是在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是适应西方文化的内在需要而逐渐地产生的。,1认

2、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它不再沿袭上帝创造美的神学美学思路,而是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德国古典美学是同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康德、席勒、黑格尔。,2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这里补充谈其中四种流派。,二、美学在中国,第一,美学在现代中国文化

3、建设中的意义。美学在清代末年被引进中国,并且顽强地生存下来,正是取决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特殊需要的。第二,美学的体制化的作用。自从蔡元培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设置美育及美学学科以来,美学在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第三,当前美学的发展趋势。一是美学视野的拓展,即是从以往的纯粹审美研究向广泛的审美文化研究拓展;二是美学追求的实用化,即是从崇尚精神性审美转向审美的实用层面;三是美学研究的部门化,即是从原有哲学主导的美学转向依托各学科部门而建构的美学,如文学美学、电影美学、电视美学、广告美学、音乐美学、科技美学、环境美学、装饰美学、美容美学等。,三、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在当前,随着现

4、代学科分类愈益繁多和相互隔绝,人类的丰富、多样和富于整体感的感性生活往往面临被肢解或分离的危险,正是在此时,美学应当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确立自己的特殊地位。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基础;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或示范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第二节 美学的含义,这一节主要学习美学的性质、对象和定义三点。 一、美学的性质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质。第一,把握形象。与其

5、他人文学科从概念角度考察人不同,美学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美学的思考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形象进行的。概念是表述事物的抽象性质的词语,形象是呈现在符号中的具体可感物。美学正是对于呈现在符号中的具体可感物即形象的集中探讨。,第二,突出具体。与其他人文学科难免对人作抽象研究不同,美学的研究常常是抽象与具体结合着的,并在这种结合中更突出具体。抽象是指从具体形象中抽取出概念的研究方式,而具体则是指始终不离形象的研究方式。第三,强调体验。与其他人文学科注重对人作逻辑分析不同,美学在对人作逻辑分析的同时更突出个人体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美学研究当然要求运用概念、抽象和分析方式,但相比而言,比其

6、他人文学科更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的作用这样,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二、美学的对象,第一,美学研究富于生命活力的形象。美学不像科学那样对人作静态的研究,而是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美学所探讨的人生的美、审美活动、艺术的价值等问题,总是与人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紧密相关。离开了这样的活生生的形象,美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二,美学研究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美学就并不追求科学那种单方面的或分门别类的精确研究,而是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人的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具有自身的完整性,美学正是要显示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整体形象。

7、美学在研究人的活生生的整体特性的时候,不像科学那样尽力将人的感性特征(如情感、直觉、想象等)抽离和排除出去,而是始终由此出发,并且它当作对象的组成部分去把握。因此,美学总是要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美学研究具体审美活动。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的。这些据以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具体审美活动,是由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美感及其集中表现形态艺术品等组成的。正是从这些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可以见出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因此,美学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三、美学的定

8、义,美学的定义: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更简洁地说,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这个定义包含如下要点:第一,美学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人文学科;第二,美学不是研究人的片面性向而是整体形象;第三,美学不是研究人的静态型向而是活生生的形象;第四,美学不是研究人的理性形象而是感性形象;第五,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审美活动。,第三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学习美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介绍其中三种:第一,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理论思辨,是指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考的过程

9、,它试图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去从个别中把握一般。美学研究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中抽象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第二,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审美体验,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审美体验并非神秘、不可知,而是生活的产物。审美体验是一种生活经验,但却是一种特殊的经验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 第三,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美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因而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学科特性。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这种研究通常被认为属于美学学科内部所进行的工作,体现了美学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

10、科特性。,第二章 美及其形态,这一章主要论述美的含义和形态问题。第一节 美的含义和特征从教材关于美的含义的论述中已知,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由此可见出美的四个基本特征: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从美的四个特征可以更清晰地体会美的四点含义。,第一,美的符号性。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美必须以符号形式向人显现,而没有符号就不成其为美。第二,美的无功利性。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凡物都有功利性,对人不是有益就是有害第三,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美必须呈现为形象。

11、像喜悦和悲哀这么一些情绪,如果深藏在人的心里,我们就只能猜度琢磨,以己度人和设身处地地体悟别人的喜悦与悲哀。第四,美的感染性。人们常常说,某某东西使自己激动不已,美的风景使人心旷神怡,美的诗篇感人至深,一个故事催人泪下,一种场景令人震惊,这都是说“感染性”。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第二节 美的形态,一、自然美的变易性特征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例如,自然界的高山、流水、云彩、飞瀑、大海、花朵等,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自然美的变易性。第一,自然事物充满活力。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满活力的

12、运动和变化的形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朽、死灭和复苏的过程,这种过程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就像应和着宇宙生命的某种秘密旋律,形成富于变化的节奏感,使自然美呈现出变易的特征。,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自然界的种类和变化绚丽多姿,必然会引发人的感动。“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人的心灵随自然物的变易而摇荡起伏,展开丰富的联想。眼睛、耳朵和身体接触到每一件事物,都可能使人联想到别样的形象、声音和事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浮想联翩”。不过,这些联想往往朦胧而不稳定,迅速生成而又转瞬消逝,难以用确切语言来表述。而正由于如此,自然美对人来说就总是具有变易性。再拿太空

13、浮云来说吧!当它化为轻飘一片而徜徉太空,人们望见它如此悠闲、轻松,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也像它那样潇洒、从容。但当它化作一片浓黑的乌云渐渐铺展开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时,人们会惊恐不安地注视着它,感觉“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生出莫名其妙的焦虑。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自然美是为人而存在的,因而其意义也是人赋予的。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会赋予自然物以不同的意义。这也导致了自然美的变易性。,二、社会美中的时尚美,第一、它是非自然的或人为的。时尚往往是少数人制造或开创的,随后引发大众跟从。 第二、它新奇而吸引人。任何时尚美在一开始都具有新颖或奇特的面具,充满吸

14、引力,诱惑人仿效第三、它具有优越感。时尚总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权力的象征,从而会给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带来社会优越感。第四、它变化快捷。时尚往往迅速产生、流行又迅捷落后、消逝,从而总是处在快速的变化中。这可能是它的一个最鲜明的标志了。,三、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我们知道,“化丑为美”是艺术创造中一条重要的原则。从教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艺术创造是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显示,艺术家在符号实践中运用符号再现客观物质对象,或表现主观情感,从而将现实中丑的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这一艺术家对客观物质事物的驯化、控制和征服,从而建构美的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化丑为美”的过程。艺术家可能采用批判、对照和

15、形式创造等艺术策略,其中,“对照”、“形式创造”是艺术创造中运用十分广泛、效果也相当显著的“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重点谈谈“对照”、“形式创造”的策略。,所谓“对照”,就是将对立存在事物进行对比、观照。因为,美与丑总是对立而存在,相比较而呈现,并在一定条件下朝对立面转化。自然界有香花和毒草,人世间有善良与丑恶,人的想象中有自由的疆域、辉煌的天堂,也有妖魔鬼怪、美女画皮。艺术创造也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极丑。西方艺术从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以来,美在不断失去昔日的光彩,丑却在不断地增殖。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地提出了美丑对比的原则,鲜明地把丑提升为美学要

16、素。他曾经说过,“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形式创造”的策略。我们知道,语言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运用语言可以使现实中的“丑”的东西“丑得精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艺术家的活动是利用自然和现实提供的材料创造具有表现性的符号,这一符号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在艺术中,丑转化为美,是艺术符号的建构力量的表现,是艺术征服自然和社会的成就。艺术美是人建构出来的,是语言建构出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阿多诺说,“语言性是真正的艺术主体”,美的确具有语言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经过艺术语言的建构,自然和现实中的丑就转化为艺术美。下面是一个运

17、用艺术语言“化丑为美”的典型例子。,第三章 美感,本章的内容是美感。分三节讲述:第一节谈美感的含义和特征,第二节谈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第三节谈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第四章 什么是美育?,学习这一章,要特别注意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因为美育的含义和任务是与美学的基本问题密不可 分的。大家从第一章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美学的基 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 维护和发展的问题,也即理想的完整人的生成问题 而理想的完整人的生成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或教育 问题,也就是人的审美教育即美育问题。这样,美 学问题就与人的美育内在地联系起来,对美学问题 的探索必然地要具体体现在美探索与实施之中。因 此,我们需要在了解美学 ,美感等问题的基础上, 进而了解美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