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9272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年8月,概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可以用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进行预防,以保护易感者为主的能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疾病发生的这类传染病。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百白破混合疫苗(DPT)、乙肝疫苗(HepB)、卡介苗(BCG)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几种主要的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麻疹(俗称“醋子”)、新生儿破伤风、 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近5年我区几种主要疫苗 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现状,资料显示我区1992年起无“脊灰”病例报告。197

2、8年起无“白喉”病例报告。5年来我区的流脑病例感染的菌株分型结果证实均为“A”群脑膜炎双球菌。,监测与控制的原则,疫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 疫情的核实、调查和报告; 血清学/病源学监测; 爆发疫情的处理;,疫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常规告报; 专门报告;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1、常规报告:同其他“法定传染病报告要求”。,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报告 要求“谁接诊,谁报告”。,2、专门

3、报告:,按卫生部规定对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等传染病进行专门报告和管理。专报系统应比常规报告系统敏感。20世纪90年代起:手工报表; 2004年以后:起用网络报告形式。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0.0.3版,包括: AFP监测、麻疹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接种率监测、接种异常反应监测、15岁以下乙肝监测6块内容。,3、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病种:脊髓灰质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最新要求:要对乙脑、流脑流行区进行监测。 方式: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10天到辖区内的监测医院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住院日志等资料,主动

4、搜索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并做好记录。新生儿破伤风应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主要由乡镇防疫医师进行主动搜索和报告。,“零”病例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进行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零”病例报告。,血清学监测,病例血清学诊断:麻疹(所有疑似病例包括暴发病例在发病714天内采血)。出疹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IgM阳性率为70%左右;阴性者要求采第2份血标本。,免疫成功率监测:(根据上级疾控机构布置的任务开展。)监测对象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分别为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儿童。卡介苗为完成接种后12周

5、的儿童。监测人数每种疫苗3050人。2006年按杭州市疾控要求萧山区开展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3050人,采集免疫前及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根据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布置的监测任务开展。)监测内容: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脑、流脑。监测对象: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年龄组健康人群。发病主要为成人的疾病,可适当调整监测对象的年龄范围。监测人数:每个年龄组、每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样本数为3050人。,病原学监测:,可用于病例确诊、病原学分型鉴定、分析病原有否变异或是否输入等。 发病早期采集血标本(

6、麻疹)、脑脊液标本(流脑、乙脑)、皮肤出血点(流脑)、粪便标本(脊灰)等,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爆发疫情调查处理,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内,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殊疾病疫情的暴发概念与处理,按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短时间:一般指一个潜伏期内。),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调查组到现场开展调查。必要时,设区的市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脊髓灰质炎:1例 麻疹:一个自然村(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在14天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 白喉:1例。 百日咳:一个自然村(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在10天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时,应以最

7、快通讯方式报告。,调查与控制(1):,核实爆发疫情的存在。 划定疫源地范围:根据病例活动范围确定。 传染源管理:隔离传染源:以住院隔离为主。隔离时间一般为该病的一个最长传染期。病例个案调查并记录:(病例个案调查表)登记接触者:写明接触方式,如同居室、同玩耍、同桌、同托、同班等。病例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每例AFP病例都要进行病原学诊断,麻疹至少对最初510例进行血清学诊断。(以核实诊断,证实是否发生暴发。),调查与控制(2):,切断传播途径:如控制食物和水;排泄物管理;开窗通风;禁止集会;疫源地消毒、杀虫等 保护易感人群: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等。 疫情分析:疫情三间分布;寻找首发病例,推断续发

8、病例,分析传播因素和传播途径,评价控制效果。 调查报告:包括前言;描述暴发过程;分析暴发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价;疫情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和建议。,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和控制,2000年亚太地区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目前处于成果巩固阶段。 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 最近卫生部下发“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693号)”主要工作:按要求开展AFP监测,AFP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是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AFP不是单一的疾病种类,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

9、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候群。,AFP病例常见的包括以下14种疾病:,脊髓灰质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的、原因不明性); 神经根炎;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单神经炎; 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急性多发性肌炎; 肉毒中毒;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短暂性肢体麻痹。,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

10、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不满2个月。,AFP监测病毒学分类标准:,脊灰确诊病例 ; 脊灰排除病例; 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诊断符合脊灰的病例。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AFP的监测和控制(1):,AFP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1、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AFP的监测和控制(2),AFP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医院:包括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医院每旬要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县级CDC每旬对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乡镇卫生院每旬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方法:监测人员查阅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 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门诊日志、出入院 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 记

12、录监测结果。,AFP主动监测医院/乡镇卫生院应于次旬2日前向县级CDC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 ; AFP主动监测医院/乡镇卫生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 “零” 病例报告。 县级CDC于次旬3日前以网络数据库形式上报“AFP监测医院旬报汇总表” ;同时将对监测医院主动搜索的情况填入“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于次月3日前录入数据库上报。,AFP病例调查:个案调查/病例随访(1),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CDC应在48小时内由专业人员开展个案调查,同时在临床医师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主要内容:,核实诊断,排除非AFP病例: 了解发病经过: 神经

13、学检查: 填写个案表:,AFP病例调查:个案调查/病例随访(2),核实诊断:如果病例不是弛缓性麻痹或者由明确其它原因引起的麻痹(如外伤或脑、脊髓占位性病变)或者麻痹的发生不是急性的,则可诊断为“非AFP病例”,不需要上报。但仍需填写个案调查表,留档备查。 发病经过:麻痹发生时间、是否伴发热、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损伤或注射史,OPV服苗史、患者和周围人群近期服苗情况等。 神经学检查:肌力、肌张力、肌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 (询问临床医师/查看病例) 填写个案表:要求完整、准确 。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 。,AFP病例调查:病例随访(3),病例标本的采集:病例

14、随访:麻痹发生后60天;随访时填写“AFP病例随访表”,并及时上报。病例首次个案调查时未明确临床诊断的,力求在随访时予以明确,必要时可组织省级专家组专家进行访视。,所有AFP病例都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 标本要求: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AFP监测评价指标(1):,敏感性指标: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及时性指标(1):,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15、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AFP监测评价指标(2):,及时性指标(2): 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应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AFP监测资料的分析,AFP病例流行病学分布 :三间分布 AFP病例免疫史 :OPV“零”剂次免疫、未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和不详所占比例

16、,分析儿童未全程免疫原因,重点分析“零”剂次免疫儿童。 AFP病例大便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 :计算未采集、采集单份、双份标本病例所占比例,脊灰病毒阳性率、各型别分离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等。 分析AFP监测系统及时性、完整性:主动监测/零病例报告 。(要求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分析),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 :,异地AFP病例是指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未满35天的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 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各项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1998年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3年 卫生部关于下发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的通知:1997年 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制订中) 浙江省麻疹监测方案(试行),麻疹监测: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相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