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8323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十五”电教课题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课题中期评估汇报材料敬请指教!,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的研究 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负责人 何征宇、侯亚敏、秦春华 立项时间 2003年10月 开题时间 2003年12月 省武高省级电教课题管理网站网址: http:/ 省武高博客网站网址: http:/ 学校科研专题网站网址: http:/ 学校课题组负责人 E-mail地址: 、,研究主要环境(硬件、软件、人员构成)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学校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配置了厚实的信息技术教育支撑环境。(1)建成网络计算机教

2、室。学校现有一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3个,53座音像电子阅览室1个。另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2)教室全部是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高三年级每班均配有液晶投影机及视频展示台,高一、二年级每班均配有51吋长虹精显数码彩电及视频展示台。(3)建成了目前在省内中学系统可称一流的校园网络。我校1998年建独立网站,申请到属于学校的独立IP地址1024个。2000年按照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信息传输要求,进行校园网的大规模升级改造,现配有多个服务器,按功能设为主域服务器、Web服务器、教育资源服务器等7种功能。每个教室都有了百兆宽带进入校园网的接口,创造了校内利用资源进行实时教学的条件。校园网通过两条1

3、00M光纤分别接入教育科研网及电信公众网。建成了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化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且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4)建立了校园可控闭路电视系统和较为完善的校内联网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初步建成了数字化的校园。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我校参与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诱思探究深化教学探索的研究,我校是副组长单位之一,且是首批通过鉴定的全国八个单位之一。仅2003年1月-2004年11月先后通过鉴定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重点高中女生心理研究;省级课题开发语言实践环境 提高学生

4、英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扩大英语国家文化接触范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进行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区级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研究共11个课题,其中扩大英语国家文化接触范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课题在去年的中期评估中获省二等奖;万琴凤副校长的课题今年获市二等奖、秦春华主持的常州市招标课题评为市三等奖。目前学校的核心课题是国家级课题依托地方和学校资源

5、开发研究校本课程,同时开展研究的还有国家级课题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以及十个省、市、区级课题。可见我校课题研究环境是十分优越的,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有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主要学科的教研组组长以及热心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老师。 另外,我们在2001结题了一个课件制作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省级电教课题成果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研究背景,1、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竞争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致力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信息社会呼唤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熟练信息技能的人才; 2、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会生存指出:我们应该使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即

6、: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立足激烈的竞争社会之本; 3、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但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却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若能充分挖掘各学科探究性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把探究性学习与当前的教与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获取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

7、型学习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使学生能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培养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通过对当前较为流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归纳总结出适合该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使教师能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

8、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内容,各学科的目标纲要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列出各个学科的目标纲要,确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进行部分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探究点的挖掘每个学科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教材中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初步估计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所需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资源的需求程度,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知识点。针对选择的探究点进行问题设计,设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

9、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如何安排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正常的教学时间,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收集现有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实践。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探究性学习模式,也总结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模式,这对我们进行实际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借鉴的资料。通过查阅网络、杂志和书籍等,收集现有的各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按照文科和理科的特点讨论适合不同探究点的学习模式,针对不同的探究模式进行教案设计,争取每年在校内进行有关的教学设计大赛,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能力。利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构建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根据对探究点的

10、教学设计,每个学期选择几个学科进行一轮教学实践,在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按照文科和理科的特点采用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例如文科类的学科和探究点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交流汇报研究的成果。对于理科类的探究点,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进行模 拟实验,也可以利用“实验数据采集系统”直接从实验中采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绘制曲线等。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学的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下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调研各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产生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对信息资源收集、选择、利

11、用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研究策略,信息采集加工策略 导学策略 整体优化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策略 师生生生互动策略 学习竞争策略,研究措施及可操作程度,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目前本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我们已完成了整个研究的一半即前三个阶段的研究,本学期进入了第四阶段也即第三、第四轮的行动研究工作。(续),本课题前阶段研究实施过程开题以来,所有的研究均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开展。第一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1月):我们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开题会,我们

12、成立以调查研究法为主的第一子课题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现状及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情况、学校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调查,为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保障,并对以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效果进行跟踪调研,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我们成立了以理论研究法为主的第二子课题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课程及相关理论学习并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研究并制定各科的研究目标纲要;我们成立了全员参与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第三子课题组,主要任务是收集目前国内外适合基础教育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就目前使用的教材,以新课程的理念挖掘各科探究点,选取其中部分探究点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案设计

13、,并对部分教案进行现场实录,展开循环研究,旨在通过对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在各学科中根据不同的课型寻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现状的合适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并加以改进。在明确各子课题组及各自分工及职责的基础上制定研究工作计划,开展如建构主义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行动研究法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在行动研究前用理论武装自己,并组织组员交流学习体会,撰写相关的论文和体会,部分教师的论文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续),省武高电教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参考书目 教学设计乌美娜,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Piaget,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国际视野中的行动研究:不同的教育变革

14、(美)Sandra Hollingsworth,轻工业出版社 教育设计原理加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基础钟启泉,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学环境论田慧生,江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莱斯利P斯特弗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后现代课程观小威廉姆E多尔,教育科学出版社 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郑毓信、梁贯成,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教育教学研究系列)美阿哈霍利卡斯腾,轻工业出版社 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学校图书馆供教师学习的部分理论书刊,学校图书馆供教师学习的部分理论书刊,第二阶段(2004年3月6月):召开了两次大型研讨会,对有关情况教学调查分析统计,完成调查报告

15、、论证研讨行动研究、信息技术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模式,对所开研讨课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学科不同特点把第三子课题组以文科组和理科 组为单位对部分老师的研讨课进行研讨。第一子课题交流内容:省武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表 省武高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情况现状问卷调查表、 省武高学 生对课堂教学兴趣、需求情况问卷调查表、 学校网络资料环 境调查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调查 报告 第二子课题交流内容:各科目标纲要的初稿;第三子课题组开展的工作:交流理论学习体会、领会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是从教育内容的侧面展开“

16、发现学习”理论研究的,芝加哥大学生物学教授施瓦布是从教育方法的侧面展开“探究学习” 理论研究的。两人都强调了创造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性学习与hands-on活动基本一致: 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或操作学具。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按顺序推荐活动,学生选择并实施活动。 该活动可以课内外结合进行,每周23小时搞同一主题。 学生记录活动过程,同时加强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增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的设计 观察,描述物体和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 提出问题; 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东西; 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作出可能的各种解释或假设; 然后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以多种不同方式加以检验,并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 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通过多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准确、清晰、简洁地传达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