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8040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

2、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二、说教法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学法三、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

3、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四、说教具、学具:四、说教具、学具: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 1 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 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4、1 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厘米10 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教师准备 1 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 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

5、”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厘米=30 毫米) ,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第 1 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 厘米 1 厘米地鼠,不满 1 厘米的再 1 毫米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