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6706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必修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 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点解析 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 (1)了解各种区域类型的划分。 (2)了解区域的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特点。 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 (1)了解两个不同区域的选择方法。 (2)分析、归纳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征。 (3)对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 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商业、交通、工业、城市等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3)设计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

2、地区的旅行方案。 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在一个开发时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有利、不利的方面。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开发时期,对区域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 了解遥感(RS)的概念。 (1)了解遥感(RS)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遥感(RS)的一般原理和主要环节。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 (1)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2)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理解全球定位系统

3、(GPS)在野外调查、交通工具、旅游出行等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的基本区别和优点。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 字地球的含义。 (1)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 (2)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作用与分丁。 (3)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综合应用。适应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图 311 中表

4、示不同的区域,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南方地区叫方地区青藏地区B中国山西省次原市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 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到 清未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 。 据此完成 23 题。 2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3 “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地理

5、、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A B C D图 312 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 46 题。4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5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 6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传

6、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 B C D 7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锡林郭勒牧区温带草原气候 B山西太原附近黄土高原冰川搬运C江苏南部平原水稻种植水稻土 D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高原地形 图 3l3 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8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A B C D 9图中和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差异 B地形差异 C土壤差异 D生产习惯差异10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

7、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边地区煤、铁等资源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08 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 松赛的新亮点。 图 3l4 为 120 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11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 120 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 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RS BGPS+GIS C

8、GPS+RS DGIS+RS 12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计算机技术 BGPS 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读以下材料,完成 1314 题。材料一 我国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 90。1998 年以来,有关部门 对我国 5 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材料二 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 6 009 米,长 度为 5046 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13跨省市和全国范围的作物估产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技术 B人工科学考察 C地理信息系统

9、 D遥感 1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GIS BGPS+RS CRS D数字地球据西汉史记记载, 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 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材料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 1516 题。 15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交通落后 水系稠密 地势低平 土质黏重A B C D 16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成熟阶段 D后期阶段 图 315 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l718 题。17图中所示地区的自

10、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8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图 316 是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其形态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 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20适宜的室内光照可以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 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

11、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二、非选择题 21图 317 是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地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其名称是_。该基地粮食单产很高但 商品率却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2)图中 A、B、C、D、E 五地中,牧场景观最典型的是_(填字母),湿地主要分布在 _(填字母),该湿地形成原因主要是 _ _。(3)振兴东北经济要根据区域条件走特色之路。图中 E 省区将重点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产 业基地,简述该省区发展这三大产业的主要有利条件。22根据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或你已

12、实践过的旅游知识,设计或说出一条旅游线路,描述你在不同 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并说出你到上述地区旅行时的时间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 品。 (1)线路:_。 (2)时间和主要生活用品:_。(3)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自然景观_人文景观 _。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解析理解荒漠化及森林、湿地的概念。(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2)理解森林、湿地的含义。分析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了解荒漠化过程的主要表现,世界及我国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3)

13、联系实际,说出荒漠化的危害,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措施。(4)能依据相关的土地资料,分析土地利用不合理(或荒废)的原因,并提出规划开发的设想。分析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了解世界森林开发与利用状况,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2)了解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雨林破坏的原因和危害,联系实际提出雨林保护的措施。(4)以某区域为例,了解湿地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分析湿地开发的现状和利弊。适应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 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 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3 题。 1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