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95315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基石,一、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价 值论二、 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论,2,一、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本部分内容来源于: 第二章(P29) 本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关于商品、商品价值的有关经济范畴,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增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能力。,3,(一)劳动价值论的涵义和 中心思想(补充内容),劳动价值论(涵义)-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和决定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 其中心思想:阐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规律。,4,西方的一些价值理论,1、劳动价值论-即价值

2、实体是劳动。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2、要素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是由三个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共同决定的。以法国的萨伊为代表。 3、效用价值论(使用价值论)-即价值实体是效用,效用和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以门格尔、庞巴维克等奥国学派为代表。 4、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即价值实体是供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汇点就是价值所在。以马歇尔为代表。,5,(二)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人类劳动-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是凝结的劳动而不是流动的劳动和潜在的劳动;是简单劳动而不是复杂劳动;是社会劳

3、动而不是个别劳动。,6,(1)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差别: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空气?)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他人、为社会有用的;(自种自食的蔬菜?) 3)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实物地租?),7,(2)商品两因素的关系,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驴和羊的交换) 使用价值和价值:A、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B、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

4、行交换。 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8,(3)商品两要素的决定,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A、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B、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9,(4)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

5、劳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注意: A、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B、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而没有必要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来计算其劳动量。,10,(5)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A、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B、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C、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

6、学说相关。,11,2、价值的量:价值的大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几点内容:,第一,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第二,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第三,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双层含义,微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生产一件商品的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宏观含义(第二种含义):是指社会生产这种商品的总量时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14,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关系,联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区别:A 、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B 、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

8、价值;C 、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15,(2)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决定: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P37),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10小时生产一件衣服 5个小时生产一件衣服 ),16,3、价值形式:最终形式是货币(P45),(1)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物换一物)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物换多物) 3)一般价值形式(多物换一物) 4)货币形式(多物换

9、货币),17,( 2)货币的本质,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8,(3)货币的职能(P48),价值尺度 :观念上的货币(名誉、良心) 流通手段 :现实的货币(W1GW2) 贮藏手段 :金条、银块(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 支付手段 :赊购,债权、债务链条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五个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9,(4)货币流通规律(P5

10、7),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一定时期内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 一段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货币所产生的后果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4、价值规律(P42),(1)价值规律及其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既是价值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量如何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11、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21,( 2)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第一,就个别劳动来说,价值规律要求该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当时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第二,就社会劳动来说,价值规律要求每个生产部门生产的一种商品的总量的价值量要由社会总劳动分配给本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22,( 3)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P43),1)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2)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通过部门内部的竞争实现价值规律的第一个要求;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价值规律的第二个要求。,23,(4)价值规律的作用(P42),第

12、一,调节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来实现) 第二,刺激作用:商品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不仅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分化作用: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24,5、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P34)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指属于不同所有制的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个别劳动即私人劳动;在同一个所有制内部,不同的有独立利益的企业的劳动也是个别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之所以采取个别劳动形

13、式,是因为: 第一,存在社会分工,各个商品生产者独立经营; 第二,生产者有自身的独立利益。,25,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续),社会劳动-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原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生产者各自独立经营的条件下的个别劳动阻碍了社会劳动这一要求的实现,这就形成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6,结论:,个别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流通过程。实

14、现转化,即矛盾解决的外在表现就是商品能否卖出去。,27,(三)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挑战 (1)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运用总量比较法来进行分析:假设一个邮递员步行送信的话,每天可以给20户人家送信。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以后,每天可以为40户人家送信。虽然自行车离开了邮递员寸步难行、更不可能送信。但是,从总的效果来看,一个邮递员加一辆自行车等于两个邮递员,所以这辆自行车是一个“等效的邮递员”。在分析机器创造价值问题时,可以采取同样的思路。如果一台机器在两个年轻工人的照料下,可以完成100个使用简单工具的老工人在同样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那么,这台机器就等效于9

15、8个工人。尽管这台机器不能离开那两个工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它能够代替人类劳动、能够创造价值。,28,(2)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2)“活劳动”指商品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物化劳动,指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一切非劳动生产要素。3)然而,在当今的生产过程中,非劳动生产要素(包括物化劳动和自然资源)是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劳动生产要素在量上不断增加,在种类、形式上不断拓展(如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等)。 物化劳动是商品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它创造商品价值。,29,(3)新知识和新科技是否创造价值?,1)知识和科技

16、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新知识、新科技可以转化为新生产力。2)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同样创造价值,科技劳动作为社会总生产劳动的一部分,作为高智能的劳动被利用到了直接生产过程,不仅可以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而且同活劳动一样可以创造更多的新价值。 先进技术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能提高效率,创造出比旧设备多得多的价值。还有的学者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包括科学转移价值,由于这种转移是无偿的,所以直接以新创造的价值表现出来。,30,(4)经营管理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第一,马克思已阐明,不管是借入资本,还是自有资本,企业总利润按照资本的单纯所有者与资本的使用者两重职能和权利,先分割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第二,马克思尚未阐明的,不管资本的使用者与资本的具体管理者是否合二为一,企业主收入,按照资本的使用者和具体管理者两重职能和权利,再分割为企业主纯收入与管理收入(管理工资)。 因此,不管所有制性质如何,生产性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