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联合育种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695218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猪联合育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我国猪联合育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我国猪联合育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我国猪联合育种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我国猪联合育种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猪联合育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猪联合育种(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猪联合育种 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张 勤,2007年12月 深圳,什么是联合育种,在一定范围(一个省、一个地区、全国)内进行跨场的联合种猪遗传评估 目的:实现种猪的跨场比较和选择 前提:统一规范的性能测定各场间的种猪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网络技术平台,不一定要求有统一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为什么要开展联合育种,扩大育种群规模 增加群体遗传变异 提高公猪选择强度 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 扩大种猪的选择范围 更有效地应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 充分利用优秀遗传资源(种公猪) 提高育种效益 有利于公平竞争,联合育种的主要内容,种猪登记 统一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 统一数据管理系统 跨场

2、联合遗传评估 种猪跨场选择与利用 人工授精体系 网络信息系统,我国猪联合育种历程,1993年:成立长白、大白、杜洛克育种协作组 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 1997年初:中加瘦肉型猪项目二期启动 提出在中国建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联合育种的概念也由此提出 成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专家组和顾问组 组织了多次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技术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以及B超背膘测定培训班 1998年11月:成立 “双肌臀”大白猪联合育种组 提出多点核心群联合育种方案,我国猪联合育种历程,2000年5月:颁布“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种猪个体编号 性能测定的基本性状和辅助性状及其测定规程 数据记录格式 遗传评估模型 2001

3、年:第一次全国种猪遗传评估 37个种猪场 3万多个个体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 近1万头母猪的产仔记录 不是跨场的联合遗传评估,我国猪联合育种历程,2002年:中加瘦肉型猪项目结束 全国联合育种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004年:“948”重大专项“猪遗传评估技术的引进与中国优秀种猪核心群繁育体系的持续发展” 启动 建立遗传评估系统 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交流 建立场间遗传联系 DNA检测和标记辅助选择 大规模种猪联合育种体系建立、组织与实施,我国猪联合育种历程,2005年底:第二次全国种猪遗传评估 62个种猪场 6.5万多个个体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 3万多头母猪的产仔记录 不是跨场的联合遗传评估 200

4、6年初: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成 收集参加联合育种各成员单位的种猪信息 定期或实时的联合遗传评估 定期总结联合遗传评估实施进展及成果 提供全国性种猪比较和选择的网络平台,我国猪联合育种历程,2006年10月: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立 3个品种的育种协作组合并 69个成员单位,现状,联合育种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全国畜牧总站,联合育种专家组,区域性公猪站,国家遗传评估中心,区域性遗传评估中心,华北区,种猪企业,华中区,西南区,华东区,华南区,中原区,现状,初步建立了全国和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成立了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 建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在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河南和湖北等省( 市)建

5、立了区域遗传评估中心 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中心测定站和人工授精服务中心,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现状,性能测定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已收集数据 个体档案:58余万头猪的档案记录,其中大白猪30余万头,长白猪17余万头,杜洛克11余万头; 生长测定测定:8万余头猪的记录,其中大白猪4.6万余头,长白猪2万余头,杜洛克1.3万余头; 繁殖记录:近9.5万条,其中大白猪4.6万余条,长白猪3.5万余条,杜洛克1.3万余条。 部分猪场取得了较好的遗传进展,大部分猪场的遗传进展不显著,有的呈下降趋势,现状,总体进展缓慢,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联合育种

6、 没有实现跨场的联合遗传评估 目前又处于一个低潮期,问题一,组织管理 整体组织管理较松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从事联合育种的组织管理工作 协作组的作用仅局限于技术讲座和交流 缺乏监督机制 主要依靠科研项目支撑,美国猪登记协会(NSR),杜洛克协会,汉普夏协会,长白猪协会,大白猪协会,7人委员会,7人委员会,7人委员会,7人委员会,NSR执行委员会,10人,主席,行政主管,业务助理,青少年发展,商业服务,出版刊物 企业展销,系谱,财务 遗传评估,青少年培养 网页管理,商业服务 国际市场,加拿大全国猪改良中心(CCSI),总经理 Brian Sullivan,育种部经理 Pram

7、od K. Mathur,计算机部经理 Jim Groves,办公室经理 Francine Roy,Yuefu Liu,L. Maignel,T.-L. Reside,Li Li,D. Bates,问题二,对联合育种的认识 对育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 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 缺乏主动性 缺乏协作精神,优秀遗传资源不能共享 参加联合育种是为了增加信誉,或迫于形势,问题三,性能测定 性能测定规模太小 先留种,后测定 性能测定时断时续 性能测定流于形式,应付差事 没有稳定的测定技术人员 测定仪器不规范,测定人员缺乏培训 数据的真实性没有保障 数据记录不规范,加拿大CCSI积累的测定数据

8、,每年测定10万多头猪 已积累了300多万头猪档案资料 系谱 270万条生长性能测定记录(自1977年) 76万条产仔记录,美国NSR积累的测定记录数,繁殖记录 生长记录 大白 302,105 425,710 杜洛克 110,226 225,897 汉普夏 103,968 110,117 长白 73,134 103,136 合计 589,433 864,860 总计: 1,454,293,丹麦猪性能测定,中心测定站,场内测定,5,000公猪/年 12公猪/栏30100kg日增重 瘦肉率 料肉比 体型,98,000公、母猪/年 820公、母猪/栏030kg日增重 30100kg日增重 瘦肉率 体

9、型,收集核心群和扩繁群的所有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产仔记录,每年共有111,000个胎次的记录,问题四,场间关联性 场间关联性普遍较弱 只存在于局部地区的个别场之间 还缺乏足够的数据对场间关联性作全面准确的分析 人工授精技术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利用 人工授精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公猪站中缺乏真正优秀的公猪 公猪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品猪场和父母代猪场,我国种猪场间的关联度,加拿大种猪场间的关联度,生长性状,繁殖性状,问题五,缺乏我国自己的参数系统 用于表型性状的校正参数 用于计算育种值的遗传参数 用于计算选择指数的经济参数,目前所用的参数均参考国外,对策,组织管理 加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的功能,设置专职

10、人员从事组织管理工作 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利用地方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开展区域性联合育种 严格对种猪场的审批,提高准入门槛 规范种猪市场,对策,性能测定 对参加单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测定人员 测定设备 测定规模 数据提交 加强测定技术及数据管理软件的培训 专家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相关猪场指导和检查测定情况,对策,场间关联 对现有的场间关联性作进一步全面准确的分析 以现有引进外种猪资源群,按照区域、来源和特点,分析其遗传联系 充分利用中心测定站来增加场间联系 加强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的功能 从关联良好的种猪场中选择人工授精公猪 采用具有高关联率的人工授精公猪 从关联良好的公猪中获得足够数量的后裔,场间关联性,对策,联合育种 在有条件的地区先开展区域性联合育种 组织已具有一定场间关联的的种猪场开展联合育种 具有相同外种猪血缘的猪场 彼此间种猪交换较多的猪场 完善全国和区域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规范遗传评估及结果发布 如何保证所有参加联合育种的成员单位都有利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