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4568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第二轮)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一阅读一篇传记,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这些内容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2、抓住文本中的叙事和描写,分析传主的个性、情感,把握传主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3、通过作者遣词造句的倾向和作者对传主的评述,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分析作者的思

2、想情感与传主事迹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或运用效果。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传记要要有两种意识 整体意识。现代文的应试阅读首先要通晓大意,整体把握,为下一步准确解题做准备。关注点:一分清层次结构,文章分为哪几层,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二明确写法,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语言的特点等;三是领会重要语句内涵及作用,哪些语句跟中心事件、中心任务、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文本意识。考生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作者的理解,不能以生活的经验代替文章的意思。三传记答题

3、方法a、审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如果是问答题,我们要关注文点,即问题的关键处;如果是简答题,我们要关注关键词。b、要点意识。评分时是按要点评分。c、规范意识。要注意答案的准确、规范。准确:是指答是所问,符合文意。规范:一是格式规范,给人条理清晰的感觉;一是语言规范,通顺、明晰,尽量用文章中的句子或词语。四传记的表现手法: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下面重点说明几点。1.引用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自己的话语,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

4、友人、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引用的作用: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增强真实性) 。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2.表达方式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作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2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

5、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3.选材与结构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4.艺术手法(1) 、象征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2) 、对比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

6、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3) 、衬托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它可以突出强调表现的主体事物,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感受,在文中可以丰富文章的表现技法,深化文章的主题。(4) 、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五探究题的答题要领有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具体说,就是:综合权衡,稳妥立论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定褒扬某种

7、做法也可以指出其不足。 简述答题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 回读原文,精选论据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简要论述,联系实际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引申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语言精练,条理清楚,结构得当。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奔跑在死亡边缘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

8、地方”。2004 年,一场 7 天 63夜、全程 270 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3 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的冠军。那年,他 28 岁。平头,瘦脸,1.64 米,不到 60 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想起那次死亡经

9、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如果不是个性执着,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父亲曾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实际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赛让林义杰确信,奔跑就是自己的“正途”。那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我尽力。”教练却狠狠打他的头,叫着:“要拼命!”林义杰回忆说:“尽力,就是你跑到终点后,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凭着这股狠劲儿,这个台湾小

10、伙子终于跑出了一片天,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渐渐地,他发现,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他的目光开始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而从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终与他如影随行。2006 年 11 月,林义杰和美国人查理、加拿大人雷伊,组成三人团队横越撒哈拉。队伍后面,跟着联合国的官员、好莱坞的大牌导演。通过记录这场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及,全程5900 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人们对非洲水资源危机的关注。沙漠的太阳分外毒辣,昼夜温差高达 50 摄氏度。途经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是一个遗留地雷区。虽然一行人可以绕开雷区,可流沙会裹挟着地雷四处流淌,随时都有触雷的危险。穿破了 11

11、双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击,111 天后,林义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他曾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而最难挨的是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刻,其他人多是三五人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只有他,一个亚洲小个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也因此而 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名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

12、自己的快乐;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对他哭着说谢谢。这个女生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 年 09 月 01 日)(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是为了突出比赛环境的恶劣,并以此来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林义杰和同伴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

13、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这体现出他和伙伴的乐观和大无畏精神。4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的林义杰。死亡始终与林义杰如影随行,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让他的目光从始至终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林义杰说“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体现了他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2)林义杰“个性执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简要概括。(6 分)答: (3)第段和第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6 分)平头,瘦脸,1.64 米,不到 60 公斤。答: 半年以

14、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答: (4)第段写道“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什么内涵?你如何看待他的态度?请结合原文,联 系实际作简要说明。(8 分)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

15、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如今,50 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5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一夜成名:21 岁设计越战纪念碑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 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 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