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本科)(第九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3767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本科)(第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本科)(第九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教学组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教活动。那么,要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以什么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个别的、小组的,还是班级的?人员的这种组织形式是固定的,还是灵活变动的?教师把人员组成起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每次教学活动的时间持续多长?是固定不变,还是可以灵活机动?教学活动在哪里进行?是否需要固定的场所? 对教学活动人员、活动程序、时间、场地要素的组织方式的差异,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影响吗?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产生了新的教学论概念及其理论:教学组织及其理论。,问题,何谓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有哪些类型?我们今天的教学组织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它面临什么问题?当前国际国内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

2、动向是什么?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基本要求是什么?,学习目标,学习本章,你应该能:1.理解教学组织的要素和特征;区分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手段。2.了解教学组织发展的历史和当前变革的动向。3.评价班级授课制的利弊4.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组织5.撰写一堂课的教案,第一节 教学组织概述,企业组织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率,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安排。学校组织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安排。 那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企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组织有什么不同?,一、教学组织的含义 教学组织,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人员、活动程序和时空要素的组合所形成的结构和制度规范。特征: 1.教

3、学组织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构和制度规范 2.教学组织是对教学活动的人、程序和时空要素组合的规范 3.教学组织受教学目标制约,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二、教学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别教学(17世纪以前)学生杂居一室,教师轮番传唤,进行个别指导,没有统一要求和制度规范。,(二)班级授课制的兴起和普及(17世纪-19世纪)班级授课的产生受到了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17世纪以来产业革命,要求普及知识和技术。二是启蒙思想要求教育民主化,普及教育。两种力量的推动,产生了提高教学的效率的需要,提出了能否让一个教师同时教授大量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课题。主要的发展阶段和贡献者

4、:17世纪,夸美纽斯第一个为班级授课组织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依据年龄分班;各学年分别设置不同学科;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通过集体教学,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让学生受到激励,体验到快乐。18世纪,赫尔巴特和学生齐勒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为班级教学活动的程序提供了实际操作规范。20世纪30年以来,前苏联教学论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确立了班级授课制成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主导地位。,(三)教学组织的多样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对学生智力、创造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民主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基于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个

5、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三、教学组织的类型根据班级授课制中人员构成、活动程序和时空要素组合的不同,可以把教学组织分成不同的类型。,(一)根据学生人员组合的不同的分1.个别教学2.分组教学外部分组:智力分组;学科成绩分组;兴趣分组内部分组:班内分层;班内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教学4.开放教学,(二)根据教师人员组合的不同分1.包办制一个教师承担一个班级全部教学任务。2.科任制3.小队教学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并根据教师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结构,在教学中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和任务,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根据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组合分1.课的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环节分:新授课;复习

6、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综合课。2.课的结构一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顺序、时间分配的组合。以掌握系统知识为目的课的结构凯洛夫教育学中提出:组织教学(1-2分钟)复习(3-8分钟)讲授新课(10-20分钟)巩固新知识(10分钟)布置课外作业(5-8分钟),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课的结构卢仲衡自学辅导课的结构:启-读-练-知-结。启和结由教师进行,共占10-15分钟,中间有学生进行,共占30-35分钟。黎世法异步教学课的结构: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洋思中学的课的结构: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训练

7、。杜郎口中学的课的结构: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的课的结构,(四)根据教学时间要素的组合分1.学年(总量的规定和学期的组合)两学期;三学期;四学期;五学期;六学期2.学日(每周的学日和每天的日程安排组合)3.课时(课的时间长短的组合)长短课时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每节课课时长短不等。单元课表在每周教学时间总量固定的情况下,把学日分成22个单元,每单元20分钟。教是可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单元。圆周课表每个老师每天的课的时间不固定;每门课在每天的时间不固定。,(五)根据教学空间要素组合方式分1.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于系统知识

8、的掌握2.课外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兴趣、特长培养。3.现场教学,第二节 常见的教学组织,一、基本的组织班级授课制(一)班级授课制的含义与特征1.概念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课程表进行分课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特征(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进度和学习年限统一;(4)分科教学,(二)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育任务5.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检查,(三)班

9、级授课制的弊端1.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收现成知识。4.难以照顾学生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5.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灵活性受限制。6.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二、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一)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启示、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指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三、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

10、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发展,一、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与抛弃(一)道尔顿制与文纳特卡制1.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麻萨诸塞州道尔顿城的道尔顿中学创设。其特点:(1)打破班级教学,改为教师辅导学生个别自学。(2)取消教师讲授,改为自学辅导。学生从教师那里领取作业,与教师签订“工约”,到期去接受教师检查、考核,合格后签订新的工约。其依据:(1)追求自由。所谓的“ 自由” ,就是使学生在身、心方面都“ 能自己计划处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 (2)合作。,2.文纳特卡制1912年,美国的华虚朋在

11、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镇创设。 华虚朋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不久去爱而芒特当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并兼教五年级的课。他在工作中,发现四年级有两个学生,一个极其聪明,一个很笨拙,差异很大,于是对这两个学生施行个别教学。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科知识和体音美以及学生自治的团体活动两个部分学科知识采取个别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其步骤是:明确学习目标;编写供学生自己矫正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准备衡量学习情况的诊断测验;诊断与个别指导。,3.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及其效果,(二)设计教学以美国的克伯屈为代表。1918 年9 月,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 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设计教学法,在

12、教育过程中自愿(purposeful ) 活动的应用的论文,首次提出设计教学法。设计是自愿的活动。在教学组织上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体系,以儿童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以组织教学活动。打破讲授程序,引入杜威问题解决程序。根据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维程序思维五步法, 克伯屈引申出设计教学的四个步骤:确定目的,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需要, 提出学习目的; 拟定计划, 即制定出实现这个目的的学习计划; 付诸实践,即在自然状态下,运用具体的材料,通过实际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 评定结果,即对该项工作的结果进行评判。这些步骤的次序不是固定的,教学可以从任何步骤开始。,二、对班级授课制

13、的发展与当前动向(一)小班化教学研究,格拉斯一史密斯的研究(1978),这个曲线意味着,某个学生在规模分别为40人、20人、15人、10人、5人的班级里受到指导的话,相应地可获得50、58、65乃至75的学习成绩得分。并且,这一曲线显示班级规模由40人缩小到35人或30人,其教育效果的提高并不怎么明显,若期望得到较大的教育效果,至少需要将班级规模缩小至20人或15人。学习时间超过100小时的小班,其效果更加明显。,关于班级规模对学习结果的争议:支持方:缩小班额对学生的成绩会有所促进;对于学习处境不利的学生尤其有利;缩小班额对低年级的孩子的积极影响更大,这种影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发生作用;教

14、师对此非常满意;班级纪律问题可以从此得到解决;师生之间的个体交往增加,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反对方:缩减班额的投入过高,与其得到的微末收益相比得不偿失;缩减班额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成绩;尤其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影响不大;教师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和学生的个体交往;这一措施与以往的标准化测验精神不符。,班级规模本身并不是直接地对教学效果发生作用,它是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相互作用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区分小班教学与小班化教学,案例:美国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威斯康星州从 1996-1999 年进行了持续三年的分阶段实验(1996-1997 年在一年级,199

15、7-1998 年扩展至二年级,1998-1999 扩展至三年级)。在一年级开始和结束期以及二年级的结束期,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与对比组的学生成绩相比较的结果是:1)在数学、阅读、语言、基本技能综合测试中,参与实验的一年级学生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在一年级的小班,白人学生和非州裔学生的成绩差距缩小,而大班两者的差距加大。以上研究说明,缩小班级规模有利于照顾不利群体,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原则。,(二)走班制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6):37-38,(三)长短课时制课时分配对学习的影响,课程时间越短,保持效果越好。如果在课程各阶段之间进行任务之外的活动,学生能更好

16、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集中于课程上 。,(四)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人员构成对学习的影响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全班教学的不同教学效果布鲁姆的研究: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成绩分数、学习态度、自我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个别化教学条件效果最优,但成本太大,全班教学可以达到个别化教学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兴趣和成绩。,按能力分组和异质分组的不同教学效果赞成能力分组的理由:有利于学习,高成绩不会被拖后腿,低成绩会得到更好的辅导;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态度;有利公平;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便于教学和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成绩学生在混合组不会影响成绩;高成绩学生放在同质组,易自我膨胀;低成绩学生放在同质组,易自我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