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 (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937191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37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337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337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3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 (1)(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rt I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原理(Comparative advantage principle),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评价与比较,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产生背景 二、发展阶段 三、基本观点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一、背景知识,重商主义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

2、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二、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早期重商主义 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对话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 财富。,(二)晚期

3、重商主义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贸易差额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2、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的增益。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三、重商主义的

4、贸易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国家干预经济。,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积极意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不足之处: .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经济学之父-亚当斯

5、密 (17231790),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的前提条件,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6、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绝对成本的观点,1、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于市场的扩大 2、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 生产成本差别 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3、按照绝对优势分工。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

7、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绝对成本演示,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U.SA China 大豆 20 10 布匹 10 20中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布匹 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大豆,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 60单位大豆+90单位布匹 消费量: 中国: 20单位大豆+60单位布 美国: 40单位大豆+30单位布,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 100单位大豆+100单位布匹 消费量: 中国: 35单位大豆+65单

8、位布 美国: 65单位大豆+35单位布,按照1:1交换,T,S,S,100,50,50,100,0,0,China,假设每个国家都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T,U.S.A,T,T,S,S,100,50,50,100,0,0,60,20,30,40,A,A,China,U.S.A,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各自生产:总产量 90T 、 60S,专业化生产:100T、 100S,T,T,S,S,100,50,50,100,0,0,60,20,30,40,A,A,China,U.S.A,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中国专业生产布匹,美国生产大豆 彼此采用1:1的比例交换,例如 35 T: 35 S,35,B,35,B

9、,65,65,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绝对成本论的评价,首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缺乏普遍性的解释力 只能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对利益学说与重商主义比较,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定义。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生产衡量(金银)鼓励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下的对外贸易, 财富只产生于流通流域),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 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

10、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还能否发生呢?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有利呢?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 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比较优势的思想,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

11、,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比较成本,中国 美国大豆 1 6布匹 2 4美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有优势,但是在大豆上优势更强一些,因此美

12、国应该生产出口大豆,而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布匹,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 120单位大豆+70单位布匹 消费量: 中国: 60单位大豆+40单位布 美国: 60单位大豆+40单位布,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 120单位大豆+160单位布匹 消费量: 中国: 60单位大豆+100单位布 美国: 60单位大豆+60单位布,假设国际交换比例1:1美国6单位大豆换回6单位布匹,比国内自己交换,多换回了2单位布匹,也就是节约了0.5小时劳动。 中国6单位布匹换回了6单位大豆,比国内交换,多换回了6单位小麦,也就是节约了12小时的劳动。 因此,对于双方特别是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国来说,发挥比较优势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获

13、得利益,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多生产1单位的此种商品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一个国家应该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也就是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机会成本,大豆 布匹,China 2/1 1/2 U.S.A 2/3 3/2,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布匹,而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大豆,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1)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的假设

14、,并不是经济现实。,(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4)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2)比较利益说隐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

15、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于为相对落后国家接受。,理论对比,绝对利益学说与相对利益学说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 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而绝对利益学说则认为产生于绝对成本差异,绝对成本差异只是相对成本的特例。,讨论题,1、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第三章 国际贸易标准理论,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二)两部门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optimum factor combination),即生产者均衡,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最优组合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之点。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由生产的契约线导出。在生产的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而最有效率的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根据契约线上各点对应的X、Y的产出组合,可以绘制出X和Y各种可能组合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所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