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93688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考点,配套课时检测,模块一,考点一,考点二,专题二,线索一,线索二,复习线索,第二部分,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农业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古代的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4土地制度(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

2、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了。,5生产技术精耕细作。6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二、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

3、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一、全面认识自耕农经济1自耕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等。(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追求单位面积高产。(3)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特点(1)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3积极

4、作用(1)自耕农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生活稳定。(2)自耕农是小私有者,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4消极作用(1)小农经济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自给自足,限制了消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小农经济承受风险能力差,战乱、土地兼并、苛捐杂税都会使农民破产,很难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3)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严重,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导致对草原山地的过度开发,使生存环境恶化。(4)小农经济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 因素。,二、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不同,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史论必记】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5、,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史论必记】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水平高,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明朝中叶以后,后来居上,一些行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产品精美,享誉世界。,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概况(1)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商代替官商占据了主导地位。(3)宋代商品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明清时期广泛使

6、用白银,商业获得较大发展。,2特点(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据主导地位。(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限制逐渐减少。(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4)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3“市”的发展(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进行管理。(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二、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

7、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三、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 结合。,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史论必记】 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艰难发展。宋朝时,商品经济有了

8、明显发展,其显著表现就是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并且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二、古代经济政策,【史论必记】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最根本的经济制度,不同时代略有不同,但都没有超越这一范畴。“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看高考怎么考 1(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 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

9、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选 。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C。,C,2(2012安徽高考)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 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解析:选 。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因

10、材料数据不足,A项无法判断;C项错在“均落后于”,结论太绝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排除D。,B,3(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 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选 。材料反映了正德以前,多数百姓致力农业;正德以后,从事工商业者增多,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11、,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财富分配不均、无业游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B,知高考考什么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特点(1)发展水平: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 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 欢迎。(2)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家庭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3)生产布局: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谋定高考快行动,1(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

12、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解析:选 由“唐朝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等可知该工具利用水利进行灌溉,A项正确。桔槔为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装置,B项错误;水排为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项错误;翻车为利用人力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同时,也可以排涝的工具,D项错误。,A,2“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 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青(晴) 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

13、神仙,胜是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析:选 小农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农民生活不可能富足。,B,3(2012枣庄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二 广东之为铁冶,于利固肥凡韶、惠等处,

14、系无主官山,产出铁矿,先年节被本土射利奸民,号山主、矿主名色,招引福建上杭等县无籍流徙,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峒(洞),创寮驻扎,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利其雇募。 嘉靖广东通知初稿卷三,材料三 崇为吾郡上游,当孔道,号剧难治,而石门镇为甚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康熙嘉兴府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5、明朝万历年间出现的新商机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广东冶铁业的经营概况。 (3)材料三中雇佣的工人有何特点?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明朝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解析:第(1)问紧扣“新商机”“新变化”,商人开始雇人生产暑袜;第(2)问要求从材料二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广东冶铁的经营状况;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概括雇佣工人身壮有力等特点;第(4)问要求概括经济领域出现的雇佣和被雇佣的资本主义 萌芽。 答案:(1)新商机:松江地区用尤墩布制成的单暑袜十分受欢迎,很有市场潜力。新变化:一些商人根据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暑袜店;商人直接支配暑袜的生产,计件付给

16、工人工资。,(2)许多无主的铁矿山被一些小生产者独占经营;小生产者设立冶铁炉,招引无业游民从事矿山开采、冶铁等工作,付给他们工资;广东冶铁业比较发达。 (3)体力壮;有人身自由但失去土地;来自本镇或者邻镇。 (4)新现象:在经济领域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特点: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省份,早期资本家主要来源于商人或者作坊主。,看高考怎么考 1(2012福建高考)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 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选 结合题干材料内容可知该段文字对隋都城的建筑格局的解释侧重于政治角度,即“逋亡奸伪无所容足”,由此可知此城市布局有利于加强官府对城区内居民的严格控制。故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