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2833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子理中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附子理中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附子理中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附子理中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子理中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附子为君药。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 、 “回阳第一要药” ,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冬至时 栽种,夏至时收获,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心为纯阳之剂,大辛,大热之品。大补阳气,还能散寒。 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理中丸,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意思,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 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 出处 原出张仲景伤寒论 ,是主治太阳虚寒病症的主方。现中药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只写服法:“口服,一次 1 丸,每 日 2 次。 ”而不写“服后法” 。原书为“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所以“如食顷、 食热粥” ,目

2、的在于饮热粥以助药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组成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制附子大补阳气,散寒,附子大辛,大热,好的 附子片用舌舔一下,舌会有麻的感觉。有的老中医讲,服药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说明附子的用量已经足了,可以 暂停服药了。再服有中毒的的可能。党参,在伤寒论中都是用人参,现已改为党参,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 气机的升降。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因为其色白,又称为白姜,与生姜相比,干姜的温热之性比生姜要厉害, 但仍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干姜与附子同用,温阳散寒之力大增, “附子无姜不热” ,就是说,但用附子其 温热之药

3、力大减。甘草这里应为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兼具调和作用。 总的说来,附子理中丸具有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 粉末用炼蜜 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 丸;或加炼蜜 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用证 适用于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禁用。 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神疲,面色白,肢冷, 脉软,尿清,便溏判别阴寒体质

4、与阳热体质的纲领: 阴寒体质: 神精神萎靡,目光无神,面带倦容。 色面色晦暗或暗黄,萎黄,或者黄白,无光泽。 形形体偏胖,肌肉偏松,或有浮肿。 态喜静厌动,容易疲倦,但欲寐。 平素表现畏寒喜温,四肢发凉,或腰以下凉冷。大便偏溏,小便清长。口和或喜热饮。 阳热体质: 神亢奋、易烦躁,焦虑,失眠多梦。 色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眵,唇红。 形偏瘦,体格较强健。 态亢奋、好动。 平素感觉口干口苦,喜凉恶热,喜冷饮。皮肤常有疮疖。便干,小便短赤。再交给你一招:云南名老中医,火神派的代表人物吴佩衡常用的诊断方法:哈气吹手心,如果手心有热感,说 明阳气不虚。如果没有热感,说明阳气虚了。可以服用

5、附子理中丸。还有一招:问病人寒热情况,当然不能在感冒发热时问,这时问,病人总是怕冷,这是恶寒。平时不发热的情 况下,问病人怕热?还是怕冷?病人怕冷,多属于阳气不足,即阳虚。禁忌症凡是阳热体制,都不适合不用。五禁面赤;2舌红苔黄燥;谵语,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 药后三问: 三问是: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 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 具体应用 1,腹泻 本药是理中汤加附子而成。对于明显是受寒或食生冷而引起的水样腹泻,没有肛门灼热感,没有里急后重 感的,都可以使用,西医对于这类病证是按急性肠胃炎治疗,但输

6、液打针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加重病 情,这种情况下服用附子理中丸是最合适的,对于稍食生冷就腹痛腹泻的脾胃虚寒型人群,可在冬季服一段时间, 但不可长服,以防附子药性过热。 王女,16 岁,随父母侨居澳洲,吃西餐伤脾胃,食后即泻,西医无效,乃归国求医。服沈阳中医研究院中药四十 余剂,每次 160 元三副药,服后病如故。又去著名的儿科中医小儿王处求医,亦无效果。国内西医谓为心理障碍, 没病,不予医治。求医八个月,费用七八千,不见一丝效果。 2003 年 3 月 26 日,彼邻居来电话代为求治,云病人食后即泻,泻后又饿,周而复始,每日如是,现已骨瘦 如柴,精神萎顿。 食入不化泻出,有降无升,胃能

7、容而脾不能消,责其中焦无火也。求其根本,则坎阳虚衰,坎阳不足则上升 无力,中土乏生化之力,脾胃失运化之权。治当中下并补,扶阳抑阴,俾其生气旺盛,自能消化饮食矣。附子理中汤 干姜 60 克,白术 30 克,党参 60 克,炙甘草 30 克,黑附子 30 克。七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服一碗,下午三 时服一碗 28 日晚,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病人早七时服药后,不到一分钟,先感胃中发热,随后头上如同炸裂般疼痛, 头皮发麻,面上如中风状,麻木抽搐不已,舌头发硬,吃橘子不会吐子。接着浑身发麻,腿抽筋,恶心想吐。但 吃饭后没有泻。症状从早七时一直持续到下午一时方平复。一时多浑身觉疲倦,睡了一觉,原先手脚冰凉,

8、服药 后麻木时手先觉热,接下来脚上麻木,随后脚上亦热。 因反应剧烈,晚上病人不敢再吃药,邻居打电话来问,告乃排病反应,但吃无妨,方再服。服后腹泻四五次, 原先总觉饿,食后即泻,泻后马上又饿,今日食后不再觉胀觉饿,食后亦未泻。晚间十时多脸上又发麻,全身从 脸上向下发麻,但没有抽搐,持续一小时所有,半夜二时多呕吐一次。 30 日,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第二天早晨服第二服药后肚子发麻,随后开始腹泻,持续一日,至少五六次, 所泻全是清水。中午饭后没有腹泻。晚间再服中药后不再有反应。当日早晨食后觉饱,没有腹泻,病人高兴异常, 云八月中头一次吃饭后没有腹泻,并感觉吃饱。 二剂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嘱将五剂服完

9、,以巩固疗效。 5 月 24 日反馈:服药后,过去的症状全部消失,体重渐增,现已恢复正常。共吃五服药,药费一服七元。 所谓服药不眩瞑厥疾不瘳,此之谓欤?2,脚癣 附子理中丸将本品研极细末,加蜂蜜调为膏状或加水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处,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 23 次,经过 23 天即可获愈。3,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潴留下焦,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甚至结成 淤块。故治疗需以行气活血,清利湿热为主。 但是久病多虚多寒,用常规方法难以获效,我曾治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多例 慢性盆腔炎 均治愈。“附子理中丸”按照说明书服用

10、,最少要服三个月,每服七天停三天,连续服。4,小儿多涎症 初学医道,小试牛刀。大三时,回家过年。返济南时,托朋友购火车票。去朋友家取票时,小坐一会。闲聊,朋 友子 5 岁,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朋友说,只一事相烦,孩子终日流口水不断。口水清稀,舌质淡红,舌面上津 液汪汪,几欲滑脱。不敢吃冷食。脾胃阳虚明显。建议服用附子理中丸。后来又见到家长时,说起,孩子服用了 2 合附子理中丸,就不再流口水了。那时的病例对我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是我学中医更加有信心了。35,胃脘疼痛 曾治一小儿,因吃雪糕、冷饮过多,导致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被当地医院 诊为慢性胃炎。家长说,自从得病后

11、,患儿自己不敢再吃生冷之物,从不再开冰箱找冷饮、雪糕。这是典型的脾 胃虚弱,寒邪伤阳所致,附子理中汤三剂,附子理中丸两盒,先服用汤剂,再用丸剂。一个月后,家长来电反映, 药后,胃就不同了。现在又感开冰箱找冷饮了。我嘱他说:一定要控制量。不然还复发。6,痛经 有一病人,第 1 次来月经时候用冷水洗了,从那开始每次都疼。现在每次来都肚子疼,怕冷,上吐下泄!不管春 夏秋冬只要来月经的第 1 天都要在有电热毯上和 N 层被子下面,肚子上还用热水袋,还要起来不停的上厕所,把 肚子里的东西吐光,排光每次都吃去痛片顶着,因为到目前没发现别的药能起决定作用!10 年了,月月都是这样, 快痛苦死了!坚持服用附子

12、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半年后,不再痛经7,手足不温 手足不温,就是总是感觉手足冰冷。许多中青年妇女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许多高龄老人也容易出现这个症 状。出现这个症状,就说明体内的阳气不足了,这时就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这个丸子即可以健脾胃,又可以助 阳气,可以很好的改善手足不温的症状。另外,高龄老人服用这个丸子,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抗衰老,延长寿命。 服到何时为止?如果服用一段时间,赶到口干咽燥,就可以停用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服用。8,醉饭症,吃过饭就必须睡觉,称之为醉饭。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清冷,胃寒怕冷,舌质淡红,苔白厚, 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服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一周后醉饭症状消失,因做销售工作,经常出差,后就服用附子 理中丸。并嘱其多食羊肉、狗肉,以温补阳气。后又来诊,醉饭症已完全消失,体质大有改善,嘱其可间断服用 附子理中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